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篇文章,一位同學的留言讓我很有感觸,沒忍住多說了兩句,就想提醒大家一定要陪孩子多看紙質書籍,從小養成閱讀習慣。
本來我們就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今年更是被 AI 震撼了一輪又一輪。人類動動手指,海量知識就出現在對話方塊裡;再複雜的難題,AI 也能在瞬息間給出答案。
在知識獲取變得前所未有的輕鬆快捷的今天,讀書這種傳統的知識獲取方式,還有意義嗎?
當然,讀書有意義,且意義重大。
AI 時代,人工智慧確實能快速提取書籍梗概(如千字概括十萬字內容),輔助我們理解書的內容,但這種“淺閱讀”無法替代深度閱讀給孩子帶來的情感共鳴、知識應用能力和沉浸式體驗。
我們一直覺得,在所有的興趣愛好裡,閱讀是最基礎和重要的一個。什麼興趣班、課外班孩子都可以放棄,但閱讀一定要堅持下去。
大寶已經扶上馬,他早早開啟了獨立閱讀,熱愛閱讀、閱讀能力也很強。我們要做的是保證他的閱讀時間,為了讓他有時間看書,我們嚴格控制他的課外學習時間。
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二寶的閱讀熱情和獨立閱讀能力(雙語並行),很欣慰,她也養得差不多了。獨立閱讀還差點火候,但看書的熱情已被充分點燃、閱讀習慣也基本養成了。

我們對孩子的閱讀如此重視和強調,除了公認的價值和意義之外,還有自己感受的投射作用。
我和老王一直都喜歡看書。小時候條件不夠好,我們把所有的零花錢拿去買書、租書。
現在人到中年,壓力和焦慮如影隨形。我倆不消費要不帶娃出去玩,去大自然裡療愈身心。要不就閱讀,在書的海洋裡舒緩身心。不管看什麼型別的書,都讓心定下來、靜下來,大腦充盈起來、自信起來,感覺自己又行了。但凡一段時間不看書,感覺自己說話都虛。
正因為我們這點“私心”,在出版社很艱難、做圖書不賺錢的當下,老王的初心反而更加堅定了:繼續他的“讀書與藏書之旅”,為大家蒐羅各大出版社、出版公司的好書。

這一次,老王給大家帶來的知名出版機構“湛廬文化”的圖書專場。
愛書的同學,一定都知道湛廬它家的書有多好,當然也知道它家的書確實小貴。這次就不同了,如果平時捨不得買,這次可以抓住機會了。我們拿到了全網最低價,別人家真不敢這樣說,但湛盧控價很嚴,我們有信心。
他還拜訪了“湛廬文化”的副總裁吳洪濤,兩人就 AI 時代讀書的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讀書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AI 給出答案的速度很快,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很廣,但讀書需要孩子自己動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才是最能鍛鍊思維的。
大家應該也發現了,現在無論多麼先進的 AI,包括 deepseek 在內,也還是會存在錯誤(“瞎編”的答案會誤導使用者),而經常深度閱讀的人更擅長髮現這些謬誤。

這就像做數學題,自己推導公式和直接看答案,對孩子來說效果完全不同。
2.保護孩子的注意力和思維深度
這些年的網際網路發展,帶來了進步,卻也導致很多資訊都是碎片化的,AI 給出的資訊也是如此,長期接觸,大腦會變得浮躁。
閱讀書籍則是需要更長思維鏈條的過程,尤其是嚴肅閱讀,要求我們有更持續的專注力,這種沉浸式體驗能夠重建被演算法打碎的專注力。
而專注力,又是讓思維形成深度的基本能力,也是孩子未來應對複雜問題的必備能力。
多閱讀,保護專注力,對孩子來說尤其重要。
3.經典故事傳遞的情感,AI 無法替代
AI 能模仿文筆,也能總結書籍的梗概,但它現階段無法傳遞真實的情感,並不能像很多經典作品那樣,讓孩子共情。
想讓孩子擁有對情緒的感知能力,更有“人味兒”,離不開閱讀。
此外,AI 提供資訊大多是零散的,閱讀則可以幫孩子把知識串聯起來,形成更系統的知識框架。這種系統化思維在未來尤其重要——當 AI 替代基礎崗位時,能整合多領域知識的人,是更具競爭力的。
還有創造力、正向價值觀……種種未來需要的核心能力,都需要透過閱讀,慢慢“薰陶”出來,AI 無法給予。

當然,就像老王前些天和湛廬文化副總裁吳洪濤對談時,洪濤老師提到的那樣:
閱讀和 AI 時代並不是互斥的關係,孩子有必要閱讀真正的書籍,也有必要藉助 AI 的幫助,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
那麼,AI 時代,我們應該怎樣陪伴孩子閱讀呢?
我覺得,我們可以遵循四個原則:
1.保留紙質書時間:每天(或每週)給孩子時間讀書,遠離電子裝置的干擾;
2.從興趣切入,保證質量:按照孩子的興趣挑選書籍,但儘量少一些沒營養的書,為孩子節約時間;
3.引導孩子主動思考:藉助書籍培養孩子思維能力,比如結合書中情節問孩子“你會怎麼做?”或者聽孩子講講書中的知識點,聽他“開腦洞”,認真對待孩子的“小講座”。
4.善用 AI 輔助:用 AI 查生僻詞義、查背景故事、查一切相關的資料,但堅持讓孩子自己完成閱讀理解。

換個角度思考,閱讀就像在給大腦安裝作業系統,AI 則是裝在系統裡一款軟體。
而只有先設定好邏輯思維能力、共情能力和創造力這些系統必備的框架,才能更好地讓 AI 這款軟體流暢執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會利用 AI 技術。

那麼,我們可以用哪些書幫孩子的大腦“裝系統”呢?
這一次,老王從知名出版機構“湛廬文化”挖到了一些寶藏智慧書。
昨天我做了簡要介紹(什麼興趣班都可以砍掉,但這件事一定要堅持下去)。與此同時,關於選哪些書,他又給大家劃了下重點:
看完文章和影片,相信大家對湛廬的書都有了初步瞭解,想要了解更多,今天上午10點,到直播間來吧!
屆時,老王將會和湛廬文化的副總裁吳洪濤一起,為大家詳細講解 AI 時代他精挑細選出來的“TOP 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