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高科技產業的“維生素”,從新能源汽車、電磁炮,到晶片、導彈、戰鬥機,哪個都離不開它。
全球最主要的稀土供應國,就是我國,稀土儲量世界第一,佔全球的33.8%。後三名是越南、巴西、俄羅斯。
但蒙古國探明的儲量一下躍升到16.7%,超過了俄羅斯的儲量。美國74%的稀土化合物依賴進口,重稀土元素100%需要進口。
俄羅斯被美國製裁,肯定不會賣給它,越南巴西儲量豐富,但開採技術提煉不行,稀土分離提純環節90%以上的產能集中在中國。
穩定貨源只能依賴中國,這就被我卡住脖子了。美國開始想辦法,想擺脫對我國的依賴。
國內,投資2.35億美元支援稀土分離專案建設,重啟國內礦山開發,但恢復產業鏈這個週期比較長。國外,在澳大利亞投資建廠,這個週期也很長。
還有一個辦法,找新的貨源,美國就瞄上了蒙古國,2023年和蒙古國簽訂礦產合作協議,計劃開發蒙古國新探明的稀土資源。
就在美國人滿心歡喜地規劃如何從蒙古運出稀土時,中國亮出了一張底牌——《稀土管理條例》。這項法規明確規定,從稀土開採到貿易流向,全程嚴格監管,甚至每一克稀土都要溯源。這意味著只要稀土經過中國的邊境,就必須遵守中國的規則。

2024年10月1日中蒙邊境“電子圍欄”落地,海關總署部署了車載式放射性檢測裝置、口岸配備X光集裝箱檢測系統、重點貨運通道設定電子圍欄系統,透過射頻識別技術追蹤特殊貨物運輸軌跡。
不僅是物理上的監控,更是全方位的數字化追蹤系統。這下美國人哪怕想“偷偷摸摸”繞過中國,都成了痴心妄想。美國試圖繞開中國通過蒙古獲取稀土的計劃徹底破碎。
陸路被封死,就不能空運嗎?稀土是大宗商品,如果選擇空運,一噸稀土的運費,可能比稀土本身的價值還高。
再加上蒙古的航空運輸能力本就有限,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出口。想走海運?蒙古是沒有出海口,所有貨物都必須通中國或俄羅斯轉運。
中國不讓過,俄羅斯更不可能幫美國。
美國想擺脫中國稀土供應,結果卻發現不管怎麼折騰,最終還是得看中國的臉色。
蒙古的稀土儲量再多,但出不去就是一堆“廢土”。
美國的稀土困境,是它全球戰略中無解的“心病”。
我國透過一系列措施,不僅鞏固了在全球稀土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也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決心和能力。
這正是全球資源競爭中的一次典型博弈,背後展現的是國家戰略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