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一槍,讓馬斯克先跪了!美國機器人的脖子,被中國卡得死死的!

一、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先砸爛了馬斯克的“擎天柱”
關稅戰打響後,美國政客們翹首以盼,等著中國上門“求饒”。可萬萬沒想到,戰鬥還沒結束,第一個扛不住的,竟然是特朗普的“好兄弟”——馬斯克!  
沒錯,就是那個整天喊著要殖民火星、造人形機器人的科技狂人。如今,他的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專案,正被中國的一紙稀土出口管制令卡得死死的。  
4月初,中國商務部一記重拳,對釤、釓、鋱、鏑、鎦、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這一招精準打擊,直接讓美國高科技產業和軍工企業慌了神。而馬斯克,這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軍者,如今卻成了稀土斷供的第一批“受害者”。  

為什麼?因為“擎天柱”機器人的伺服電機,必須依賴中國的稀土永磁材料。每臺機器人需要約3.5千克釹鐵硼磁體,而這些關鍵材料,全球90%的供應和精煉加工都掌握在中國手裡。  
馬斯克急了,趕緊在財報電話會上表態:“我們正在和中國政府溝通,保證這些稀土磁體只用於機器人,絕不會用於軍事用途。” 堂堂矽谷鋼鐵俠,如今卻要向中國申請“稀土通行證”,這畫面,真是諷刺至極!  

二、美國機器人的“脖子”,被中國捏得死死的
稀土,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雖然名字帶“稀”,但在地殼中並不罕見。真正讓中國佔據絕對優勢的,是稀土的精煉和加工技術。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感嘆:“中國不僅擁有稀土,更可怕的是,他們掌握了提煉和製造磁體的能力。” 這話一點不假。美國雖然有稀土礦,但開採的礦石還得運到中國加工,否則就是一堆廢土。  
更讓美國絕望的是,稀土產業鏈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歐洲想搞本土稀土開採?環保成本和技術壁壘直接勸退。澳大利亞倒是有礦,但加工能力連中國的一半都不到。美國自己呢?國防部砸錢扶持本土供應鏈,可短期內根本看不到希望。  
所以,當中國收緊稀土出口時,美國軍工企業直接傻眼——F-35戰鬥機87%的稀土供應鏈依賴中國,單架戰機要用900磅稀土材料。五角大樓急得跳腳,可又能怎麼辦?  
三、特朗普的“關稅戰”,先把自己人打趴下了
這場貿易戰,原本是特朗普想用關稅大棒逼中國低頭。可現實呢?中國反手就是一套“組合拳”:  
1. 對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 2. 管制稀土出口,精準打擊美國高科技和軍工產業;3. 把16家美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11家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結果,美國企業先扛不住了。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被迫暫停在華銷售,通用、福特每輛車成本暴漲5000美元。就連馬斯克都忍不住抱怨:“高額關稅不可預測,我正在向特朗普提建議。”  
更搞笑的是,特朗普政府眼看局勢不妙,突然開始“放軟話”。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表態:“談判期間不會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手段。” 美國財政部長也承認:“關稅戰難以為繼,預計很快會緩和。”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四、中國的態度:不怕打,但更希望談
面對美國的反覆橫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明確表態:  
 “關稅戰是美方挑起的,中方反制完全合理合法。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真想談,就請停止訛詐,平等對話。”  
中國手握稀土這張王牌,但並未濫用。發改委早就強調:“中國不會像某些國家那樣,用資源優勢打壓別國企業。” 只要符合規定,正常貿易不受影響。  
可問題是,美國自己作死,非要把中國逼到牆角。現在好了,馬斯克的機器人造不出來,F-35的稀土供應岌岌可危,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最終砸爛的是美國自己的飯碗。  
總之,這場貿易戰,再次證明了一個真理:全球化時代,沒有誰能獨善其身。美國想用關稅逼中國屈服,結果先把自己企業逼入絕境。  
中國有句古話:“鬥則兩傷,合則兩利。”特朗普若繼續一意孤行,只會讓美國企業淪為最大輸家。而馬斯克的遭遇,不過是這場博弈中的一個縮影。  
最後問一句:特朗普先生,這一槍,您打得可還滿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