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作妖”!中方堅決反制!

5月12日中美貿易談判取得突破後,中美兩國發布聯合宣告,雙方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一眾依賴中國進口的美企長舒一口氣。
不過聯合宣告簽署後不足48小時後,特朗普政府以關稅威懾、半導體封鎖與產業鏈圍剿三管齊下,將全球最大經濟體間的博弈推向新高潮。

首先是宣告簽署當日,特朗普揚言,若90天談判無果,將“顯著上調”現有30%至“更高水平”,雖未觸及此前145%的極限,但明確劃定談判紅線。
第二道威脅出現在技術方面。
美國商務部取消對AI晶片出口的豁免許可,不但堵住了華為昇騰晶片的購買途徑,就連那些在用這些晶片的第三國企業,也都被放進了“敏感名單”裡。
高盛預測,若管制全面落地,中國超算中心建設將延遲18-24個月,自動駕駛與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或被“鎖死”在技術窪地。

第三道工序是針對產業鏈展開的圍剿行動
美國聯合了日本、韓國以及荷蘭等盟友,打算在半導體、醫療裝置、電信設施等這些領域,停止向中國提供物資。
面對連環打擊,中國商務部聯合七大稀土產區啟動“史上最嚴出口管控”
新機制要求,從礦場到出口全鏈路數字化溯源,嚴禁任何灰色渠道外流。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報道稱,稀土管制是中國手中的一張談判“王牌”,美國在短期內難以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從中國採購稀土磁鐵的美企擔心,在中方嚴控出口審批之際,企業生產線的材料庫存面臨告罄風險,這將導致供應鏈中斷,進而引發災難性的財務影響。
中信證券測算得出,若稀土斷供持續半年,美軍工產能將萎縮25%,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成本將飆升40%

稀土有“工業黃金”和“工業維生素”之稱,被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資訊科技等領域。
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盟等都把稀土看成“戰略性關鍵資源”。
據美國眾議院國防委員會透露,生產1架F-35戰鬥機大約需要0.4噸稀土,而建設1艘宙斯盾級驅逐艦大約需要2.4噸稀土,1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對稀土的需求量則高達4噸。
而中國在稀土市場擁有絕對的主導力。
美國以及世界上很多國家目前都依賴中國加工稀土精礦,中國不僅稀土儲量全球第一,稀土產量全球第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稀土工業完備,稀土提煉和加工技術在國際上也是名列前茅。

幾種稀土元素 路透社

相關資料顯示,全球約60%的稀土都在中國開採,近90%的稀土都在中國精煉加工,然後運往全世界,其中當然也包括美國。
美國是嚴重依賴稀土進口的國家,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份報告指出,2020至2023年間,美國70%的稀土化合物及金屬進口依賴中國。

2023年,全球超90%的精煉稀土來自中國。CNN製圖

美國智庫最新報告顯示,受中國出口管制影響,美國軍工企業稀土庫存僅剩三個月儲備,而全球超九成稀土加工產能仍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
美國又試圖向盟友國施壓,並開始尋找其他稀土產地,比如格陵蘭島和烏克蘭,但他們的開採程度都不及中國。
美國《財富》雜誌表示,建設一個全新的礦山平均需要18年才能投入運營,想要實現稀土自給自足是一個漫長的目標。
而這一切都意味著,美國最可能的結果是與中國進一步和解——無論多麼艱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