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丨為節能降碳提供指引示範——評《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專案清單(第二批)》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專案
2025年4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專案清單(第二批)》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25〕396號,以下簡稱《清單(第二批)》)。《清單(第二批)》是2024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公佈《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專案清單(第一批)》(發改辦環資〔2024〕272號,以下簡稱《清單(第一批)》)的延續,標誌著我國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專案儲備庫常態化更新機制的建立。
《清單(第二批)》呈現的特點包括:一是術示範專案分類清晰明確,具備技術前沿性。共分為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三個方向101個專案。二是體現專案所在地區,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各地對於綠色低碳技術專案應用的重視程度和綠色轉型的成果,或將促進各地開展綠色低碳競爭。三是公佈實施主體企業名稱,在一定形式上為企業的技術進行背書,有利於技術推廣。《清單(第二批)》對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專案的推廣和宣傳將對我國節能降碳工作、“兩新”“兩重”工作形成有效支援。
在源頭減碳方向,《清單(第二批)》公佈發電、輸電、儲能、氫能等50個示範工程,對比《清單(第一批)》翻超一番,領域聚焦:一是在發電與供熱方面,涵蓋光熱發電、海上風電、地熱能供熱、煤炭替代等專案。其中,深遠海風電技術和可再生能源供熱技術隨著老舊風場改造和清潔供熱的推進,市場前景較好。二是在綠氫方面,示範專案數量大幅增長,涵蓋風光制氫、輸送管道、儲氫、氫制氨醇、關鍵技術裝備等全環節各領域,彰顯我國對氫能產業的支援。然而,綠氫發展仍然需關注成本高昂、技術處於迭代期、產業鏈不完備等多方面挑戰。三是在儲能方面,示範專案數量增加最多,涵蓋混合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燃料電池、液流電池等多個細分領域。新型儲能依然是重點攻關物件,預計新型儲能在發電、用電以及其他重點用能環節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從而促進新型儲能成本降低與規模化開發,存量新能源電站改造升級也將進一步激發對不同種類儲能裝置的大量需求。此外,壓縮空氣儲能成大容量長時儲能技術發展重點,與燃氣輪機和燃氣蒸汽聯合迴圈等電站型別進行耦合,以及與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將成壓縮空氣儲能行業演進方向。四是在創新模式方面,《清單(第二批)》提出重點支援微電網、綜合能源、虛擬電廠、多能互補、源網荷儲一體化等多類創新模式示範專案,其中虛擬電廠專案增長最多。
在過程降碳方向,《清單(第二批)》對比《清單(第一批)》除繼續涵蓋工業、建築、交通和減汙降碳協同4個子類外還新增園區、資料中心,總數量上共44個專案,同樣翻超一番。專案特點方面:工業領域,並未突出技術和市場較為成熟的傳統節能裝備裝置,而是強化工藝創新改進、產品轉型升級以及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在工業領域低碳轉型中的“新方案”。建築領域,聚焦超低能耗建築、近零能耗建築先進示範打造,光伏、儲能、直流配電以及柔性調節的“光儲直柔”是建築低碳化的主要趨勢。交通領域,專案側重推廣交能融合、智慧交通對交通綠色化的賦能,以及船舶的綠色化建造。減汙降碳協同領域,突出推廣示範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生產工藝。園區領域,零碳(近零碳)園區示範專案主要側重能源供應端的零碳化,包括利用分散式光伏、地熱、數字化電網、綜合能源利用、光儲充微電網等技術,實現供給側清潔化;園區低碳化改造側重採取餘能利用、分散式可再生能源供應、資源迴圈化利用、多能互補和智慧能源管控平臺等措施。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資料中心零碳化專案鼓勵採取綠色電力供應和先進製冷技術,直擊資料中心碳排放和能耗的關鍵。
在末端固碳方向,《清單(第二批)》末端固碳方向涉及的7個專案均屬於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領域技術,包括:3個全流程規模化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示範專案,主要應用領域都為石油開採行業,透過CO2捕集後驅油;2個二氧化碳高效捕集示範專案,涉及煙氣CO2末端高效捕集和全氧燃燒提升煙氣CO2濃度,降低捕集難度;1個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示範專案,應用於化肥行業,用於回收CO2作為原材料,製備草醯胺;1個二氧化碳輸送管道示範專案,用於將石化生產過程中捕集的CO2高效輸送至油田,用於驅油。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