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營銷鬼才:小米SU7Ultra狂砍28萬,造車4年進軍「新豪車」

五十萬豪車
最強影像
雷軍今天過得跌宕起伏,早上剛成為中國首富,下午馬上闢謠,晚上就小跑著來主持小米今年的第一場釋出會了。
雖然釋出會上東西很多,但重點只有兩個「Ultra」:小米 SU7 Ultra、小米 15 Ultra。
小米 SU7 Ultra,地表最快四門車
不久前,小米 SU7 Ultra 在上海國際賽車場以 2 分 09 秒 944 的成績,斬獲「最速量產車」稱號 —— 沒有任何定語,就是上賽所有量產車裡最快的一輛。
這已是該車型三個月內的第四次登頂:
2024 年 12 月,1 分 26 秒 741,成都天府國際賽車場,最速四門量產車;
2025 年 1 月,1 分 41 秒 806,株洲國際賽車場,最速四門量產車;
2025 年 2 月,1 分 37 秒 758,珠海國際賽車場,最速四門量產車。
若細究量產版 SU7 Ultra 的技術底牌,會發現它的設計哲學充滿網際網路式的「暴力美學」:
1. 三電機:前軸單 V6s + 後軸雙 V8s 組合,綜合功率 1548 馬力。V8s 是小米自研自產的高功率電機,擁有 449 馬力和 380Nm 的最大扭矩,轉速最高可以達到 27200rpm;從加速能力來看,小米 SU7 Ultra 從靜止加速到 100km/h 僅需 1.98 秒、0-200km/h 5.86 秒,目前實測的最高時速 359km/h,成為了全球加速最快的量產四門轎車。
2. 高功率電池:SU7 Ultra 的電池在賽道模式下可爆發 1330kW 放電功率,放電倍率高達 16C(相當於 1800 臺家用空調同時啟動)。
3. 制動系統:Akebono 前六後四活塞卡鉗 + 430mm 超大尺寸碳陶製動盤,可承受連續 10 次 180km/h 剎停而不衰減,能在 2.36G 減速度下穩穩剎停,動能回收系統同步貢獻 0.6G 制動力,可以實現最短 30.8 米的 100km/h 剎停距離。
4. 懸架系統:SU7 Ultra 用上了一套閉式雙腔空氣彈簧和高效能阻尼可變減振器,另有倍適登 EVO T1 絞牙減振器可選,支援 10 段壓縮回彈阻尼可調。
正如雷軍在釋出會上針對碳陶製動盤的調侃:「這個盤子一看就是要十萬塊的東西,但我們把它做成了標配。」這種堆料式的誠意,正悄然改寫效能車市場的價值標尺。
常有人說,在電動車盛行的年代,最不值錢的就是馬力,「馬力無用論」和「效能過剩」的聲音此起彼伏。智慧駕駛和智慧座艙逐漸成為討論的焦點,「效能」一詞似乎被簡化為一串冷冰冰的數字,淪為車企宣傳的附屬品。
然而,所謂的效能過剩,不過是某些車企逃避的託詞。真正的挑戰和創新在於將這些效能轉化為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的駕駛樂趣,讓數字背後的激情和操控感觸手可及。
月初,元宵節,雷軍在一場長達 4 小時的直播中公佈了一則資訊 ——
小米 SU7 Ultra 標準版無需改裝即可直接馳騁賽道,同時小米還會為其推出包含頂級賽道裝備的選裝包。
這條訊息瞬間點燃了一眾車迷:賽道包不僅包含一系列硬體,更提供原廠半熱熔輪胎的保管及裝胎服務。雷軍直言:「要把普通消費者玩專業裝備的難度降下來。」
今晚,雷軍正式帶來了這個賽道包,以及專為會員服務 Ultra Club 俱樂部。其中,賽道包包含:
倍適登 EVO R for Ultra 絞牙減振器套裝
ENDLESS MA45B 高效能制動片
21"U 型鍛造輪轂
倍耐力 P ZERO 第五代高效能輪胎
倍耐力 P ZERO TROFEO RS 半熱熔輪胎
碳纖維後輪眉
1.7 平方米碳纖維車頂
以上所有這些配置,它們的打包價格是:10 萬元
臺下掌聲一片。要知道,傳統效能車使用者若想在賽道里取得一個不錯的圈速,往往需要額外花費一大筆錢改裝散熱和制動套件。以寶馬 M4 Competition 為例,使用者若想獲得近似 SU7 Ultra 的賽道能力,需額外支付約 15 萬到 20 萬元選裝 M 碳陶瓷剎車、輕量化輪轂及半熱熔輪胎。
反觀小米,它透過「出廠即賽道級」的標準版設計,加上極具價效比的賽道包選配,將賽道門檻壓縮得更低。
更微妙的是,Ultra Club 所提供的會員服務,也在暗示小米試圖構建從街道到賽道的完整生態閉環,使用者無需為偶爾的賽道日犧牲日常舒適性,也無需在家中囤積輪胎。
這輛定價 52.99 萬元的純電轎跑,正在對傳統效能車市場發動一場精細的價值解構。
小米 SU7 Ultra,也是新時代的豪車
講完了效能的一面,SU7 Ultra 其實還有豪華的一面。雷軍曾說,小米 SU7 Ultra 是「新時代的豪車」,這意味著,效能並非 SU7 Ultra 的唯一追求。
「我跑完賽道很累,不可以按摩一下嗎?」雷軍說,他不明白為什麼效能車都沒有座椅按摩 —— 是的,SU7 Ultra 把 10 點座椅按摩給加了進來。
除此之外,這輛「新豪車」還擁有全新 25 揚聲器、新升級的 105L 電動前備箱、雙 50W 無線充電、後視鏡自動防眩目、BSD 盲區監測、四門夾膠玻璃,就連 SU7 上備受女性車主好評的玻璃防曬和化妝鏡,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另外,小米 SU7 Ultra 在智慧化上也很努力。
2 月 26 日,雷軍在社交平臺表示,Xiaomi HAD 端到端全場景智駕正式釋出,已開啟全量推送,小米 SU7 Ultra 出廠即搭載。「Ultra 產品力很強,團隊信心十足,1 萬臺的全年銷量目標,已有九成把握。」雷軍說。
為了讓小米 SU7 Ultra 與小米 SU7 作出區分,小米在之前「閃電黃」的基礎上,為這輛效能猛獸推出了四款全新漆色:太空銀、鸚鵡綠、曜石黑、珍珠白。
用於彰顯「Ultra」身份的不只是漆色,當雷軍輕撫著 SU7 Ultra 的 24K 鍍金車標,說出「偶爾虛榮一下,人之常情」時,這場關於身份認同的博弈就已悄然展開。
鍍金車標看似與傳統超跑的碳纖維徽章背道而馳,實則暗藏小米對新興財富階層的精準洞察 —— 在新貴群體中,「肉眼可見的奢華」仍是社交貨幣的硬通貨。
車內,小米用了整整 5 平方米的麂皮,以及 21 件碳纖維材料(選裝價格 28000 元),共計 5.5 平方米。
*3 月 31 日前下單,21 件碳纖維內飾件、4 件碳纖維外飾件,以及碳纖維大尾翼都免費送。
小米的使用者博弈實驗遠不止於視覺符號,當鍍金車標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一場更深層的產品定義權爭奪也已展開。
2025 年初,在 SU7 Ultra 量產版亮相之後,不少媒體和粉絲都認為,SU7 Ultra 量產版本應該保留原型車前蓋上激進的風道,以增強 Ultra 車型的辨識度。
對於這一方案,雷軍最初以「破壞設計完整性」為由反對,但最終又在跨年直播中妥協:「四五月份就給你們做出來。」
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選裝價格為 42000 元
這場博弈揭示出小米造車,乃至自主品牌造車的一個底層邏輯:
使用者不再是產品定義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透過資料流來即時參與決策,而 52.99 萬元的定價策略,也是小米對傳統效能車市場的一次精準爆破。
小米還將釋出一輛 SU7 Ultra 紐北限量版,定價 81.49 萬元
小米 15 Ultra,小米最強拍照手機
今年是徠卡成立 100 週年,也是小米的 15 週年,兩家大廠聯袂打造的小米 15 Ultra,自然讓人期待不已。
雖然背面依舊是小米 Ultra 傳承式的圓形大鏡頭設計,但小米 15 Ultra 花了點小心思,除了常規配色,還有一個黑(綠)銀配的「拼色版」,高階荔枝皮紋理高強度四曲包裹中框,一體火山口鏡頭設計。這個致敬影像史上最經典的設計,哪個徠卡粉絲 DNA 動了?
至於這次的影像有什麼驚喜,先看看這次小米 15 Ultra 的四顆後置鏡頭的配置:
超廣角:5000 萬畫素 ,14mm f/2.2
主攝:5000 萬畫素,23mm f/1.63
長焦:5000 萬畫素,70mm f/1.8
超長焦:2 億畫素,100mm f/2.6
其中,小米將主攝和超長焦分別封為「鏡皇」和「鏡後」,這也是小米 15 Ultra 本次影像的重點。
一英寸的大底主攝「鏡皇」,採用光喻 LYT-900 感測器,初始焦段為 23mm,變焦 35mm 與 46mm 時也可以畫素全開。
這枚主攝的光圈為 f/1.63,也是目前一英寸感測器最大的光圈值,日常拍攝距離就能實現肉眼可見的強烈虛化,畫面的立體感和縱深是演算法難以模擬的。
主攝的畫素尺寸為 1.6μm,四合一畫素尺寸達到 3.2μm,也是目前移動影像中最大的畫素,感光能力更強,高光不容易溢位,也能帶來更短的曝光時間,實現更強的抓拍效果。
當下各家都在卷的超長焦,小米 15 Ultra 也不甘於人後,「鏡後」超長焦鏡頭配備三星 HP9 感測器, f/2.6 的大光圈,並且還同時實現超高的 2 億畫素和 1/1.4 英寸的主攝級大底,帶來更強的解析力和畫面細節。
在感測器做到主攝級大底的情況下,這顆超長焦鏡頭還能實現等效全畫幅 100mm 焦距。小米介紹,這需要實際長度 2.51 釐米的物理焦距,內部堆疊和光學設計極具挑戰性。
這還沒算完,雖然 100mm 焦段已經足夠覆蓋大部分長焦需求,2 億畫素還為這顆感測器提供了更高的裁切上限,實現等效 400mm、17.2 倍無損變焦。
大底與大光圈的升級,無疑讓小米 15 Ultra 有能力去攀登「夜景」這個移動影像最難攀登的高峰,因此這次小米 15 Ultra 的代號也毫不低調:「夜神」。
演算法拍攝的夜景,大多依靠多幀堆疊,只能用來拍靜物,而且計算味重,顯得沒那麼自然。
所以小米 15 Ultra 走堆料的「光學夜景」路線,靠感測器強大的感光能力,讓手機攝像頭硬體本身在暗光下就能獲得充足的曝光和高動態範圍,呈現演算法無法達到的效果。
簡單來說,就是「該亮亮,該暗暗」。
即使是超長焦,也因為大底大光圈能有主攝級別的成畫素質。
要將這些強悍的感測器塞進一臺手機的鏡頭,還要發揮出它們全部實力,小米和徠卡共同開發了「超純光學系統」。
整個光路由內至外,每一處光學元件都是全新設計,光到達感測器將經過 10 枚元器件。
就連鏡頭保護玻璃,都採用全新「徠卡超低反鏡頭玻璃」,提升全焦段鏡頭成像畫質,大幅減弱「鬼影」問題,抗刮效能提升 82.4%,為每顆鏡頭提供可靠保護。
除了攝影,小米 15 Ultra 提升了影片能力,全焦段支援 8K 影片錄製,還是 Android 首發 ACES LOG 影片格式的手機。
影像套裝自然不會缺位。今年的影像套裝依然由手機殼和手柄組成,採用全新的鎏金配色,還額外增加了可拆卸的快門按鈕和指柄,還能和徠卡相機快門相容。
講完影像,是時候看看小米 15 Ultra 作為一臺手機的配置了。
效能不用多說,高通驍龍 8 至尊版處理器,這顆晶片究竟有多強,已經在小米 15 系列以及其他友商機器上得到驗證。
為了能支撐更強的影像能力,小米 15 Ultra 在散熱上首發「雙路翼形環形冷泵」,官方表示人像模式連拍 150 張過載創作,演算法穩定不掉。
有好影像,自然要搭配一塊夠格的螢幕,小米 15 Ultra 搭載一塊 2K 120Hz LTPO 等深四曲面屏。除了顏色夠準,這塊螢幕也和小米 15 Pro 一樣,能實現 25% 的 3200nit 高亮度,並配合動態色調和 gamma 對映,對沖陽光下螢幕飽和度和對比度缺失,讓取景框更具可視性。
雖然影像模組佔據機身大部分空間,但小米 15 Ultra 的金沙江電池並沒有縮水,透過更高的電池密度,反而比上一代提升 700mAh,容量來到 6000mAh,支援 90W 有線充和 80W 無線充。
至於價格,小米 15 Ultra 起售價依舊保持了 6499 元,盧偉冰表示,明年就一定要加價了
12GB + 256GB,6499 元
16GB + 512GB,6999 元
16GB + 1TB,7799 元
16GB + 1TB(雙衛星版),7999 元
攝影套裝單獨售賣 999 元,小米 15 Ultra 加購優惠價 699 元
引數之外,小米 15 Ultra 的影像究竟有多強?關注愛範兒,實測馬上為大家送上。
除了上述兩個「Ultra」新品,小米還在釋出會上帶來了 REDMI Book Pro 2025 筆記本、米家首款變頻除溼器、小米 Buds 5 Pro 耳機、小米米家冰箱 Pro、米家首款中央空調 Pro 等多種品類新品。
從將智慧手機帶給更多人的小米手機 1 ,到將影像旗艦帶給更多人的小米 12S Ultra,再到成為「年輕人第一臺車」的小米 SU7,小米公司的下一個新品,似乎永遠是我們最需要的產品。
這次的雙 Ultra 釋出會也不例外:52.99 萬元的小米 SU7 Ultra,可能將成為年輕人的「第一輛豪車」;小米 15 Ultra,更多人的第一臺「徠卡相機」。
雖然「首富傳聞」被雷軍親自闢謠,但不可否認的是消費者和使用者對小米的認可。或許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都從小米那裡享受到了「科技的樂趣」。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 + 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 / 作品或相關連結)
更多崗位資訊請點選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