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一層的“溫柔陷阱”,專坑年輕人

文/ 金錯刀頻道
養貓的年輕人,不僅要在小紅書給老外交“貓稅”,還要在現實中還“貓貸”
所謂貓貸,是指寵物行業一種最新的銷售手段。
在各大商場的一層,常能看到領養市集,不少貓狗幼崽都被關在籠子裡,供過往的人們挑選。
如果有看上的小貓小狗,消費者甚至不用現場掏錢就能把它們帶回家,中庸遵循以下協議:為期1~3年,每個月支付固定費用購買寵物用品即可。
年輕人原本以為遇見了心儀愛寵,卻發現自己一腳踩進了深坑。
前不久,央視就曝光了一起貓貸案件。
一位女生在號稱“免費領養館”的地方簽署類似協議,領養了一隻小貓回家,貓咪本身免費,但每月需要花費389元購買指定的貓糧、貓砂。
但沒過一週,帶回家的小貓就開始不停犯病,經過檢查後,發現小貓罹患貓瘟、貓細小,最終不治身亡。
痛失愛寵的女生還沒來得及為小貓哀悼,就發現自己和寵物店協議中的“貓糧費”竟然變成了每個月必須償還的貸款,就算貓不在了,貸款還是要還。
去找寵物店理論後,她還是因為“已過承諾期”且“合同已籤”,落了個貓財兩空。

這位女生不明白,自己一片善心領養貓咪,但最終卻成為任人收割的韭菜。
殊不知,“貓貸”的鐮刀,早就盯上了愛心氾濫的年輕人們。


“貓死了,但貓貸還得還”
不怪貓貸套路深,只是“免費”二字太誘人。
之所以貓販子想到“貓貸”這麼個損招,就是看中了消費者愛心氾濫,又想省錢的心理。
要晉升成鏟屎官有不少條路可以走,但可以確認的是,每條路都不便宜。
一隻品相不錯的品種貓往往價格不菲,比如網紅布偶貓價格往往在6000~15000元之間;銀漸層也得3000元起售。
高昂的價格,讓不少想要品種貓卻囊中羞澀的鏟屎官望塵莫及,而養貓需要消費的方方面面也讓他們十分頭疼。
而“貓貸”瞄準的就是這些人。
在貓貸經常出沒的商場一層和寵物店中,“免費領養”四個大字十分顯眼,再配合下面喵喵叫的昂貴品種貓,很難不讓鏟屎官心動。
根據貓貸的演算法,領養一隻貓確實非常划算。
有一位貓貸的受害者,曾經在某寵物店以“零元領養”的方式領養了一隻英短銀漸層,他所簽署的合同是398元/月,共計繳納36個月。
按照市場價,品相好的英短銀漸層售價少說也得大幾千上萬元,再算上每個月需要支出的貓糧、貓砂、體檢和疫苗等,每月400元根本不算貴。
鏟屎官也不用費心每個月需要買什麼東西,寵物店都會給你包圓了,對新手很友好。
萬萬沒想到,剛把小貓領回家的鏟屎官就碰到了第一個坑:“星期貓”。
所謂“星期貓”,就是指過去經常出沒在學校門口、步行街上貓販子,經常會以極低的價格出售品種幼貓。
但是一旦小貓買到手,回家之後就會發現這些是天生罹患疾病,或者根本活不了多久的病貓,經常不出一週就會死亡。

免費領養到“星期貓”的機率很大,在開頭央視曝光的案件中,領養人就是領到了一隻罹患貓傳染病的病貓。
既然是病貓,為何商家不提前說明?如果有所說明,消費者為何還會簽單?
其實,貓貸商家在讓消費者簽下貸款合同,帶貓回家的過程中,狠狠利用了新手鏟屎官的知識盲區。
而領養人促簽下的合同,則是貓貸的第二個大坑。
比如說,在央視曝光的貓貸案件中,寵物店就向消費者承諾了“一週以內若貓出現異常,則合同作廢”的條款。

但不少“星期貓”的發病時間往往都在一週以上,這就讓原本的避坑條款完全失效。
有時候店家還會玩一招瞞天過海,比如有消費者的貓貸合同中寫道:若貓咪罹患“貓瘟、貓傳腹”等傳染疾病,店家會負責治療。
但回頭卻發現,領養小貓患上了沒有在合同內規定的疾病“貓皰疹”,這也成了店家拒不治療的根據。
於是,已經發現自己上套的消費者不得不帶著病貓東奔西跑,一面還著貓貸,一面還得花費鉅額費用給貓治病。
如果貓不幸死亡,由於合同限制,領養人必須繼續還款,否則會面臨徵信上的問題。
也有人選擇和店家硬剛到底,但最終會得到一種“一次性買斷”的解決方式,也就是一次性把日後的貸款結清,直接結束服務關係。
由於合同限制,不少領養人和貓貸方對簿公堂,但最終沒收穫好的結果。
一位領養人在斷供貓貸後,還收到了寵物店家的起訴,最終被判處賠償店家數千元。
儘管領養人有著千種算計,但仍然比不過貓販子的萬道心機。


一把鐮刀,專割善良打工人
有道是網際網路的盡頭是網貸,但如今,養寵物的盡頭也成了貓貸。
據悉,貓貸的模式也不止出現在領養貓的範疇中,諸如貓、狗、觀賞鳥之外,還有不少小眾寵物也都有類似做法的商家出現。
其實,大部分貓貸都很難直接領養到病貓,他們更多是在寵物用品上下文章。
選擇貓貸模式領養貓的鏟屎官,大多是沒有足夠時間去調查市場的養貓新手,往往特別容易輕信店家所謂的“優惠政策”反而不自覺地掉入商家的陷阱。
貓貸背後的第一把刀,往往從貓糧開始。
貓糧、貓砂、貓罐頭,這些養貓的日常開銷,其實裡面的門道不少。
有不少鏟屎官養了數年貓,還是沒能找到一款物美價廉且靠譜的貓糧。
到了貓貸販子手中,貓糧、貓砂的水分就被狠狠放大。
在一起貓貸案件中,消費者之所以和貓貸方對簿公堂,就是發現貓貸指定購買的貓糧,在電商平臺上標價78元,但貓貸方案中卻賣到了200多元。
有業內人士曝光過這一產業鏈,不少寵物食品、寵物用品代理公司會和貓貸商家合作,視銷售情況進行返點。
資料統計,一個貓貸訂單的淨利潤能高達50%左右,如果在形成了規模的連鎖貓貸機構,利潤率甚至能高達60%~70%。
上面那位花錢買到天價貓糧的鏟屎官,在和店家對峙無果後,只能接受結束合同,但卻必須將貓歸還給商家的結果。
先不說消費者失去了和小貓剛剛建立的感情,這隻被送回去的無辜小貓,可能也會成為下一個貓貸受害人的魚餌。
更有業內人士爆出過黑料,在貓貸專案中,寵物店向消費者提供的貓糧檔次有三種:
五元成本的,貓吃了會罹患各種慢性病,慢慢走向死亡;
十元成本的,貓吃了雖然不會出現健康問題,但也只是湊合活著;
十五元成本的,貓吃了則會活蹦亂跳,健康成長。
為了後續消費,不少無良寵物店都會在貓貸合作中,給不明事理的新手鏟屎官提供最低檔次的貓糧。
而當領養的貓一旦不幸去世,他們的貸款也不會停止,無奈之下消費者只能再次進店消費,領養新的貓咪,慘遭“迴圈折磨”。
諷刺的是,最狠的鐮刀,往往包著最溫情的外殼。
不少領養人被貓貸困住,其實就是在逛街時無意中走進了一家寵物店。
在看到病懨懨的小貓衝著自己喵喵叫,再加上導購“你一來它就有精神了,說明你倆有緣。”的話術勸導,消費慾望很容易上頭。
而後續的免費領養+分期付款+包圓一切的三板斧下來,讓每個中套的人都有一種“自己能當好鏟屎官”的錯覺。
但惡魔總是藏在細節裡,一旦簽名落下,貓貸這個坑,那就是踩定了。
被善意衝昏頭腦之前,先好好保護一下自身的權益。


一本萬利的“它經濟”,危機四伏
2024年,中國現存的寵物數量首次超過了4歲以下孩童的數量。
資料顯示,到了2030年,寵物數量將會是兒童數量的兩倍。
“它經濟”正在成為目前最火熱的經濟風口之一,資料統計,我國寵物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3311億元。
而根據《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3年,我國城鎮飼養寵物人數已突破7510萬大關。
越來越多的“鏟屎官”入坑,他們也願意為了給自己的毛孩子花錢。
比如,一件被稱為“狗界始祖鳥”的日本寵物服裝Alp,原價三百多,到了中國就被炒成了3000多一件,甚至還供不應求。
在小紅書上,諸如寵物殯葬師、寵物美容師、寵物減肥師等職業也被捧成了熱門行業,有獨立貓爬架設計工作室甚至可以月入十幾萬。
難怪在“就業導師”張雪峰嘴裡,隨便找一個和寵物行業相關的工作,就可以“十年不愁”。

但是在風口之下,“它經濟”卻並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樣美好。
前有黑心商人靠著“貓貸”等層出不窮的套路賺盡暴利,後有真正的公益機構在連續虧損之下無奈讓貓貓“賣藝求生”。
武漢小動物保護協會運營將近20年,救助小動物超過一萬多隻。
但就是這麼一個有口皆碑的老牌機構,如今卻因為規模增加、捐助減少陷入了運營困難,甚至一度都沒有配備專門的接線員,還倒欠寵物醫院十五萬診療費。
2023年,在武漢小動物保護協會等待領養的小動物仍有數百隻,但工作人員卻僅有兩位。
如今,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所有的收入,只能指望會長杜帆自掏腰包開的一家公益貓咖賺取,但仍然難逃虧損陷阱。
在“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情況背後,其實是行業的極度不規範化。
首先,整個寵物行業的基石寵物醫療行業,一直都飽受人手不夠之苦。

有機構測算,以現在的寵物市場規模,我國共需要36.8萬名專業獸醫,而在2020年,全國僅有14.2萬人獲得執業獸醫資格證書。
且在從業人員中,專科及以下學歷的從業者就佔有62%。
專業化的缺失,讓不少寵物醫院被迫成了“黑店”,套路消費、瘋狂溢價的情況層出不窮,讓愛寵人士苦不堪言。
而寵物食品、用品行業同樣漏洞百出。
去年12月,央視曝光了一起在河北、河南等地的寵物糧商家透過篡改配料表等手段,抬高售價的事件,讓不少“劣質糧”以高階糧的身份混入市場。
有行業人士曝光過,因為早期市場混亂,不少製作畜牧飼料的廠家瞅準風口轉型為寵物口糧生產商。
但是在內卷的環境之下,虛假宣傳、食品安全質量等問題頻發,不少寵物主都深受其害。
而正是這些不規範的行業基層,給了無良貓販子們生長和挖坑的空間。
“它經濟”看似美好,但被溫情粉飾的鐮刀,最容易收割人們的善良。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宸希 | 內容運營博文
主理人 |祥燎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冬天太冷,旅行太難
足不出戶,帶你遊覽祖國大好河山!
典藏級國民地理書,以地理和科普的視角,
還原少有人知的中國相貌,
記錄我們未曾親歷的中國崛起。
這套書被形容為“書架上的中國紀錄片”
原價189元,金錯刀特價149元
一頓飯錢,給過年假期一次充電的機會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