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寶馬的夢魘。
本週,寶馬釋出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業績出現下滑,由於中國市場需求疲軟,淨利潤從去年的121.65億歐元下降到76.78億歐元(83.5億美元),下降了36.9%。其中,四季度淨利潤為15.46億歐元,同比下降40.9%。
全年收入也從2023年的1554.9億歐元下降8.4%至1423.8億歐元,而第四季度收入下降15.2%至364.16億歐元。儘管該公司2024年交付了近60萬輛新能源汽車,佔總銷量的近四分之一。
而在中國市場,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寶馬中國(不含進出口)新車交付61.54萬輛,同比下滑12.85%;其中,新能源車型交付9.62萬輛,同比下滑7.68%。
此外,寶馬與長城的合資品牌—光束在2024年正式在中國市場進行新車銷售,全年交付純電動新車7590輛,市場表現仍低於預期。根據規劃,光束汽車設計年產能16萬輛,主要生產純電動版MINI和長城之後的新車型(匯入尤拉品牌) 。
資料顯示,2024年寶馬集團全球汽車總銷量為245.08萬輛,同比下降4%。這意味著,中國市場的各項核心資料指標,都遠落後於全球其他市場。
目前,寶馬高層仍看好中國是集團最重要的市場,也會繼續堅定對中國市場的投入,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前景。今年,寶馬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0多款新車型,同時加大本土研發投入,尤其是軟體研發方面。
不過,要到2026年,寶馬的首款國產化新世代車型才會在中國市場推出。其中,智慧座艙最新一代作業系統70%功能將由寶馬中國團隊(與誠邁的合資公司)本土研發。
然而,中國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尤其是進入2025年,中國一線本土自主品牌加大智慧化尤其是智慧駕駛的下沉普及,對寶馬、賓士等傳統豪華品牌產生巨大的壓力。
一方面,合資品牌在去年呈現整體下滑的態勢,2025年能否止跌回升將是極具考驗。目前,可以明確的是,2025年中國市場將繼續保持價格戰態勢,尤其是20萬元以下車型的智慧化普及,將對傳統豪華品牌佔據的中高價位市場繼續產生衝擊。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合資品牌乘用車交付914.27萬輛,同比下滑11.97%;市場份額下滑至39.89%,和上年同期相比,下滑約8個百分點。
此外,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給出的資料顯示,作為BBA的主陣地,2024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30萬元以上乘用車交付量同比下滑8.48%;同時,華為(鴻蒙智行)、理想、蔚來等中國本土品牌還在持續擠壓BBA的市場空間。
以智慧駕駛為例,目前,賓士(Momenta)、奧迪(華為)正在加快匯入中國本土方案,而寶馬的高通平臺方案仍處於內部開發狀態。同時,寶馬高層對於高階智駕仍持有保守態度。
近日,寶馬集團負責客戶、品牌及銷售業務的董事高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外明確表示,“寶馬始終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安全第一,永遠不會把未經驗證的技術裝到車上,讓消費者去做實驗。這是寶馬最為重要的一條原則。”
高樂甚至隱晦地調侃中國同行,“技術開發過程中,有的品牌車型在駕駛中很長時間不用握方向盤,但寶馬不會這樣做,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手不允許離開方向盤很長時間。”
不過,寶馬的中國同行,正在加碼“安全”。
近日,理想汽車副總裁劉傑在個人微博透露,理想L系列及理想MEGA沒有2025款,會以現款車型為基礎在今年5月推出“智駕煥新版”,將重點聚焦於智慧駕駛硬體的升級。
按照計劃,AD Max將會從英偉達雙Orin-X晶片升級到單Thor-U晶片,並將支援今年後續會推出的更強大的VLA大模型。AD Pro將從地平線J5晶片升級到J6M晶片,同時將會增加雷射雷達。
其中,AD Pro版本的硬體重大升級,徹底打破行業內預設的高速NOA不需要雷射雷達的「潛規則」,進一步凸顯「堆料」競爭戰可能再次上演。而這對於一貫以利潤作為考核指標的合資品牌來說,亦是不小的壓力。
“主動安全能力與AD Max版本看齊”,被視為理想為代表的中國車企,正嘗試在新一輪智慧化競爭週期實現智駕普及和安全升級的雙戰役。畢竟,後者一直被詬病。
同時,在高階智駕技術上的持續突破,中國車企的自研能力正在進入跨越式發展的新週期。這對於前期技術資源投入不足的合資品牌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本週,理想汽車正式對外發佈下一代自動駕駛架構MindVLA(視覺-語言-行為大模型),也被視為機器人大模型的新正規化,賦予模型強大的3D空間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行為生成能力,能夠感知、思考和適應環境。
過去一年,理想自動駕駛團隊完成了世界模型大量的工程最佳化,顯著提升了場景重建與生成的質量和效率,並且透過創新性的預訓練和後訓練方法,讓MindVLA實現了卓越的泛化能力和湧現特性。
此外,理想、華為等品牌還在不斷加大線下渠道的鋪設。事實上,在燃油車時代,傳統BBA品牌的銷量增長,恰恰也是得益於擴網競賽和四五線城市的網點增量。
此前,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公司還有足夠的空間實現下一階段的增長。比如,實現渠道的下沉和銷售觸點的提升,包括加快在三線城市的佈局,以及重點四線城市的開店速度。
特別是在2025年初的兩個月內,理想官方披露新增了13家門店;截至2月底,理想汽車在全國範圍內已建成500家零售中心,136家交付中心以及488家服務中心。
華為則是正在為智選車建設獨立的鴻蒙智行門店,有媒體曝出資料,預計2024年,華為新建的鴻蒙智行門店數量將達到800家左右,2025年衝擊1000家。
而對於寶馬來說,去年整合式制動系統的大規模召回,則是“火上澆油”。受召回事件的影響,也導致公司去年的營業利潤率被大幅下調。
不過,好訊息是,高通和寶馬合作開發的Snapdragon Ride智駕平臺(包括硬體和軟體)預計將在今年釋出的全新一代iX3車型正式亮相。但,對於已經身處智駕白熱化競爭的中國市場來說,高通的這套方案能否得到市場認可,還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目前,高通在中國市場仍主要依靠大疆、Momenta等幾家中國本土一線智駕方案提供商的合作來滿足中國車企的苛刻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