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首席品牌評論
近期,媒體在探訪多家北京的寶馬經銷商後發現,寶馬5系終端價格已行至歷史冰點。
“如果您選擇銀行或寶馬金融分期購車,最便宜的車型(525Li M運動套裝)可以給您29.3萬元的裸車底價。”
一位寶馬4S店銷售人員表示,“這個價格還可以往下繼續談,我可以去申請,現在的現車很多。”
作為參考,寶馬525Li M運動套裝的指導價為43.99萬元,最新優惠幅度近15萬元。
曾經落地50萬級的豪華行政轎車,如今價格接近腰斬。這不僅是寶馬的跳水,更是傳統燃油車市場的一次集體潰退。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車市價格戰看似降溫,實則暗流湧動。
乘聯會資料顯示,3月降價車型數量同比減少,但新能源車降價力度仍高達11.5%,而豪華燃油車促銷幅度甚至衝上26.1%的歷史高位。
新能源車以技術迭代為矛,電池成本下降為盾,不斷擠壓燃油車的生存空間。比如比亞迪秦L DM-i起售價降至8.98萬,特斯拉Model 3提供5年0息政策,這些價格內卷讓傳統豪車不得不放下身段。
除了行業絞殺之外,寶馬5系的價格跳水更折射出產品力的尷尬。
改款後的5系因減配、動力縮水、傳動軸異響等問題飽受詬病,銷量從巔峰期的月銷過萬跌至5000餘輛。
寶馬5系的降價並非孤立事件。
2025年初,賓士C級、奧迪A4L等車型價格集體跳水,BBA的鐵三角默契被徹底打破。表面上看,這是新能源車企倒逼的結果,但更深層的原因,是豪華品牌溢價邏輯的崩塌。
十年前,一輛寶馬5系的利潤率高達40%,品牌光環足以讓消費者為“藍天白雲標”多掏10萬。但如今,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等車型以“科技平權”之名,用自動駕駛、800V超充等技術將豪車拉下神壇。
當消費者發現,30萬的國產電動車能提供更流暢的車機、更長的續航,甚至更炫酷的鷗翼門時,BBA的豪華敘事便顯得蒼白無力。
過去,BBA是身份象徵,是成功人士的標配;如今,新能源車的智慧座艙、高階智駕、超低能耗,正在重塑人們對豪華的定義。
有網友甚至調侃:“以前開寶馬是人生贏家,現在開30萬的寶馬,可能被當成買標冤大頭。”
更深層的矛盾在於,燃油車的技術天花板已觸頂,而新能源車的迭代速度仍在加速,傳統豪車的“三大件”優勢早已不再是護城河。
寶馬5系的價格崩塌,正在引發汽車產業鏈的連鎖反應。上游供應商被迫降價保訂單,下游4S店陷入“賣一輛虧一輛”的惡性迴圈。
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寶馬經銷商單車利潤已大幅縮水,全靠金融貸款和售後維修勉強維持。
更嚴峻的是,這種價格戰可能加劇傳統車企的轉型陣痛:寶馬近年投入數百億研發電動化,但i5系列銷量不及預期,燃油車降價反而擠壓了電動車的生存空間。
與此同時,國產車企卻在逆勢崛起。比亞迪漢、華為智界S7等車型憑藉本土化供應鏈和成本優勢,以25-35萬價格帶對BBA形成“貼身絞殺”。
這場博弈中,“價格正確”取代“品牌正確”成為市場新法則——誰能用更低成本滿足使用者需求,誰就能掌握主動權。
面對跌破30萬的寶馬5系,消費者心動之餘更需警惕。所謂“一口價”背後可能藏著附加條件:貸款分期、強制裝潢、庫存老款車型等。
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場價格戰到最後或許沒有贏家。當車企利潤被擠壓,消費者看似撿漏,卻可能面臨保值率暴跌。
寶馬5系跌破30萬,標誌著傳統豪車品牌迎來了“諾基亞時刻”。
諾基亞曾以堅固耐用的功能機統治市場,卻因低估智慧機的顛覆性而轟然倒塌。
今天的BBA同樣面臨抉擇:是繼續依賴燃油車利潤苟延殘喘,還是徹底擁抱電動化和智慧化?
當舊秩序崩塌時,能活下來的不是最強大的玩家,而是最適應變化的物種。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