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5個朝鮮士兵的戰鬥力抵得上10個俄軍!

作者 / 林海東
繼2月中旬韓媒《朝鮮日報》釋出採訪兩名入俄朝軍戰俘的相關資訊之後,韓國國民力量黨籍國會議員庾龍源3月4日在國會記者會上公開了其與兩名朝軍戰俘面談的照片與錄音(下圖)。
3月5日,庾龍源議員做客CBS《金賢政的新聞秀》節目,再次對外披露了他會見兩名朝軍戰俘的相關情況(下圖)。
應烏克蘭議會和雅爾塔歐洲戰略特別會議的邀請,庾龍源議員於2月23-26日訪問烏克蘭,其間經烏方批准,與兩名朝軍戰俘進行了約70分鐘的面談(下圖)。這是韓國政界人士首次接觸朝軍戰俘,進一步證實了入俄朝軍參戰的相關情況。
相比《朝鮮日報》的採訪,庾龍源議員披露的資訊並未有明顯的大類內容增加,仍然集中於“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這幾個問題上,但提供了更多的細節——
比如,庾龍源議員援引烏軍情報總局的話說,朝軍陣亡4000人,但戰俘只有2名,明顯不符合常理,究其原因,烏方認為是朝軍士兵寧肯自爆也不肯被俘,是戰前教育的結果。但庾龍源議員在面談中發現,此事與戰前教育無關,而是朝軍士兵在長期朝鮮式教育背景下的某種自覺行動。戰俘之一白某(21歲)告訴庾龍源議員,戰前沒有接受相關教育,但朝軍士兵認為被俘本身就是對祖國的背叛,所以主動選擇自爆,他也為自己準備了一枚手雷
比如,庾龍源議員披露,兩名戰俘被分別關押的囚室環境極其惡劣,既沒有暖氣,也沒有熱水;令他意外的是,囚室裡的電視機可以接收多國電影片道。
比如,庾龍源議員披露,烏軍目睹朝軍衝鋒場面後,認為朝軍不知恐懼為何物,而且特別能打,5個朝軍士兵的戰鬥力抵得上10名俄軍
比如,下巴受傷的戰俘李某(26歲)向庾龍源議員明確表示了脫北意願,並希望去韓國後能進一步治療下巴傷處,還憧憬了在韓國有房、成家的願景。而白某表示,他還沒有下定最後決心,脫北與否五五開。
比如,下巴受傷的李某擔心落下終身殘疾,而白某目前雖然已經康復,但仍然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
庾龍源議員在介紹相關情況的同時,也表達了對韓國官方的不滿,主要是集中於韓國的缺位問題。庾龍源議員表示,俄烏戰場是無人機、電子戰等現代戰爭手段的試驗場,朝方已派兵參戰,而韓軍至今連觀察團都沒有派出,缺乏對戰場實際狀況的瞭解;當務之急是向俄烏戰場派出由資深預備役組成的特別團隊(因現役軍人受政策所限無法派遣),積累新型戰爭形態的實戰資訊。他同時敦促韓國外交部採取行動,接收這兩名朝軍戰俘脫北入韓,避免他們被烏方強制遣返回朝;這一點,其實是有法律依據的,按韓國憲法規定,韓國領土為半島及其附屬島嶼,半島居民皆為韓國國民。
庾龍源議員的上述個人主張,我們不予評價。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所提出的韓國缺位問題,顯示了韓國政界對韓軍現代戰爭經驗缺失的部分擔憂。在這一點上,派兵入俄參戰的朝鮮顯然佔據了先手。
從金正恩提出的朝軍今年任務要求看,2025年這個朝軍“訓練之年”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從俄烏戰爭取得的戰場經驗,從而在今年內重新定義以往的“朝鮮式戰法”,並將新打法、新內容充實到朝軍戰法中,以適應現代戰爭的作戰需要。從這個角度上看,金正恩對入俄朝軍參戰的戰場經驗收穫顯然是滿意的,而且覺得傷亡值得,因為用相對少量的傷亡換取了千金難買的實戰經驗。同樣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開始理解元帥為什麼會派遣“暴風軍團”和偵察總局下屬部隊(李白兩名戰俘均隸屬偵察總局直屬師團)入俄參戰了,活下來的人就是種子,雖然據說傷亡近三分之一,但倖存者畢竟還是多數。這些種子撒下去,朝軍想不變都難,更何況還有最高司令官的戰法蝶變之令。
想知道丹東草莓的滋味嗎?必須親口嘗一嘗。這個道理,元帥不僅明白,而且已經付諸實踐,所以,2025年之後的朝軍戰法會不會煥然一新、訓練場是不是還會出現胸口碎大石的老一套,是我們接下來需要關注的重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