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9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這一次我又‘叛逆’了。”

在實踐中追尋熱愛
王少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師弟師妹們:
大家下午好!
感謝學院的邀請,讓我能重新回到這個日思夜想的校園。再次站在劉皇發,我深感榮幸同時也倍感壓力。
前幾天接到學院通知,讓我和咱們各位畢業生交流交流,我感到誠惶誠恐,因為畢業時間不長,資歷尚欠,成就也有限,可以說是咱們學院一名平平無奇的畢業生,怕難以為師弟師妹提供可供借鑑的經驗。
為什麼選擇我來和大家交流呢,我想大概是因為我是一名法學院的非典型就業人。可能很多人也好奇我為什麼會作出到基層工作的選擇,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就業經歷與感受。
得益於咱們實驗班培養機制,我在六年期間到過法院、檢察院和國企實習,有趣的是那時候我就發現自己有些“叛逆”,總是在一個地方實習完就暗暗告訴自己將來不要去某個地方工作。而咱們法學院的學生因為專業限制,偶爾也會把自己標籤化,感覺自己學了法學專業,就一定要做法官、檢察官、律師,好像不做這些就白學了法學。
畢業時,我綜合自身特點和實習經歷,便小小叛逆了一把,違背父母和師長意願,沒有去經濟更加發達的南方省份選調,而是選擇了吉林省的選調,並進入了一個黨委部門工作。
因為我想經濟發達省份,本身就已經非常具備人才虹吸優勢了,絕不缺少名校高學歷人才,反而是這些年經濟發展面臨新的問題看起來沒有那麼受歡迎的省份更加需要我們的身影,東北振興戰略,更需要新鮮的血液。總書記說:“要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那時的我也想努力踐行一下總書記到咱們學校的號召,去東北的黑土地上試一試。
吉林省這幾年對選調生和人才引進工作極為重視,政策待遇在各個省份中都屬於較為優越且有誠意的。2020年8月我畢業到了吉林省委政法委工作,到崗後無論是省委組織部還是省委政法委都對我們從生活到工作上給予了很多的關心關愛,我們都備受鼓舞。可是我對於自我價值實現的認識卻在後續基層掛職鍛鍊期間逐漸有了新的想法。
2021年經組織安排,我到東遼縣金州鄉掛職黨委副書記、雙福村書記助理。我是河南人,雖然同屬北方,但我沒有燒過炕、很少上旱廁、更不喜歡冬天“貓冬”群眾“兩頓飯”的生活習慣,這讓我總是飢腸轆轆;每一個東北人都堅信自己說的是最標準的普通話,但我仍然要學習“破馬張飛”“埋了巴汰”“吭哧癟肚”等鄉村俚語才能真正理解他們說的意思。
過了生活關和語言關,我發現群眾工作還是很難做,因為你不是本地人,並且是一名所謂的“上面派過來的大學生村官”,群眾對你有一種天然的不信任感,你說什麼他都感覺你在忽悠他。
後來我經過幾位在村裡呆的時間長的大哥點撥後,找到了一個做群眾工作的大殺器,那就是喝酒,有什麼聊不開說不明的,晚上拎瓶酒往群眾家一坐,酒過三巡,稱呼就逐漸從大爺就變成了大哥,一晚上過去,什麼矛盾都沒了,第二天見了其他人還會逢人就說“這小子行啊,是個幹事的人”。群眾需要的終究只是一份“尊重”、一份“信任”,而我們年輕幹部,恰恰是更容易虜獲群眾信任的群體。
和大家相處熟了,我又利用自己為數不多的商法知識,幫著村裡開起了公司,銷售農產品、建設暖棚、製作村裡產業未來發展規劃,一年後,雙福村集體收入翻了一番多,達到了136萬元,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在雙福我才意識到原來法學生也是懂經濟會掙錢的,才真切感受到付出真的會有收穫。
2023年,我在掛職兩年快結束時,組織上給了我們雙向選擇的機會,問願不願意留在基層。總書記說“年輕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也在糾結中度過了多個失眠的夜晚,多次叩問自己,回機關還是留下?到底熱愛的是什麼?是要當個有級別的官還是踏踏實實幹幾件事?
這一次我又“叛逆”了,選擇離開父母眼中的省委機關,來到了國家的最低一級行政組織鄉鎮工作。在基層的700多個日日夜夜讓我認識到,相比較於在城市工作,我更願意在鄉村、在基層,更想看到因為自己的努力,讓基層群眾的生活變得更加富足、更加多彩,更喜歡看到他們那一張張因你而起的笑臉。當然可能我也做不成什麼廣義上的大事,但我想或許能夠踏踏實實的辦好關係群眾的每一件事,也算是大事了。
去年10月我受組織安排,到梅河口市杏嶺鎮擔任鎮長。由於以前是掛職鄉鎮副職,沒有真正體會過鄉鎮“主官”的艱難,於是剛到杏嶺就開始做起了“熱鍋上的螞蟻”。
我們杏嶺是東北相對較大的鎮,有30個行政村。每天一上班,門口就全是群眾,初見這場面我也是頭皮發麻。有的上來就錄起了影片,問你“是不是鎮長,能不能解決”;有的大娘一到辦公室就開始聲淚俱下,痛罵兒女不孝;更有蠻橫的十來個壯漢到我辦公室,直接就給我下最後通牒了“我給你兩天時間處理,不行我就舉報你”。
後來見慣了這場面,再見群眾我都先給他們倒杯水,讓他們慢慢說,幫他們順順氣,能協調解決的就立即協調解決,鄉鎮不能解決的上級部門有政策支援的,我也會努力當成自己的事積極去爭取溝通;但依舊遇到無理要求,還威脅我舉報的,我也會硬氣回懟“你要是找不到紀委大門,我可以陪著你過去”,法律人同樣不缺的還有對底線的堅持。
短短幾個月我深刻感受到基層治理是複雜的,任重而道遠。希望大家將來有機會做基層法治研究時可以多到鄉鎮政府採風,體驗下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層治理,研究一下新時代基層法治工作,把法學論文寫在群眾柴米油鹽裡。
辦公室門口摩肩接踵的情況大概過了兩個月,我發現這樣不行,時間都被信訪群眾耗在辦公室了。我便開始向我們鄉鎮黨委書記彙報,表示大部分矛盾糾紛的產生都是經濟發展不足導致的,想要真正解決還是要從經濟發展上想辦法,我想到各村走走看看,試著找一找適合我們鎮的經濟發展新招。
用時一個月,我走完了我們鎮30個行政村、101.7公里路、12萬畝耕地,同時和我們幹部群眾對以往增收舉措、經濟發展政策進行了充分討論。元旦節前,我們鎮在黨委書記的提議下經過黨委會研究決定,提出堅持從黑土地裡刨食,走主糧種植的集體增收路,結合東北農業產業現代化優勢和我鎮是傳統農業鄉鎮的實際,由集體從農戶手中按照市場價格承包一部分土地種植東北大米,成立公司開發杏香品牌,走市場化經營道路,幫助集體增收,現在我們鎮村集體共種植主糧3266畝。
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如今,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正在華夏大地徐徐展開,而它的萬千氣象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創造,市井生活的千姿百態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經營和呵護,相較於城市,農村生活枯燥乏味,與千姿百態相距甚遠,讓農村的老百姓生活既安逸祥和,又精彩紛呈,我想,這是未來中國式現代化更具想象力、更有廣闊空間的突破點,它是新時代基層鄉鎮幹部研究的課題,也可以成為師弟師妹擇業的方向和努力的事業。
各位師弟師妹,年輕的我們總是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我不擔心大家的開拓進取精神,但我想借自己提醒各位的是,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現在的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是會手足無措;遇到難纏拿我撒氣的群眾還是會傷心難過;遇到專案建設推進不了還是會垂頭喪氣,工作的每一年,現實都在提醒我,你並非“無所不能”。但法大人是“只向真理低頭”的,或許我們總是會遇到挫折,會在失敗時被人嘲笑,但只要我們堅信“真理”的存在、初心的存在、理想的存在,我們終究會實現入學時“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聖潔,積人文之底蘊、昌法治之文明,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的進步事業奮鬥終身”的錚錚誓言。
我唯願各位師弟師妹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不要自我設限,不斷在實踐中收穫新知,在新知中勇於實踐,追尋“一生所愛”,併為此“奮鬥終身”!
最後的最後,打個廣告。我們鎮已經開始設計大米包裝,各位領導、同學們如果想吃東北新米的,歡迎中秋節前找我訂購!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