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丨陽能 肖鑫利 王涵 凌雲逸 錢立華
2025年2月24日,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聯合釋出《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五批)》(環辦氣候函〔2025〕44號,以下簡稱《目錄》),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類(20項)、重點領域降碳類(涵蓋工業、建築、交通、農業領域降碳類,合計59項)、儲碳固碳類(3項)、數智賦能類(14項)、非二氧化碳減排類(7項),5個重點方向共103項低碳技術。《目錄》內容主要涵蓋:“技術名稱”“技術內容”“主要技術引數”“技術使用範圍”和“典型專案”5個類別,前三項類別能為技術供應方樹立技術標杆,引領產業不斷開展技術革新,後兩項類別能為需求方產生指引,積極應用行業最新技術。
對比前批次目錄,此次目錄有兩大顯著特徵:一是進一步突出減汙降碳協同,相關技術在降碳的同時能起到良好的汙染物減排和環境治理功效;二是設定了“示範技術類”和“推廣技術類”兩種技術類別,前者主要為具有前沿性、降碳潛力大,並具有示範推廣效應的先進技術,後者為技術相對成熟、適合規模化推廣應用的技術。其中,示範類技術39項,佔比37.9%,推廣類技術64項,佔比62.1%。總體而言,《目錄》的釋出是對低碳技術創新最有效的激勵方式之一,能有效推動技術成果轉化,併為要素資源在低碳技術領域的流向提供引導。
具體技術內容和特點上:
一是實現了重點排放領域和負碳領域全覆蓋,包括能源、工業、建築、交通、農業、儲碳固碳6大減排路徑中的重點領域。
能源領域低碳轉型方面,聚焦:1)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大容量、智慧化、融合化,如16 MW海上風電、AI視覺檢測技術在高海拔風電場的應用、光伏與氣膜一體化在大型公共建築中的應用;2)清潔供熱技術多元化、靈活化,如:分散式光熱在工業領域應用、地熱能和核能在居民供暖領域應用等;3)電網的安全執行和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的提升,如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縣域電網構建關鍵技術等。
工業領域降碳方面,聚焦1)鋼鐵行業低碳冶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工藝最佳化技術,如氫冶金工藝、鋼鐵尾氣制甲醇等;2)石化化工行業方面,裝備升級、增產降耗、餘熱利用;3)有色行業用電清潔化、生產裝置電解槽陰極節能改造;4)工業通用技術類推動電機節能、餘能餘熱綜合利用、流程最佳化和固廢綜合利用。
建築領域降碳方面,聚焦加大對高碳原材料的替代和減少採暖製冷能耗,重點推薦先進電採暖技術、光伏建築一體化技術、暖通空調技術、建築裝配式建築和建築建材新型製備及迴圈利用相關技術。
交通領域降碳方面,聚焦交通工具的電氣化、用能高效化和燃料可持續化,重點推廣甲醇和氫燃料船舶、交通工具電氣化技術,如:氫燃料電池、純電電動電池等、可持續燃料類技術等。
農業領域降碳方面,聚焦化肥減量增效、畜禽低碳減排、秸稈綜合利用等,重點推廣糞便能源資源化利用技術、農業生產過程中減排技術等。
儲碳固碳方面,聚焦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重點推廣CO2吸收和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裝備、先進低能耗複合胺基吸收劑等。
二是明確技術主要內容、技術引數及典型專案減碳效益。為同類型技術提供技術標杆指引,併為需求端提供實際應用案例介紹,從而促進推動技術端的“綠色競爭”和應用端的借鑑落地。
三是強化數字化和綠色化的協同,智技術深度融合。數智賦能類首次獨立成章,涵蓋能源、工業、建築等領域。主要技術方向包括:利用數字化手段提升運營管理精細化水平,提升資料中心及裝置、基站裝置冷卻效率,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涉碳排放進行監測、認證。
四是填補非CO2類溫室氣體治理空白。非二氧化碳類也首次獨立設定,聚焦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等強溫室氣體減排。重點針對煤礦開採過程中瓦斯氣體的利用和減少製冷劑使用等。
業務建議方面,《目錄》指出了我國綠色技術領域具備發展潛力和具備推廣價值的前沿技術,以及技術對應的具體應用領域。因此,針對技術供應端,建議協同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創新金融產品,支援服務新型綠色技術裝備的進一步研發和生產。針對應用端,關注傳統行業低碳轉型,支援重點行業低碳改造過程中對新技術的應用。
本文作者: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