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我們原來在中國的時候,也參加過好幾次婚姻輔導,聊我們在婚姻裡遇到的問題。
在教會里,如果老公出軌了,那教會真的是會很重視,從上到下大概所有人都要找這個弟兄談個心啥的。
但是如果老公沉溺手機,經常打遊戲,老婆發脾氣,大家就要反過來說老婆了,大概的意思就是:“不管他對不對,反正你發這麼大脾氣,總歸你也是有問題的。大家要各自解決自己的問題。”
——不好意思,我最近中年期叛逆,對這樣各打五十大板的教導無法再接受了。
二
婚姻裡有很多問題,是原則性問題,出軌啦,家暴啦,黃賭毒啦,這些事情道理大家都懂,我們就不談了。
但是除了這些原則性的問題以外,還有很多事情也會讓婚姻變得很難受呀!
-
有的老公喜歡投資,進天投這個虧錢,明天投那個虧錢,家裡多少錢都不夠他虧的; -
還有的老公,基本不管孩子學習,還有的甚至家務也不怎麼管,在家裡就是躺著看手機;
——那這種老婆怎麼可能不鬱悶不生氣呢?
我也覺得離婚不好,我也沒有說有這些問題就要離婚,我很反對離婚的(見《如果你想要離婚》一文)。但是如果這些問題教會也不強調,先生自己也不覺得是問題,那妻子呆在這個婚姻中不是很受折磨嗎?
關鍵是,上面這些情況,並不稀奇,甚至可以說是一大半中國家庭的縮影。我不知道我們這代人是因為獨生子女從小都被慣壞了大家都不愛帶孩子做家務呢,還是因為現在大家都看手機看到麻木不仁,反正大家都好像習以為常,覺得沒什麼了。
真的,不要說工作忙呀,身體累呀,大家工作都忙的呀,大家都累的呀,就是不上班的全職媽媽,在家也是連軸轉的呀。累就睡覺,醒了就打起精神該帶娃帶娃,該做家務做家務——日子不就是應該這樣過嗎?如果累了就刷手機,人也不休息,睡也睡不長,醒了也渾渾噩噩,下班回家如行屍,那換哪個太太吃得消呢?
寫到這裡我要客觀說一句,楊先生帶娃的,家務做得也不少,在中國先生裡簡直是模範了——但是,我看到他一天到晚捧著個手機,我個人感受還是非常糟糕。
三
先說手機。
我原來在上海的時候,出門就看到大家人手一個手機,我自己也不例外。公交車,地鐵,走路在路上也會看手機。男人在家裡和老婆講話的時候看手機,吃飯看手機,陪孩子做作業也看手機。甚至在週日聽道的時候也時不時看到有人把手機摸出來看看——就大家習以為常,非常糟糕。
搬到這裡以後(見《我們在星露谷小城的生活之一》一文),最大的不同感受之一,就是這裡的人真的不看手機啊!
我們有一天在郵政局排隊,前前後後排隊的人,沒人看手機的呀。楊先生這時候掏出手機,就顯得特別不合時宜。
週日的時候更是如此了,整個氣氛熱烈得好像在聽瓜哥說脫口秀一樣,每個人都全情投入——誰會在脫口秀的講得精彩的時候拿出手機刷朋友圈?在這種熱情下,我們週日也完全不看手機了,不是說刻意不看,就是忘記拿出來了。
有好幾次出門接送孩子的時候,我把手機忘家裡了。以前在上海的時候,我肯定是要回去拿手機的。因為沒有手機就沒有安全感。但是現在我就覺得,忘記就忘記了,也沒關係。反正過一會就回家了。
放下手機,頭才會抬起來,眼睛才能開啟,看看這個世界,看看周圍的人。
四
再說懶惰。
我和楊先生說這件事的時候,我也自我批評了。我覺得他有懶惰的問題,但我自己也沒有做得很好,我也挺懶的。
可能就是因為小時候爸媽都和我們說:“你就管你好好讀書就好了,其他你都別管了”,結果長大了就真的除了工作,什麼都不會呀。我現在被生活摧殘得還好一點,我周圍的同齡人,幾乎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就如果一個人住自己都沒法把自己給收拾舒坦的那種,更別說帶娃了。
人家家裡娃少,小夫妻懶一點也就算了,但我們家裡不能懶啊,我們五個娃每天嗷嗷待哺,一個人懶了,另一個人就很吃力了。
對了,在這裡還有一點感受不同就是,這裡的爸爸都超愛帶娃。週日的時候看到的都是爸爸帶著一串串的娃,抱一個牽一個跟兩個,爸爸滿臉都是寵溺的笑容。平時進進出出,會看到鄰居,不管老的少的,也是爸爸在外面割草砍樹做重體力活。
我覺得這些就都是很好的榜樣。我想起我小時候,家裡什麼東西壞了,總歸是爸爸要來修一修的囉,而且八成還都是能修好的。但是現在到了我們這一代,家裡什麼東西壞了,好像都變成找物業來修了,周圍人幾乎都沒有“讓爸爸來修理”的傳統了。
五
最後還要說一點重男輕女的問題。
這是我家老大女兒補充的。她今年12歲。她認為中國人因為重男輕女的觀念,就覺得家裡好像都是女性管孩子,女性做家務,大家那麼多年就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我很驚訝她有這樣的看見,但是想了一想覺得她好像說得是有一點道理。
雖然上海並沒有重男輕女的風氣和傳統,但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男性還是會不知不覺就把“管孩子”都丟給老婆,而且還理所當然理直氣壯,因為覺得“我負責賺錢呀”。
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想法公平嗎?太太如果是全職在家,她也有很多家務要做,也有很多事情要統籌安排,這不也是一份工作嗎?賺錢搞事業,有成就感的哎,但是全職在家就很難有成就感,這太太已經吃虧了——現在還要再把“管孩子”這塊也全壓在她頭上?
也不是說太太不願意管孩子,但是孩子如果就媽媽一個管,就是很難管好的呀。兩個人一起生的孩子,兩個人一起管,這不是說到哪裡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怎麼在我們這,就變得這麼奇特了。
不是說爸爸管孩子就一定要細緻到吃喝拉撒,但是至少也要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親的關心和陪伴吧,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爸爸總也要對孩子有點價值觀的輸出吧?聊天談心不能少吧?不能說就送孩子去上培訓班或者陪孩子去個主題公園自己在旁邊刷手機就是陪伴了吧?
六
以上是我們最近多次溝通的話題。最後我們達成的一致就是:
-
我們一回家,就把手機放床頭櫃充電。要休息要看手機等回床上再說。但是在房間外陪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認認真真陪孩子。 -
我們要把帶領孩子讀經當成極其重要的家庭事務,楊先生做好帶頭作用,要儘量每天帶領大家查經。
關於以上這兩點,楊先生最近做得很好。除此之外,他也開始更多參與家裡的各種事務了。比如給軟水機買鹽加鹽啊,把洗好的衣服疊好收好啊,還有今天我們還一起鋪了門口一條路(這個趣事的細節我們下次再表)。
我們最近一起查撒母耳記的時候,聊到掃羅。掃羅這個人就是死不認錯,每次都是人家的問題。比如明明應該等祭祀到了讓祭祀獻祭,他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自己獻祭,等撒母耳到了以後,他就是一大堆理由:撒母耳遲到了啦,民眾要散了啦,敵人要打來了啦……
我們查到這裡的時候,楊先生和孩子們分享到:
“比如爸爸一直看手機,確實是爸爸的問題,但是當媽媽說我的時候,我就找很多借口,說我自己很累了也需要休息什麼的。”
孩子們都笑了。我也笑了。
可能以後楊先生的壞習慣又有反覆,人都有反覆,我也很理解。但是是非觀的事情大家還是要捋順,所謂知恥近乎勇,不就是這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