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萬沒想到,特斯拉“割韭菜”這招,也被寶馬學了去!

本來傳統車企在如今電動化大潮中,要跟上造車新勢力腳步,就已經很吃力了。
然而即便這個危急局面下,還有車企不老實……
這不,近期就有車主反映,幾十萬買個寶馬電車,居然連基本的“遠端車控”也要花錢才能享受。是的,你沒聽錯,手機開鎖解鎖都要花錢了!

但問題在於,這類功能放到國產新能源車上可都是標配的,可見寶馬這波操作確實有些離譜了。
其實從寶馬推出純電車起,就不斷有車主公開吐槽這個“霸王條款”,但奈何說了也沒用,寶馬的態度似乎就是你想用就花錢,不花錢就別用…這感覺很複雜,似乎品牌習慣了高傲姿態,很難低下頭來聆聽使用者心聲。

更離譜的是,寶馬電車的產品品質和智慧化也不過關,像什麼車機宕機、續航差等等,都讓車主們頭疼不已。對於車企來說,這種技術的落伍,最終自然會反映到銷量上,甚至讓品牌多年積攢的使用者口碑一夜崩盤。

“如果不是看中那個藍天白雲車標,感覺買寶馬電車真是個大冤種”
感覺網友的這句話,含金量還在上升。

回到寶馬車控APP需付費這件事,經車主反映,自己的遠端車控功能到期後,想要繼續使用就得付費,可選1個月或者12個月,後者收費298元。如果自己決定不再續費,那麼將無法繼續使用該功能。
很多車主一開始購車時,是不知情的,因為寶馬會先讓你免費用1-3年,後面才要付費。而對比續費前後的介面,被限制使用的功能包括遠端解鎖閉鎖車輛、遠端閃燈和鳴笛等,僅給保留了遠端通風這一功能。

這個差別對待,難怪很多車主難以接受。
有種明明冬天才剛到來,但心裡已經寒風刺骨,涼透了。。。。

難怪有使用者怒噴,怪不得寶馬在中國越賣越差了。

其實大夥隨便上網一搜會發現,這並非是寶馬第一次搞收費的騷操作了。
早在今年夏天,就有車主控訴,用寶馬的遠端空調要額外花錢,明碼標價1998元用72個月。

花接近2千吹空調,感覺也沒那個必要了。
或許是看到購買率不佳,所以寶馬後面又進行了一波優惠促銷。這項遠端溫控服務還是使用72個月,但只需1399元,約合每年233元。
你以為是撿到便宜了?
事實上,這個遠端溫控服務一開始是998元管6年,是後來突然漲到1998元,然後賣不動再促銷到1399。
而且購買頁面顯示,這波促銷還是限時的…

如此基礎的智慧化功能,寶馬一再試探使用者底線,屬實讓人難以理解。
這樣一對比,國產新能源車簡直贏麻了。

然而,這類抓馬事件困擾的還不止中國車主。
早前有韓國車主發現寶馬在韓國的Connected Drive商店中,推出了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等訂閱服務。其中座椅加熱僅免費試用一個月,想永久擁有這項功能,需要花費406美元。當然也可以選擇採用訂閱式,每月約18美元,一年套餐為176美元、三年套餐為283美元。
而另一個方向盤加熱訂閱服務,則是每月10美元,一年92美元,三年161美元,直接買斷222美元。

明明已經預埋了硬體,想要享受相應的服務卻還需要自己花錢解鎖,這事韓國車主們可不慣著,直接怒噴寶馬,甚至還有駭客直接宣戰,表示將攻克寶馬的付費訂閱系統,讓使用者免費使用該功能。
迫於輿論壓力,最終寶馬服軟,宣佈不會再向使用者收取如座椅加熱訂閱這樣的基於硬體功能的費用,更專注於軟體和服務相關產品的訂閱形式,如駕駛輔助和停車輔助。而前面我們說到的遠端控車,也屬於此類。

看到這,可能會有人覺得,特斯拉也搞付費訂閱,為什麼寶馬就不行?
這是個好問題,但大家要知道,寶馬的訂閱制和特斯拉訂閱制是有本質區別的,雖然都是後面開啟軟體付費訂閱,但特斯拉提供了相應的軟體服務,例如FSD,而寶馬只是給常規軟體加了個鎖。
簡單來說,你給特斯拉花錢買到的是一個會持續迭代,體驗提升的功能;而你在寶馬買到的,只是一個“開關”。

正如網友所說,這麼玩離捲鋪蓋不遠了。
這話還真不是開玩笑。

說回智慧化配置這點,你說你收費吧,給體驗整好也行。
但就這點上,寶馬也是搞得一塌糊塗。
智慧駕控體驗差,幾乎是車主共識…此前有車主表示,寶馬電車除了是充電,基本跟油車沒啥區別。甚至還有網友在談到純電車寶馬i3時辣評,如果買車不看重車機智慧化,那寶馬i3還是能買的…

此外,這款“油改電”打頭陣的寶馬i3電車,還存在各種品控問題。
首先就是車機最佳化差,雖然配備了家族最新大連屏,車機也是先進的iDrive 8系統。但多位網友反饋,這塊大屏除了好看,幾乎沒有其它作用。自主品牌上那些可玩性強的功能,在i3上全找不到,唯一還算實用的也就是導航。
而且車機還動不動就宕機。早前一位車主就遇到過這類情況,當時車能開,但車機宕機黑屏。打給寶馬客服,各種重按音量鍵、重啟車輛都來一遍,車機螢幕依然毫無動靜,也是相當無語。

而最後的解決辦法就是,只能將車開去4S店維修。
只能說,相當考驗車主耐心。

然而,更爆炸的事還在後頭,比如續航問題。大家都知道寶馬iX3使用的是油改電平臺,技術較為落後,電動機總功率僅為210KW,續航僅有500多公里,動力表現一般。
但讓人沒想到,它還能再突破底線,沒開就掉續航…

西安一車主在4S店購入的寶馬i3,官方CLTC續航里程526公里,但車主自己充滿電之後只顯示396公里,相當於平白無故縮水24.7%。剛提的新車就發生這事,怎麼想都很離譜。
雖然純電汽車基本都或多或少續航縮水,但那也是車子上路後,實際跑不夠才縮的,還沒見過汽車充滿電後還沒開,就掉了續航。究其原因,要麼就是寶馬的電池供應商存在殘次品,要不就是寶馬自身品控有問題。

甚至還有大批網友控訴,純電寶馬i3還存在防凍漏液的情況,其中有車主反饋,提車2個月,跑2000公里就開始漏液。據說有車主出了4S店16公里就漏,車機還根本不提示,簡直跟鬧著玩一樣。

這麼多問題連線發生,很難不讓人覺得,寶馬壓根沒有在電車上用心研發。畢竟三電系統、智慧輔助駕駛這些稍遜色就算了,但最基本的產品工藝上,至少也要有保證吧,不能說只是單純隨大流搞個電車出來,那完全是對使用者不負責任。
更何況寶馬電車維修成本高,雖然i3與燃油版3繫有著大量共用部件,但維修成本依然比3系貴,畢竟裡面有一些部件是針對電動車專門研發的,比如它標配的後軸空氣懸架質保只有3年或10萬公里,而出質保後損壞就要自費維修,基於寶馬這個品牌,那成本基本上往萬元去。
現在再想想遠端車控還要花錢買,簡直明晃晃把車主當韭菜了。

歸根結底,現在寶馬電車的定價與其產品品質是不匹配的。
作為對比,咱們再看一些中國新能源車企的誠意,像蔚來車主可以在NIO App上完成對車輛多項功能的控制和聯動,不止遠端溫控這些,導航以及聽歌這些都是免費的,而且每輛蔚來汽車每月有免費8GB流量可用。

再比如小鵬汽車,本月初發布的小鵬P7+,在智慧化方面搭載了最新端到端AI智駕技術,但這些都無需使用者額外支付費用。這也讓該車早在預售時,僅1小時48分鐘訂單就突破30000臺。
說到底,消費者又不是傻子,車企有誠意,我就願意買。

放眼望去,基本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智慧化都是免費的,各家車企都是一卷再卷,配置上加碼來爭奪市場。而寶馬卻依然仗著那點品牌影響力去一再收費,造著產品品控一般的車子。殊不知,現在的汽車市場已經變天,就連豪華如BBA也無法掌控局面甚至維持基本體面。
因此,我們能看到寶馬今年6月開啟了降價促銷,35.39萬元起的寶馬i3價格直接腰斬,17萬就能到手。

然而這種短期降價雖然能帶來一波銷量,但後勁不足,特別是7月寶馬主動退出價格戰,引發輿論。這導致寶馬在今年第三季度銷量中,在BBA裡跌幅最大。資料顯示,第三季度,寶馬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滑29.8%,僅為14.77萬輛。

再往前看,其實2024年上半年,寶馬在國內市場銷量也是走低,363998輛,同比下滑5%。
反觀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受到熱捧。今年上半年,理想銷量為188983輛,同比勁增34%。問界緊隨其後,銷量達到180568輛,同比暴漲633%。此外,蔚來、理想等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銷量增長。

這些資料反映出一個殘酷現實,在以前豪華燃油車市場,賓士寶馬奧迪是絕對第一梯隊,德系三駕馬車無人能敵。但到了電動車市場,就不是這麼一回事,BBA不僅被特斯拉甩開銀河系一般的距離,甚至被國產車也給揍得沒脾氣了。
都說國產車愛對標電車領頭羊特斯拉,使勁卷配置卷智駕卷體驗。然而再看寶馬i3主打的操控,在Model 3高效能版面前著實沒啥優勢。Model 3高效能版3.3秒破百,續航成績675km,價格僅比i3貴一萬。重點是Model 3的整車智慧化體驗,包括智慧輔助駕駛,瞬間完爆寶馬i3。

這樣一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寶馬電車幹不過特斯拉,自然也幹不過咱國產新能源車。即便如此,寶馬還想掙中國人的錢的同時,卻不好好造車,電池技術比不過特斯拉和比亞迪,車載智慧系統拼不過谷歌、華為,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寶馬的造車理念仍停留在燃油車時代。
整體來看,寶馬在電動車時代不論從戰略還是技術、銷量上都已掉隊。據說現在國內多家寶馬4S店都已經關門跑路,導致眾多車主面臨下訂後無車可提、汽車配件無法取回、售後服務無法進行等困境。這樣的情況,只會更嚴重打擊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心。
看來,曾經燃油車時代執牛耳德系豪華三強,在如今這個電氣化時代真是落後了。

小米首款純電SUV再曝照!車長超5米內飾大改,年輕人第一臺“法拉米”真要來了…
紅米新機皇“大滿貫”升級,2K屏+驍龍8至尊版,效能狂飆不玩虛的


品牌主題影片
每個時代都會締造屬於自己的畫卷,聯想集團用四十年匠心繪製一幅現代製造業的《清明上河圖》,打造最高品質AI終端產品。跨越千年,尖端技術皆推動社會與行業的進步。當下,聯想集團使AI向實,解放生產力,加速邁向人本智慧的未來。《指間上的質造》由舌尖上的中國配音李立宏老師娓娓講述,在今古交織間,感受一場極致匠心的視聽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