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衰退警告升級,多家A股公司宣佈回購|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報名
華爾街升級美國經濟衰退警告
4月8日訊息,高盛經濟團隊將2025年底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的預測從之前的1.7%下調至0.5%。該行表示,貿易戰風險、金融狀況收緊和地緣政治摩擦加劇等衝擊對低收入美國人的影響不成比例,並有可能破壞美國經濟。摩根大通將美國經濟衰退機率上調至60%。該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費羅利預測,美國經濟將從6月份開始陷入衰退,最疲軟的月份將在年中到來。
摩根士丹利認為,除非白宮放棄其關稅計劃或美聯儲有放鬆的跡象,否則投資者應該做好準備,標普500指數將繼續下跌。大摩明星美股策略師威爾遜在週一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中告訴客戶,標普指數的下一個支撐位為4700點。值得一提的是,大摩上週四剛提出以5100點作為支撐線。(第一財經)
|點評|這兩年,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美國居民旺盛的消費力是美國能夠維持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支撐,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實施後,情況可能出現改變。考慮到高關稅對進口產品的抑制效果,提高進口關稅能否給美國帶來更多關稅收入現在還要畫個問號。比較確定的是,過高的關稅使很多商品的利潤蕩然無存,貿易商只能選擇開拓其他國家市場,或讓商品大幅提價。
隨著美國就業市場逐漸向充分就業靠攏,薪資漲幅已經開始放緩,美國居民此前的超額儲蓄在持續的高通脹下逐漸被消耗殆盡。再加上關稅政策給美國股市帶來的暴跌,美國居民未來的消費意願減弱後,美國將不得不面對高通脹與經濟增速放緩並存的滯脹局面。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若沒有改善,衰退就會成為現實。
美國最大商業組織考慮起訴特朗普政府
4月8日訊息,美國商會(United States Chamber of Commerce)近日正在權衡是否將關稅之爭訴諸法庭,其一些最大的成員也正在敦促這樣做。據悉,美國商會是全球最大的企業聯合會組織,代表著美國數百萬大大小小的企業,長期以來也一直得到行業巨頭的大量資助。
此外,美國政府效率部門負責人、全球首富馬斯克近日直接向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了撤銷新關稅政策的呼籲。同時,馬斯克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分享了一段已故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的影片,影片中弗裡德曼透過分析製造一支簡單木製鉛筆的材料來源,解釋了國際貿易合作的好處。(綜合財聯社)
|點評|當特朗普政府拿出根據貿易逆差簡單計算得出的對等關稅時,不僅其他國家震驚不已,美國的大小企業恐怕也都傷透了腦筋。且不說政策的合理性,關稅高企後,美國企業同樣要面臨進口成本上升和出口市場流失兩大困境。雖然特朗普多次表示關稅政策是為了製造業迴流,但想要短期內在本土建立完備供應鏈,聽起來更像是“天方夜譚”。
特朗普可能是透過高額關稅作為博弈籌碼,以期扭轉美國貿易逆差局勢,同時緩解債務問題。但對企業來說,關稅帶來的經營困境迫在眉睫,並無談判餘地,中小企業更是難以承受這樣的重壓。面對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態度,不少經濟體選擇採取反制措施。全球貿易體系受創後,對等關稅或會倒逼其他經濟體加快“抱團”合作,美企的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
19個GDP萬億城市工業增速超全國
4月8日訊息,各地1—2月的經濟執行資料陸續釋出,佔比超過全國經濟總量四成的GDP萬億城市開局良好。從全國來看,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延續上年四季度以來的較快增長態勢,增速較上年四季度、上年全年分別加快0.2個、0.1個百分點。梳理全國27個GDP萬億城市1—2月的經濟執行資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國增速的就有19個。
其中,西安、合肥和煙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達16.4%、13.4%和10.2%;青島和鄭州增長了9.3%;常州、濟南、南通、蘇州和福州超過8%;泉州、唐山、無錫和成都超過7%;長沙、東莞、北京、寧波超過6%,南京增長6%,也超過全國增速。(第一財經)
|點評|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今年春節較早,各地紛紛搶開工、趕復產,積極推動專案落地,帶動開年工業增速保持了較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GDP萬億城市整體表現穩健,扛起了經濟大梁。工業增速排名靠前的城市中,不少都是依託新興優勢產業實現了較快增長。比如西安、合肥和鄭州三座中西部城市,在汽車製造和電子資訊產業都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
當前外貿不確定性增加,可能會給企業經營帶來不小的挑戰。儘管政策端不斷髮力,但內部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消費市場的增長動力有限,傳遞到供給側,或會影響企業信心。同時,工業企業整體盈利仍然承壓,如果未來成本上升,利潤空間可能還會被進一步壓縮。
高鐵推出寵物託運服務
4月8日訊息,中鐵快運公司表示,從本週二開始,鐵路部門將在京滬高鐵部分車次試點“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的高鐵寵物託運服務,鐵路12306同步推出“寵物託運”功能,旅客提前2天及以上線上預約,預約成功後可同車託運1只家庭馴養且健康狀況良好、單隻體重不超過15公斤、肩高不超過40釐米的貓、犬類寵物。
據介紹,試點高鐵寵物託運服務實行“人寵同出發、同到達”規則,旅客可透過鐵路12306客戶端“寵物託運”功能查詢對應車次。試點高鐵寵物託運服務按運輸里程梯次計價,初期實行七折優惠,同時贈送保額2000元的基礎保險。(央視新聞)
|點評|在很多人心中,貓貓狗狗已經成為家庭成員的一分子。不少寵物的主人在出遠門時,特別是春節返鄉時,考慮到高鐵無法攜帶寵物,又不願意將寵物獨自留在家中或寄養,只能選擇開上數小時的車將寵物一併帶走。高鐵提供寵物託運服務後,既能減少高鐵的空車率,提高經濟效益,又能滿足居民與寵物一起出行的需求,為乘客提供更多便利。
從解決寵物吃穿用的基本需求,到健康寵物食品、寵物美容等品質寵物服務,隨著越來越多的“毛孩子”進入家庭,背後的寵物經濟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比亞迪一季度盈利預增近一倍
4月8日,比亞迪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盈利人民幣85億—100億元,同比增長86.04%—118.88%。2025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105.71萬輛,同比增長72.64%;累計銷量為100.08萬輛,同比增長59.81%。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海外銷量20.6萬輛,同比增長約110%。
據悉,比亞迪2025年全年銷量目標為550萬輛,其中海外市場銷量為80萬輛以上。2024年,比亞迪海外銷量達41.7萬輛,同比增長71.9%,佔公司當年總銷量的9.7%。依此計算,其今年海外市場銷量增長約92%,佔全年總目標的比重將達14.5%。多個招聘平臺資訊顯示,比亞迪近期的海外招聘涉及印度尼西亞、匈牙利、智利、泰國、巴西等多個國家,且覆蓋多個招聘崗位。(財聯社)
|點評|比亞迪拿出的業績預告表現亮眼,淨利潤幾乎翻番。簡單攤平的話,一季度基本上是每天賺一個億。季度銷量也突破百萬輛,可能超過了不少車企一年的銷量額。作為頭部企業,比亞迪不僅保持了國內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海外市場的增長更是顯著。按照這樣的節奏,其未來有望挑戰奇瑞等汽車出口大戶的地位,衝擊汽車出海銷冠。
憑藉規模效應及供應鏈的成本控制,比亞迪不僅在價格上具備明顯優勢,也保持了較為可觀的盈利空間。面對關稅壁壘,比亞迪可能會加快在海外投資設廠,以更好地爭奪市場。“卷王”比亞迪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行業,對於其他車企來說,未來可能也要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交行2024年消費貸規模增超90%
截至4月7日,A股上市銀行年報披露過半。據現有23家上市公司年報,2024年僅有6家銀行消費貸餘額減少。消費貸規模較大的銀行中,只有平安銀行消費貸餘額收縮,其餘銀行消費貸餘額均大幅上漲。有12家銀行同比增幅在兩位數,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農業銀行增量均在千億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銀行去年個人消費貸餘額達到3302.6億元,同比大增九成,且增量也排在所有銀行中首位。
從資料來看,僅有少數銀行披露了個人消費貸不良資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個人消費貸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在港交所上市的渤海銀行該項指標則從2023年的4.44%大幅上升至12.37%。(介面新聞)
|點評|“兩新”政策發力刺激消費需求,也帶動銀行消費貸業務不斷擴張。加大消費貸投放,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費市場復甦。對於銀行來說,透過消費貸獲客,還能帶動其他零售業務發展。不過,此前銀行間為了爭奪市場,不斷壓降消費貸利率,不僅增加了淨息差收窄後的盈利壓力,也堆高了消費貸跨市場套利的風險。
為了控制風險,銀行的低利率消費貸已經被監管緊急叫停。而從少數銀行披露的不良率來看,伴隨規模擴張,消費貸違約風險已明顯上升。目前,消費貸使用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對於年輕人來說,更要謹慎權衡消費貸的便利與風險,避免圖一時之快,而背上過重的債務包袱。
寧德時代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宣佈回購
4月7日晚間,A股市場連續釋放積極訊號,多家上市公司釋出回購與增持計劃公告,為資本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其中,寧德時代的最高80億元回購計劃引發市場關注。寧德時代公告稱,公司擬使用不低於40億元且不超過80億元自有或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股份,用於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價格上限為392.32元/股。
此外,招商局集團旗下7家上市公司計劃提速實施股份回購計劃,貴州茅臺已著手起草新一輪迴購股份方案,國泰君安、美的集團、復星醫藥、京東方A、藍思科技等也紛紛加入回購。(綜合介面新聞)
|點評|關稅貿易戰的恐慌情緒席捲了全球資本市場,A股同樣受到猛烈衝擊。短短不到兩天時間,就有多家A股龍頭企業帶頭公告回購,在特殊時刻提振市場信心的意味很明顯。回購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外部衝擊對公司股價的影響,也有利於提升股東收益、修復企業市值。三大央企入場託底後,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銀回購,也能進一步穩定市場情緒。
“穩股市”的基調下,此前央行已經推出了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為上市公司回購增持提供低成本的資金彈藥。當前,由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全球關稅風暴仍有較大不確定性,或還要經歷較長的博弈過程。面對複雜的經濟環境,市場也需要做好長期應對準備。此時回購增持,不僅是短期的維穩工具,也符合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趨勢。
週二兩市震盪反彈滬指漲1.58%
4月8日,市場全天震盪反彈,創業板指領漲,上證50指數漲超2%。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63萬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378億。盤面上市場熱點主要集中在農業、消費等方向,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200只個股上漲,逾百股漲停。從板塊來看,農業股持續大漲,大消費股震盪反彈,零售、豬肉等方向領漲,中字頭個股盤中走強。下跌方面,蘋果概念股延續跌勢,有色金屬、汽車零部件、PCB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145.55點,漲1.58%,成交額為7302億元;深成指報9424.68點,漲0.64%,成交額為8955億元;創指報1840.31點,漲1.83%,成交額為3903億元。(財聯社)
|點評|在“中國版平準基金”的發力下,中國市場重歸理性,開始對關稅政策進行更有邏輯的博弈。從盤面上看,業務涉及出口較少的行業與個股迅速修復,市場對於後續國內提振內需以對沖出口風險的期待度頗高。特朗普聲稱要繼續對中國加50%的關稅,中美和談可能性極低,出口鏈上的板塊繼續遭到市場拋售。不過,作為拋售重災區,蘋果鏈上的個股尾盤大筆買單持續湧入。
中央匯金、誠通、國新三大央企出手增持ETF和中央企業股票,多家國企陸續發聲表示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險資入市程序或將加快,多個行業龍頭公司宣佈回購,一系列措施已經對穩定市場情緒起到了積極作用。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選報名▼科學出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