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來自江南塞北,走向城鎮鄉野
他們是北大選調生
2024年11月3日至11月9日
北京大學舉辦選調生返校培訓“薪火班”六期
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組織部門
推薦選派的78名學員相聚燕園
在學習研討中思新謀新
至今,北大已有4800餘名選調生
奔赴全國各地
為了胸中的黃河月
他們選擇堅守基層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綻放絢麗之花
今天,讓我們走進他們的故事
▽點選影片,感受他們的堅守與追求▽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19屆博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烏恰縣烏恰鎮黨委書記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從小,餘漁就喜歡讀這些邊塞詩,他的內心深處也埋藏著保家衛國、戍守邊疆的英雄夢。2019年,他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毅然奔赴南疆,來到新疆克州阿圖什市阿扎克鄉提堅村就任黨支部副書記,成為北京大學首位直接赴新疆南疆基層崗位工作的北大博士畢業生。
餘漁剛到村裡時,村民們對這位博士生很好奇,村裡的大小事務都會請他幫忙。初到南疆,餘漁對基層工作還不熟練,村民們總是調侃他“博士也有不會的”。面對困難,餘漁卻很坦然,虛心向村民和幹部請教。

作為一個博士,我要放下這個身份,丟掉博士帽,重新去做一個小學生。

阿扎克鄉提堅村是深度貧困村,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餘漁常常奔走在田間地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村裡農民主要種植葡萄,有一年凜冬將至時,還有大面積的葡萄沒有埋藤。如果不能及時把葡萄埋入土中,過冬時就會被凍死。面對棘手的局面,餘漁挑起重任。他組織幹部群眾下地埋藤,日夜兼程趕在大雪前完成2萬餘畝葡萄的銷售和埋冬,為農民的收入提供保障。
到了鎮上,餘漁又為經濟發展奔走忙碌。他依靠鎮上的資源優勢,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條產業街。目前,產業街上一共有20多家企業,產值已經達到3個億。

基層是一個大熔爐,能淬鍊掉我們身上的稚氣,把我們從一塊璞玉百鍊成鋼。
他腳踏泥土,心中有夢,懷揣著一顆赤子之心,讓基層生活變得幸福安定,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戍邊守疆的夢。
北京大學法學院2017屆碩士
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蟠龍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17年,王超遠選擇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市工作。他說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希望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做些有意義的事,無愧於自己的青春,無愧於母校的培養。
剛到陝北農村時,面對同事和群眾的質疑,王超遠沒有解釋,只是盡最大可能和當地百姓吃在一起,幹在一起。在紅莊村的四年,他有空就入戶走訪,走遍了村裡的角角落落,協調修建起生產道路、引水上山工程和集體冷庫。事雖小,不幹不成,這些點點滴滴的付出,讓他在老鄉口中從“學生娃娃”變成了“好後生”。

2018年4月,正是蘋果花開的時節,延安卻氣溫突降,夜晚山上最低氣溫可以跌到零下8度。蘋果是紅莊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減少果農的損失,時任紅莊片片長的王超遠,同鎮村兩級幹部、黨員、果農一起,在山上堅守了三天三夜。他們白天挖坑放柴,晚上隨時監測溫度,終於保住了果花。此後,他進一步思考高效防凍的措施,經過與專家的多次溝通協商,在河莊坪鎮設立了院士工作站。工作站在蘋果花防凍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也提升了整個寶塔區果樹管理水平。
2021年,王超遠來到革命老區蟠龍鎮工作。他用兩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全鎮36個行政村,深入瞭解當地情況。三年多來,他引導產業融合,修建村集體三產兼紅色培訓教育基地,為蟠龍鎮“紅色名片”和“綠色名片”的打響貢獻著力量。他說:

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從細節入手,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同樣是北大人堅毅品格的體現。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2015屆碩士
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委常委、副縣長(分工常務工作)

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孫利北在北大受到最高學府的教育,見識到首都的繁華,她更明白基層需要什麼。她堅信,選擇基層,就要踏踏實實地走進基層群眾中去。來到河北省井陘縣的前三個月,她每天至少走三個村子,把321個村子轉了個遍,村裡的村支書們幾乎都認識她。這讓她開展工作更順利,應對工作也更有底氣。
贊皇縣和井陘縣適合種果樹,以前儘管產量大,質量卻不高,每斤蘋果只能賣1塊多錢。孫利北針對質量問題,邀請省農業專家為村民培訓。如今的蘋果長得又大又勻稱,價錢漲到6塊、8塊一斤。她還增加線上直播平臺,打通超市渠道,省去了中間商差價。村民錢包一下鼓起來了,也更願意進行新的商業探索。
去年,縣裡遇到“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還在休產假的孫利北二話不說回到縣裡。在防汛指揮部,她和同事們頂住巨大壓力,堅守指揮部五天五夜,最危急的時候,抗住壓力只經過十幾分鐘的計算研判,果斷決定水庫分級洩洪,搶出1小時時間,緊急轉移了1503人,成功守住“無潰壩、無決口、無人員傷亡”。

在贊皇縣,孫利北利用縣裡豐富的山水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發展旅遊經濟,吸引了大批京津地區的遊客,讓贊皇湧現了新的消費活力。從2015年起,孫利北已經在基層工作了9年,每一次身份轉換,都讓她更深刻地領會了基層工作的意義,也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孫利北說:

人生的精彩,在選擇與堅守之間。不是做了一個好的選擇,人生就會變好,而是堅守讓選擇有了意義,才會成為一個好的選擇。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17屆碩士
四川省旺蒼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高陽鎮黨委書記

2017年,任剛強參加了四川省的定向選調,並主動選擇到相對邊遠的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廣元市工作。他說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很簡單的念頭:“基層需要我們,到基層的廣闊天地中去奮鬥。”
駐村伊始,他便遇到了“墨蚊子關”,“辣子關”和“龍門陣”三道難關:被墨蚊子多次叮咬至雙腿過敏;難以適應當地“無辣不歡”的飲食習慣;因為語言不通而沒法取得群眾的信任。對此,他選擇真正紮下根來,融入這片山水:鑽溶洞、下河溝、爬古樹,他沉下心、撲下身,在村子裡一家家跑,幫村民解決各種問題。點滴積累、久久為功,他最終擺脫了大學生村官在一些群眾心中的“耍娃兒”刻板印象,逐步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

2018年,任剛強到龍池村擔任第一書記。任職三年間,他主持修道路、建水庫、強訊號、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等到脫貧攻堅收官之時,曾經因交通極度閉塞而號稱“爬爬村”的龍池村,在多個領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扶貧故事,也被中央電視臺記錄在了扶貧節目《擺脫貧困》中。
2021年,任剛強到旺蒼縣高陽鎮擔任黨委書記。任職三年多以來,他帶領全鎮黨員幹部群眾,打造大茅坡茶文旅高質量發展示範點和黨建品牌,以旅遊業帶動全鎮全面鄉村振興。在親身經歷並深度參與一線工作之後,任剛強見證了這裡的時代變化,提升工作自信,獲得成長啟蒙,實現了基層工作與個人成長的相互成就。他說:

比起基層需要我們,其實是我們更需要基層。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21屆博士
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黨委書記

作為北京大學財政學專業的畢業生,王聖博放棄了都市的繁華,毅然選擇紮根基層,目前擔任吉安縣永和鎮黨委書記。剛到基層時,王聖博常聽別人說:“你是帶著光環下來的”。所謂“光環”,既是作為北大人的榮譽,更是基層幹部群眾對他厚重的期待。肩負這樣的期待,他非但沒有自滿,反而以此為動力,面對複雜的工作環境,主動深入群眾,敢於擔當、善於作為,逐漸練就了處理基層工作的過硬本領,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基層幹部。
在永和鎮,依託於“千年窯火”吉州窯,王聖博積極謀劃地方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了多個重點專案的落地。他帶領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如蛋雞養殖、工廠化水迴圈養殖等,為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他注重民生改善,積極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小區充電樁改造、拆遷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等專案,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困難,贏得了廣泛讚譽。王聖博深知,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不僅要做好關乎地方發展的大事,更要做好群眾天天有感的小事。他說:

選擇仰望星空的理想,更要腳踏實地地去堅持。

對理想的堅守和對民生工作的熱忱,讓他在基層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建起來了,環境改善了,經濟發展了,老百姓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井岡山碧溪鎮掛任三峰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期間,王聖博透過多方籌集資金,為村莊建設了村集體經濟大樓,帶領村民發展油茶、黃桃產業,實現了村莊的華麗轉型。一路走來,他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青春誓言,為基層發展不斷貢獻蓬勃之力。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7屆博士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新合鄉黨委書記

做過資料工程師、諮詢師,還當過創業專案的小領隊,而今,陳少霞最終選擇深耕基層,從跨行到產業平臺從事生物領域的產業規劃、招商引資、配套服務等工作,到現在跨界到鄉鎮一線從事護佑山水、惠及百姓、賡續文脈的工作。她認為在基層工作有挑戰、有意義、更能激發自己的熱情。陳少霞說: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適合的土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以此生生不息。
利用專業所學,她實現了從技術到產業的跨界;運用在校習得的方法和智慧,邊學邊幹中解構著具體又複雜的基層治理單元,逐漸走上從自然科學到人文社科的知識體系轉換。

剛到桐廬,基層的實際情況和陳少霞的預期有所差距,她也曾打退堂鼓。透過一點點把工作捋順,把事情做好,陳少霞找到激發自己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抓手,並形成赴之以熱情、專注、努力的工作狀態。
在新合鄉,陳少霞遇到了群眾信訪和致富增收兩大難題。透過查閱資料並調研走訪發現,幹群關係不暢是滋生信訪矛盾的土壤。於是,她以身作則帶頭化解重點矛盾,白天瞭解信訪情況,晚上深入群眾家中,實地摸情況,直接聽反饋,化群眾來訪為幹部接訪,讓合理訴求得到妥善解決,第一年村民的信訪量就下降了一半。此外,她敏銳地捕捉到非遺技藝新合索面傳承難題及其富民增收的潛力,透過反覆調研和考察,以“新合索面:雙手創造豐盛光景”破題,借力全省非遺工坊建立契機,打造出新合索面非遺工坊集聚區。她不僅解決了做面的季節性限制,還實現了農文旅深度融合,讓索面走出大山、走進城市,為村民的多元化致富增收創造了更廣的路徑。


新時代呼喚青年人才,年輕幹部的培養是一項長久而深遠的工作。一直以來,北京大學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國家戰略需要為導向,以選調生工作為主要渠道和重要抓手,持續加大基層人才輸送力度。自2019年起,北京大學選調生返校培訓“薪火班”已連續舉行6期,不斷結合現實需要推出創新內容,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為來自各地的選調生校友們充電賦能,讓學員們重溫北大人的家國情懷、堅定幹事創業的信心。
未來,北京大學也將持續做好在校生成長引導工作,以更多的基層奮鬥故事鼓舞在校生將“小我”融入“大我”,講好國情課,精讀基層書,指明前行路,鼓勵更多青年人才走入基層,以實際行動詮釋北大人的堅定信念、為民情懷和使命擔當。

來源 :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