最近,我重溫了前兩年很受歡迎的《爸爸當家》系列綜藝。
這是一檔男性全職帶娃的觀察類真人秀,每期節目都會邀請4組素人爸爸,開啟長達100天的“爸爸當家”生活。
在這100天的時間裡,爸爸們將獨自帶娃、做家務、處理家庭瑣事……傳統觀念裡搞事業的爸爸們,“男主內”當起了家,還都幹得不錯。節目一經播出就收穫了廣泛關注和好評。
儘管跟全職媽媽相比,全職爸爸還是在少數,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男性,選擇迴歸家庭帶娃。
男性“反向就業”
成為一種趨勢?
如今,男性回家全職帶娃,似乎在全球範圍內都逐漸普遍起來。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全職爸爸佔全職父母的比例已達到18%,而在1989年這一比例僅為5%。
韓國統計廳(KOSIS)曾釋出資料稱,2024年因“家務或育兒”退出經濟活動的男性人數達到了22.9萬人,這是自2002年以來的最高值。
在我國,對於迴歸家庭做全職爸爸這件事,男性的態度也愈發積極和接受。
早在2019年,《中國青年報》一項針對1987名已婚青年的調查顯示,在“贊成男性成為全職爸爸”這件事上,女性的比例是45.8%,男性比例則達到了52.4%,高於女性。
其中,56%的受訪者認為,男性做全職爸爸是對家庭負責任的表現,54.6%則認為父親的陪伴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2022年獵聘釋出的《職場人婚育生活狀態洞察報告》中提到,當被問起“如果夫妻中必須有一人在家照顧孩子,是否願意當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時,有46.13%的人表示願意,其中有37.76%是男性。

這些家庭選擇“爸爸在家帶娃,媽媽出去工作”,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些爸爸不得已全職帶娃。比如爸爸遭遇公司裁員、事業瓶頸期、身體不好想休息一段時間等原因,無奈回家“反向就業”。媽媽在外工作賺錢,爸爸負責在家帶娃和照顧家庭,以此作為緩衝期,下一步怎麼考慮再從長計議。
也有爸爸主動選擇當“全職爸爸”,自願在家裡承擔照顧孩子、料理家務的工作。比如家裡沒有老人幫忙帶娃,而妻子工作穩定、事業更成功,因此一些爸爸選擇放棄工作、迴歸家庭。
“男主內、女主外”是這些家庭權衡利弊之後,當下家庭責任分工的最優解。

爸爸回家帶娃,
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全職爸爸用影片或文字,記錄下自己居家生活的酸甜苦辣。
博主@圓圓爸爸曾在大廠工作,有十年工作經驗,卻在35歲時選擇裸辭,成為一名“家庭主夫”。提到“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時,他總結了三點原因:
一是行業不景氣,自己的職業生涯進入了瓶頸期,打算休息一段時間重新思考;
二是妻子收入穩定,家庭經濟壓力不算太大,能承受一個人不工作的情況;
三是家裡沒有老人能帶孩子,合適的阿姨難找且花費高,不如自己親自帶。
如今,圓圓爸爸當全職奶爸已經3年了,女兒圓圓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回顧這段經歷,他認為自己是甘之如飴。
在他心裡,能親自陪伴孩子長大是最大的幸福。從剛開始的手忙腳亂,到現在越來越得心應手,這個過程雖然辛苦,卻讓他樂在其中。
當被網友問起“不上班會不會焦慮”時,他坦言“確實會,但只能靠自己調節”。
在家期間,最讓他焦慮的首當其衝就是沒有收入,所以平日裡,他也會接一些攝影的兼職來補貼家用。
相比圓圓爸爸“主動選擇、逐漸自洽”的經歷,也有全職爸爸過得“苦不堪言”。
一方面是來自身體上的力不從心。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影片,一位新手全職爸爸在家帶娃累到崩潰,打電話跟妻子哭訴:“我快被你兒子弄慘了!”

他吐槽在家帶娃比上班還累——哄不完的娃、忙不完的家務,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這是每一個全職媽媽經歷過的辛苦,爸爸們也同樣倍受折騰,有爸爸表示 “比996、007更辛苦”。
另一方面,是來自心理上的煎熬。
演員戚薇的老公李承鉉就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當全職爸爸期間內心接近崩潰,還抑鬱了好一段時間。
“明明每一天都忙碌不已,可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做。”這種付出卻看不到價值的感覺,讓他陷入了嚴重的精神內耗。

事實上,透過網上這些全職爸爸們的分享,我們也能看到“全職帶娃”群體面臨的困境:
-
社會刻板印象:社會主流觀念依然會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男性沒有工作顯得沒出息、很失敗。
-
經濟壓力:選擇全職帶娃,意味著放棄穩定的收入來源,對家庭的經濟的確是不小的影響。
-
社交圈斷裂:幾乎沒有時間再去社交和應酬,曾經的弟兄和朋友斷了聯絡,圈子變得越來越小。
-
自我認同感弱:會感覺自己是異類,在同伴當中顯得格格不入,由此變得不自信、懷疑自我。
在這其中,有很多其實同樣也是全職媽媽的困境。這是每一個選擇放棄事業回家帶娃的人,註定要面對的問題。

對於全職爸爸,你怎麼看?
對於全職爸爸這樣的存在,社會上始終有不同的聲音。
懷著好奇,我在親友中做了一個小型調查, “你是否願意做全職爸爸/讓你老公做全職爸爸?” 當然,答案並不統一。
有堅決反對的:
“男人天生就應該打拼事業,在家裡帶娃不就意味著自己混的不好嗎?不願意。”(隊友)
“無法接受老公沒有工作,情願我辭職在家帶娃。”(好友A,女)
有持無所謂態度的:
“都行啊,只要給我開工資。”(同學,男)
也有雙手贊成的:
“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試試。”(同事,男)
“巴不得呢,這樣我就輕鬆了。”(好友B,女)
大家考慮更多的是社會評價或個人付出及回報的層面,但拋開這些來看,爸爸帶娃這件事本身的積極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一方面,爸爸的教育和陪伴對孩子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丈夫也更能體會到妻子的不容易。畢竟,只有親身經歷了帶娃的艱辛、家庭瑣事的冗雜,才能對妻子感同身受。要知道,全職媽媽已經被誤解了太久。
但我們也要欣喜地看到,相比過去的稀缺和堅決反對,輿論正在對男性當全職爸爸這件事變得更加寬容、態度也更加包容和鼓勵。這其實也是大眾認知進步的一種體現。
最後想說,要下定決心當一名全職爸爸,除了個人意願、經濟條件、能力匹配度等因素以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另一半的支援。
如果把養育孩子看作是一個專案來管理,那麼夫妻就相當於這個專案的合作伙伴,雙方有著共同的責任。夫妻兩人做好分工,互相扶持,才能篤定坦然的走好這條路。
不管怎樣,任何一個決定,每個人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為了生活蒸蒸日上,小家幸福美滿,孩子茁壯成長。

你是否願意當全職爸爸?
你是否願意讓另一半當全職爸爸?
在留言區聊聊吧~

編輯丨
菠蘿
題圖丨圖源《爸爸當家》綜藝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