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聯手“挖礦”,取代中國稀土地位?

昨晚美股崩了,中概科技股集體跳水,但真正的大戲,卻在另一個“戰場”。
2月24日,普京在稀土行業會議上,高調宣佈:“俄羅斯稀土儲量遠超烏克蘭,2030年前產量翻倍,全產業鏈必須打通!”更耐人尋味的是,普京特別提到“俄羅斯稀土儲量多於烏克蘭,願與美國合作開發”,甚至包括頓巴斯等爭議地區。
此時拉美國入局,普京的這步棋,你看懂了嗎?美國國會又能否接受與“佔領頓巴斯”的俄羅斯合作?當美俄聯手‘挖礦’,中國稀土“霸主”地位要涼?
先說說普京的“稀土陽謀”,三點:
第一,用資源換喘息空間,破局制裁。自2022年西方制裁加碼以來,俄羅斯經濟亟需新突破口。鋁製品出口是其傳統強項,此前佔美國進口量的15%,但200%的關稅壁壘,讓俄鋁困守西伯利亞。此時丟擲“200萬噸鋁+稀土合作”套餐,正是向美國遞出“經濟和解”的橄欖枝。
第二,美國正逼烏克蘭籤礦產協議,普京直接“截胡”。稀土合作加上50%軍備削減的“甜蜜陷阱”,俄羅斯既能緩解軍費壓力,又能以稀土為籌碼,換取西方預設其在烏克蘭的勢力範圍,這是典型的“資源換地緣”。
第三,仗打了這麼久,想拿資源搞搞錢,無可厚非。俄羅斯稀土儲量約380萬噸,全球第五,僅次於中國(4400萬噸)、巴西、印度和澳大利亞。
也就是說,俄羅斯礦是充裕了,但缺少開發資金和技術,京計劃在2030年前打造“開採-加工-應用”的稀土全產業鏈,那就至少需要150億美元投資,而吸引美國企業合作,不僅能獲得資金技術,更可藉助美國市場吃上一杯羹。
有了這些小心思,於是,在特朗普一句“俄羅斯有我們想要的稀土”後,普京立刻接茬“合作大門敞開”,看似一拍即合,但這場聯姻能走多遠?
俄羅斯的礦藏主要分佈在摩爾曼斯克、薩哈(雅庫特)共和國等北緯60°以上的極寒地帶,開採成本是澳大利亞的2倍,就如同冰封的北極熊,廣袤卻難以馴服。2023年俄羅斯稀土產量,僅佔全球1%。
更為關鍵的是,俄羅斯稀土多停留在開採階段,精煉技術落後中國20年,美國若投錢投技術,等於幫俄補齊產業鏈短板,但“養虎為患”的道理,普京不可能不清楚。這場各懷鬼胎的稀土聯姻,註定舉步維艱。
短期內,中國仍是“絕對王者”,稀土霸主地位難撼動。
一方面,俄羅斯2030年目標僅是“產量翻倍”,而稀土精煉技術領先全球10年以上,掌控全球70%稀土產量、85%精煉產能。
另一方面,中國早已實現全產業鏈自主, 從iPhone到F-35,從特斯拉到西門子,全球巨頭離不開“中國稀土認證”。
當然,在這場稀土博弈中,中國雖手握“王牌”,但也絕不能“躺贏”。俄羅斯380萬噸的稀土儲量,的確不需過於忌憚,因為大國博弈,從不是誰礦多誰贏,而是誰技高一籌誰通吃。可若是美俄聯手書寫“去中國化”劇本,那就不得不警惕了。
如今, 美日澳已建稀土聯盟,若再把俄羅斯拉進來,中國份額註定會被逐步蠶食。而稀土精煉技術方面,俄羅斯若引入西方技術,或催生新的精煉中心,動搖中國領先地位。
稀土之爭,爭的是資源,更是未來。中國要做的,是要把稀土從“戰略武器”轉變成為“創新引擎”,讓世界離不開的,不僅是我們的礦,更是我們的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