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浦發、民生等銀行掀起消費貸降利率“大戰”!

近期,

多家銀行推出消費貸利率優惠活動

,透過

直接降低利率

發放利率優惠券、折扣券

等方式吸引客戶購買個人消費貸產品,以積極響應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提出的“在加強徵信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合理最佳化小額消費信貸和信用卡利率、還款期限、授信額度”的要求和號召。

01
銀行降低消費貸利率競爭獲客
近日,中國建設銀行針對優質客戶推出年化利率最低可至3.5%的貸款產品,參與申請的客戶還有機會獲得話費紅包等禮品。
浦發銀行則對“浦閃貸”客戶限時限量發放一年期利率3%優惠券一年期、三年期利率7.7折優惠券
中國民生銀行也推出“民生民易貸”產品,優惠後的年化利率為3.68%
此外,還有多家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陸續開展消費貸利率優惠活動。當前,各家銀行

消費貸最低年化利率已基本降至4%以下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穩步復甦,金融機構看好消費金融市場復甦前景,

透過降低消費貸利率競爭獲客

;另一方面,為應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環境,

今年的宏觀政策整體偏積極,使得市場利率中樞持續下移

,消費貸利率也隨之下行。”

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統計資料新聞釋出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指出,“今年以來居民貸款合理增長、成本穩中有降,助力消費穩步恢復。上半年

個人短期消費貸款新增3009億元,同比多增4019億元

。居民大宗消費需求不斷釋放,線上消費較快增長,服務消費繼續回暖”。

關於下半年個人消費貸的增長趨勢,周茂華表示:“國內經濟持續恢復、居民消費信心持續改善、消費需求釋放有望帶動消費信貸需求擴張。考慮到當前消費貸成本處於低位,

下半年消費貸業務前景樂觀

。”

02
低利率“價格戰”風險不容忽視
對於消費貸的資金流向,《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中明確提出“更注重以真實消費行為為基礎,加強消費信貸用途和流向監管,推動合理增加消費信貸”。
多家銀行的產品說明中都標明,個人消費貸款的資金

只能用於消費,不能用於購房、股票、期貨或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等

法律法規禁止用途。

對此,周茂華表示:“消費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可能導致消費者槓桿過快上升,反而抑制消費潛力釋放。另外,也會助長投機炒作,導致資產價格泡沫風險,並可能擠佔其他經濟部門資源等。”
不過,他認為消費貸資金流向跟蹤管理難度大、成本高,“銀行需要加強客戶資訊管理投入,不斷完善內部業務流程,壓實業務主體責任,加強相關業務培訓,提升依法合規開展業務的意識,並進一步完善徵信管理制度與機制,加強徵信市場約束機制建設。同時,監管部門需要強化監管職能,提升違規成本等”。

除此之外,消費貸利率“價格戰”給銀行自身業務發展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消費貸利率過低會導致產品風險與收益不匹配,不利於銀行業務風險管理,銀行需要高度重視業務風險防控與業務可持續問題。”周茂華認為,下一步,銀行應將重點從吸引客戶、爭奪市場份額轉向創新產品設計、提升服務質量、加強風險管控能力等方面。
實習記者 吳彬
編輯 王夢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