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成功並不取決於學歷的高低,而是在於有一顆追求夢想的心,要有勇氣去嘗試、堅持和創新,要善於把握機遇,打造自己的品牌。
富書作者:錦瑟
《遮蔽力》暢銷2.7萬冊,加印6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成功並不取決於學歷的高低,而是在於有一顆追求夢想的心,要有勇氣去嘗試、堅持和創新,要善於把握機遇,打造自己的品牌。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之前,在一次直播中格力總裁董明珠再次談論北大碩士張天一:賣米粉是“對學識的浪費”,這一次網友不再買賬,表示支援張天一的選擇。
還記得2014年,董明珠就在《中國青年說》的一期節目上說張天一是在浪費國家教育資源。

那是張天一創業的第一年,面對董明珠的質疑,他據理力爭:“知識不應該成為一個人選擇的束縛,當下年輕人缺的並不是選擇,而是經歷。因為經歷太少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經營自己的人生。”
這一言論,引起了全網不小的轟動。
然而,創業靠的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一腔熱血,需要一股子韌勁和毅力。這10年,張天一的沉浮也同樣備受網友關注。
如果說當時張天一的說辭讓人感到懷疑,那麼如今他把家鄉的米粉開遍了全國各地,年賺5億,這一成績不禁令人產生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


1990年,張天一出生在湖南常德一個普通家庭,母親是一名律師,父親是醫生。
從小到大父母就寄予厚望,買了很多書,也報了各類興趣班,希望他長大後有一兩個特長。
這些廣泛的閱讀和生活體驗,給了張天一廣闊的視野和巨大的啟發。
高考那一年,張天一因作文采用文言文的文體,被判不符合題意得了零分,語文成績只有60分的他,與北大失之交臂,最終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大學。
進入大學後,張天一併沒有按部就班地埋頭苦讀,認為生活中除了讀書還應該有更多的元素。
於是他透過參加學校各類活動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透過做兼職來了解不同行業的規則。
在校他是學生會主席,參加辯論隊。校外他利用課外時間不分崗位不分單位,做過前臺、秘書、收銀員、保險推銷員、藝人經紀人等。
大二那年,張天一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準備大幹一場,打電話找媽媽要錢投資,卻被劈頭蓋臉地罵了回來。
這件事情對張天一的觸動很大,他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創業是賺錢的最快途徑。
在一次政治課上,老師的一句話讓張天一突然有了靈感,“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家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標準化中餐企業。”
於是,張天一決定做一家餐飲店。
此時的他透過兼職已經有了3萬塊錢的積蓄,盤算了一下後,最終開了一家餃子店,取名為“天一碗”。
雖然只是一家小小的餃子店,想要賺錢並不容易。
剛開始的半年裡,餃子店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最嚴重的時候,他硬著頭皮去宿舍樓一家一戶地敲門送外賣,當時的他覺得自己特別掉價。
後來,張天一發現,小區裡的大媽大爺喜歡買生的水餃回家煮著吃,凍在冰箱裡的餃子變得供不應求,餃子店終於開始盈利了。
從虧損到盈利, 一路摸爬滾打,張天一真正體驗到了什麼叫“在絕望中重生”,最終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80萬。
本科快畢業時,張天一面臨了讀研和經營餃子店二選一的抉擇,他思考如果繼續賣餃子,無非就是開更多的門店,可他還不確定這就是未來的方向。
另一邊,家裡人也更希望他能繼續讀研。經過深思熟慮,張天一轉讓了餃子店,決定繼續深造。
畢業時張天一的專業成績排名第三,獲得了保研的機會,但他並沒有接受,而是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成為一名金融法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當得知張天一考上北大研究生時,父親非常開心,覺得兒子終於回到正途,逢人便誇兒子以後一定會是一名優秀的律師或者公務員。

畢業前,張天一在國貿一家律所實習,可打工半年後,他開始害怕每天花2小時通勤的白領生活,也懷疑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到底能做什麼?
人總有那麼一瞬間,能讓你幡然醒悟,給張天一帶來觸動的點是導師的一個故事和一幅畫。
有一天上課時,導師吳志攀先生講了一個關於勞動模範,掏糞工人時傳祥的故事,讓他突然領悟到工作本就沒有學歷高低的區別,只是分工不同,任何事情,都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這讓他放下了自己學歷的包袱。
當天晚上張天一回到家盯著一幅畫有地球的圖,發現當人站在更大的維度上看畢業選擇時,憂愁的事情毫無意義,你要乾的一定是能夠發光發亮的事,而只有創業才能做到。
這兩個瞬間助力了他創業的決心。
其實張天一在開米粉店之前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他認定必須做一件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事情。
如果選擇做律師,他可能只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那個,而他更希望自己是某個行業中有更多競爭優勢的人。
因此他決定不去律所,至於為什麼選擇賣米粉,這是對家鄉米粉的一種眷戀。
張天一在讀書時,就一直尋找湖南米粉,可唯一吃過比較正宗的店離學校很遠,在大鐘寺,是一家夫妻小店,生意卻很火爆。
張天一每次去的時候都會觀察客流量和翻檯率,還自己翻閱了很多資料,發現中國餐飲業中主食1.5萬億元,但品牌轉化率不到1%,這讓他看到了米粉行業的前景。
有人說張天一過於跳脫,人人渴望的北大學歷,他只當作是知識儲備的平臺,人人渴望安穩的工作,卻帶給他迷茫和困頓。
但也正是他的這份“不安分”讓他在眾多的經歷中去認清自己,思考更遠的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張天一離開律所,回到常德,走街串巷,一天嘗試十幾碗米粉,吃到想吐,最終選擇了一家口感正宗的米粉店,拜師學藝。
為了做出好吃的米粉,他買了一把小秤,每天晚上一小勺一小勺地把食材放在秤上,搭配出最優比例。
又邀請當地最有名的幾家米粉店的主廚品嚐,經過300次試驗,最終研製出了符合標準的獨家配方。
配方有了,還缺少團隊和店鋪。
張天一邀請了三位朋友一起組建團隊,分別是24歲的周全、25歲的柳嘯和25歲的宋碩,他說:“我們經營米粉,也經營一種生活方式。”
他們一起拿出了10萬塊錢積蓄,在環球金融中心租了一間三十七平方米的店鋪。
2014年4月4日,一家名為“伏牛堂”的湖南米粉店正式開業,張天一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而此時來自家人、同學、社會的輿論壓力也接踵而至。
在國貿大廈上班的同學經過他的小店時會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張天一怎麼在賣米粉,這不是初中畢業就能做的事情嗎,碩士怎麼也來賣米粉了?”
每當聽到以前的同學私底下議論,張天一的心裡很不是滋味,正在為店鋪發愁的他連夜寫了一篇文章講述自己賣米粉的前因後果。
這篇文章被一名湖南當地官媒記者看到後,寫了一篇報道,經過《常德日報》轉載,“北大碩士賣米粉”迅速火了起來。

然而,當張天一的爸爸在報紙上看到兒子賣米粉時,臉色大變,打電話過去質問,生氣也無濟於事,仍沒能改變兒子的決定。
昔日的驕傲一掃而空,兒子既沒有選擇律師行業也沒有成為公務員而是選擇了人人能做的米粉生意。
街坊鄰居也開始議論:“老張的兒子北大碩士畢業卻去賣米粉。”

關於網上、家人、鄰里等眾多的消極聲音,張天一都知道但卻不為所動:“天高皇帝遠,他們也管不著。”
後來,張天一參加《中國青年說》,同樣遭到了評委老師的指責:“堂堂北大法學碩士畢業生,跑去賣米粉,這簡直是對國家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可在他看來,北京不缺優秀的律師,但是缺一家好吃的湖南米粉店。
接下來,他遮蔽掉周圍的聲音,一門心思研究米粉,他要做的是把米粉店生意做起來,堵住悠悠眾口。
創業初期,因為資金少,又缺少經驗,一天下來見不到幾個客人。
眼看賬面上只剩下4萬塊錢的張天一,跟合夥人商量後決定破釜沉舟,透過微博找到2000多個在北京的湖南使用者,邀請他們來門店免費體驗吃粉。
這個舉動,一下子來了很多顧客,人手不足,他就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去市場採購。
店裡所有的材料準備、堂食服務、衛生打掃都由4個人分工承擔,最忙的時候張天一一個人既當廚師又當收銀員、服務員,晚上凌晨收工搞完衛生後還得盤點,然後熬湯熬到半夜兩點,才能睡一會兒。
製作米粉的每道工序,他都會認真檢查,並且持續改進。“湯頭要至少10個小時熬製,一天只能接待120個客人,客人多了就不能保證米粉的味道了。”

家鄉風味的米粉獲得了很多顧客的認可,依靠這些種子使用者一傳十,十傳百,這家小小的米粉店高峰時創造了日翻檯20桌,日營業2萬的紀錄。
同時,那篇《我碩士畢業為什麼去賣米粉》的文章,一時間吸引了眾多流量,米粉店也快速成為當時的網紅店。
有了一些小小的影響力後,他又上電視、做訪談、錄製節目,硬是用自己北大碩士的身份給米粉店打響了知名度。
創業路上,質疑聲常有,張天一以優質的服務和純正的口感,為自己贏得了顧客的信賴,助他完成了從0到1 的突破。

創業之路步履維艱,用智慧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
接下來的4年,可以說是張天一的輝煌時期。
2016年開始,張天一帶領團隊組建了百萬人的使用者社群,內容關於讀書、觀影、戶外……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順便也能賣個米粉,成為當時網際網路餐飲網紅代表之一。
伴隨著外賣需求的攀升,張天一開始琢磨起速食米粉。不久後他就把米粉投入到各大超市,變成了貨架上就能選購的方便食品。
在2018年4月張天一又有了更大的突破,一年賣出了1000萬份牛肉粉並將“伏牛堂”正式更名為“霸蠻”。

“霸蠻”是湖南方言,意思是“敢拼要贏不服輸”,而這也成了張天一始終堅持的創業精神。
那一年,張天一透過“AI大資料+線上電商新零售+外賣020線下連鎖體驗店”的新型餐飲零售模式,又建立中央廚房,集中配送,標準化流程,規模化量產,靠資訊化手段提高了效率。
2019年年底門店迅猛擴張,新增了十幾家線下店,張天一對未來充滿信心,父母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援。
2020年,張天一再次回到北大,進入經濟學院讀博,他希望能學習更多經濟方面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

然而,人生總是陽光有時,風雨有時。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陣腳。
在疫情的衝擊下,“霸蠻”將近60家門店停止營業,收入瞬間歸零,而每月還有2000多萬的支出,最危急的時候,公司只剩下2周的現金流。
這讓張天一陷入了生死時刻。
但這並沒有將他打倒,經過一番盤算,張天一決定拓展線上渠道,所有員工往線上轉型,包括直播帶貨。
張天一一邊組織員工直播賣貨,一邊聯絡了李佳琦、羅永浩、汪涵等外部明星主播,兩週的時間竟起死回生。
整個疫情期間,“霸蠻”整體直播超過了1000場,2020年業績不但沒有下降,竟然還比前一年翻了一倍。

同年,憑藉“堂食+外賣+小吃外帶+零售分銷”的無界餐飲模式成為首個入選哈佛大學商業案例研究庫的中國快餐品牌。
疫情之下,“霸蠻”已經具備了強勁的抗風險能力,不僅連續3年佔據天貓湖南米粉品類銷量第一,更是在2021年突破了十億元的營收。
這一年,“霸蠻”成功完成億元級B+輪和C輪融資,估值達到15億元,全國化擴張之路從此開始。
疫情初期總算安全度過,但2022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全國範圍內的區域性反彈,讓張天一有點措手不及。
疫區門店關閉,上游工廠停工,不少貨品供應中斷,疫情區快遞停發,線上電商業務腰斬,前端收入驟減,月虧達千萬元級別……
線上線下的挑戰接踵而至,無一不考驗著張天一的耐心和公司發展的韌性。
好在2022年6月以後,全國疫情逐漸消退,終於讓張天一緩過勁兒來。
他也暗自慶幸,當初果斷髮展線上業務,透過無界餐飲模式加速轉型發展,開拓增量市場,讓自己贏得了公司求生求變的時間和空間。
因為他認為:“餐飲的本質是‘時空生意’,你要做餐飲還是零售的生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透過數字化改造,觸達更多的消費者,從而打破餐飲與零售之間的界限,給消費者提供在多個場景下都能方便享用的飲食方式。”
因此,張天一不僅餐飲、零售兩手抓,還要做全渠道全場景的米粉品牌。

然而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要求的變化,張天一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更加放心呢?
他開始打造自己的供應鏈,希望透過全產業鏈的溯源告訴消費者,“霸蠻”產品的品質是有保證的,消費者可以吃得健康放心。
有線下門店做底盤,增加預包裝產品,打造全新的供應鏈。
張天一的“霸蠻”因禍得福,成功轉型。

如今,“霸蠻”在全國已經擁有近200家門店,每年能賣出超過2500萬碗米粉,在多家電商平臺銷量位列第一名。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張天一不忘經世濟民的初心,回饋社會。
在新冠疫情時期,張天一不斷向一線的抗疫工作者提供支援,3年來累計捐贈物資近百萬元。
2023年,張天一帶領團隊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回到家鄉湖南,著眼於鄉村產業振興。
從一粒稻穀到一碗粉,全鏈條做了溯源,從源頭的5000畝自建綠色專用水稻基地開始,到5萬噸智慧製造米粉工廠,將大米深加工為高附加值的米粉,最後再到前端品牌。
創業路上,張天一始終牢記出發時的初心,將“飽足世人”確定為霸蠻的企業使命。

他希望有一天,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霸蠻”。為了實現這個宏大的願景,他決定找996個志同道合的創客,共同用5年時間打造“霸蠻”的萬家門店。
他說:“霸蠻2.0應該是一個孵化器,我們要創造的是一個不斷髮掘、培育更多‘張天一’的生態,找到那些像我們一樣的霸蠻人,幫助他們去開出自己的10家乃至100家店,我覺得5年1萬家店的目標並非遙不可及。”
如今的張天一在寫書,在演講,在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鼓勵年輕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然而,張天一的創業成功並非必然,他的每一次決定都是建立在完成了自我認知的基礎上。

本科畢業時,張天一選擇了讀研,因為當時的他還不確定未來要走的路;
碩士畢業時,他毅然地選擇了創業,因為在經歷了各種人生體驗後,他認為創業最能讓自己發光發亮;
事業風生水起時,他又去攻讀經濟學博士,因為他需要更加專業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
對自己能力的不設限,對夢想的堅守,對周圍的遮蔽力,都給了他巨大的自我驅動。
張天一在畢業後選擇了自己熱愛的餐飲業,並且堅持了下去,最終獲得了成功。
成功並不取決於學歷的高低,而是在於有一顆追求夢想的心,要有勇氣去嘗試、堅持和創新,要善於把握機遇,打造自己的品牌。
同時,在心態上不拘泥於傳統的職業觀念,平凡的行業中同樣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事業,讓自己發光發亮。

作者簡介:錦瑟,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校對:富叔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點選 關注富書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