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商業可行性”,美國稀土巨頭突遭重擊,股價一度大跌近10%,業務陷入停滯!

綜合財聯社、證券時報4月18日報道,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已經對美國稀土產業鏈造成衝擊。
作為美國打造本土稀土產業鏈的最大希望,總部位於拉斯維加斯的MP Materials公司最新確認公司向中國出口稀土精礦的業務已經因“不具商業可行性”陷入停滯。受到這一利空訊息影響,美東時間4月17日盤中,MP Materials股價大幅跳水,一度大跌近10%。隨後跌幅有所收窄,截至當日收盤,跌幅為4.46%。
美國關鍵礦物專家分析稱,當無法出口所生產的產品時,MP Materials將陷入困境。同時對於試圖獲取重稀土的美國來說,眼下也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面臨供應鏈中斷,要麼去試圖談判。
中國主導全球稀土供應鏈,控制約70%的全球稀土產量及90%的精煉產能,是全球分離重稀土唯一的來源地。美國地質調查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近70%,2020年至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稀土量佔總進口量的70%。

美國稀土龍頭遭特朗普貿易戰重擊
主要營收業務陷入停滯
據瞭解,MP Materials是西半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商,也是美國為數不多專注於稀土生產的公司,產能覆蓋釹、鐠、釔、鑭等稀土元素。其運營的芒廷帕斯礦(Mountain Pass)是美國唯一的稀土礦,可謂美國稀土界的“獨苗”。
根據2023年的資料,MP Materials年產能約4.2萬噸稀土氧化物,在全球佔比約15%,但該公司的生產鏈目前還是離不開中國,許多礦石最終需在中國精煉。
MP Materials公司週四確認,由於捲入貿易衝突,佔公司營收的大頭——向中國出口稀土精礦的業務已經因“不具商業可行性”陷入停滯。作為反制特朗普“對等關稅”的措施,現在MP Materials銷往中國的產品,都要面臨125%的關稅。
根據申報檔案顯示,MP Materials去年總共實現2.04億美元營收,其中約8成來自向中國銷售稀土精礦。檔案也顯示,中國企業是按照“市場價格減去關稅和其他成本”結算MP Materials的進口。
面對媒體的集體追問,MP Materials週四確認,這一塊業務已經陷入停滯,因為“頂著125%的關稅銷售這些材料不符合商業理性”
公司同時強調,將在加州的一家精煉廠加工一半產能,然後想辦法賣給其他買家。同時已經投資10億美元,試圖在美國本土重建完整的稀土供應鏈。
問題在於,從財務資料和工業現實的角度來看,MP Materials將面對相當大的困難。財報顯示,公司去年淨虧損6500萬美元,年末持有現金8.51億美元,同時長期債務達到9.09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Carlos De Alba解讀稱,他看到影響這隻股票的兩股相反力量——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使其成為更有價值的資產,但關稅又會在短期內對財務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截至目前,MP Materials能夠分離和加工輕稀土,但對於製造高效能永磁體所需的重稀土——例如用在F-35戰鬥機、核磁共振裝置、汽車等產品上的鏑和鋱,仍無能為力。目前該公司尚無分離重稀土的生產時間表。
據國際金融報,目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正在產生影響。美國稀土諮詢公司JOC的創始人約翰·奧默羅德表示,自出口管制實施以來,至少有五家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公司在中國的稀土運輸被叫停。“他們感到意外和困惑,想知道如何才能獲得所需的出口許可證”。
據《紐約時報》稱,許多美國公司並不直接擁有稀土的庫存,甚至說沒有庫存,因為他們不想將現金流投入在這些昂貴且沉重的材料上。稀土只佔中國出口總量的一小部分,因此,出口管制對中國造成的經濟痛苦很小,但對美國可能很大。
美國稀土產業鏈的困境
目前中國是全球分離重稀土唯一的來源地。《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幾乎掌控著稀土產業,是全球占主導地位的稀土開採商、精煉商以及稀土磁體生產商。
稀土是17種元素的總稱,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這些元素的探查和提煉都較為困難,廣泛應用於新能源、電子、國防、航空航天等領域。根據其物理化學性質及分佈情況,可分為輕稀土和中重稀土兩大類。輕稀土儲量較豐富且分佈廣泛,而中重稀土更為稀罕且分佈不均,大部分集中在中國。離子型稀土(重稀土)主要分佈在中國江西、福建、廣東、雲南等地,佔全球重稀土儲量的80%以上。
從產業角度來說,稀土和現代科技發展密不可分,戰鬥機、導彈制導、半導體制造均需稀土;電動汽車的生產製造也離不開稀土;稀土還是晶片製造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美國地質調查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稀土產量佔全球近70%,2020年至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稀土量佔總進口量的70%。
從產品形態看,輕稀土以氧化物、碳酸鹽及初級合金形式出口,中重稀土則更多以高附加值產品如釹鐵硼永磁材料間接出口。
美媒此前報道稱,作為對特朗普政府向中國加徵關稅的回應,中國對多種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其中涵蓋了對航空電子裝置領域至關重要的資源,這可能會嚴重影響美國第六代戰機專案研發進展。
有分析稱,號稱“工業味精”的稀土正在成為美國軍工複合體最痛的軟肋。美軍現役及在研的153種主戰裝備中,87%的供應鏈需要經過中國稀土加工環節。
值得關注的是,澳大利亞萊納斯稀土公司正在馬來西亞建設重稀土分離工廠,目前處於接近投產的狀態。與MP Materials類似,萊納斯的財務狀況也受到稀土市場環境的挑戰。在截至2024年12月底的6個月裡,該公司的稅後淨利僅為590萬澳元,大概只有市場預期的六分之一。
在今年2月底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萊納斯的執行長阿曼達·拉卡茲曾喊話(盯著烏克蘭稀土的)特朗普政府,不要小看從頭開始建設稀土產業鏈所需的時間。
拉卡茲表示:“任何評估過這一行業的人都知道,從冒出‘要是能從X地獲取稀土該多好’(無論X是哪裡)的念頭,到真正將分離後的產品裝入大袋等待客戶購買,需要耗費多長時間。”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關鍵礦物專家格雷斯林·巴斯克蘭也指出,無法出口所生產的產品時,MP Materials將陷入困境。同時對於試圖獲取重稀土的美國來說,眼下也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面臨供應鏈中斷,要麼去試圖談判,總之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巴斯克蘭也指出,雖然澳大利亞的萊納斯稀土公司已經是中國以外最大的分離稀土生產商,但仍需將氧化物運往中國進行精煉。預計至少在2026年之前,澳大利亞在稀土精煉方面仍將依賴中國。
(宣告:文章內容和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程鵬 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財聯社、證券時報、國際金融報
感謝關注每日經濟新聞,每天都有精彩資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