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glb1031
目前進度裝備已就位,7號搶的到98X3D的話就換U,搶不到的話就9900X了。

第三年參加機王爭霸賽了,這次整點不一樣的。雖然沒有實力自己手搓一個機箱出來,所以去找了一臺平時不多見的機箱來,計劃以「新奇」取勝吧。
這次的主題是「果籃」,也是因為這款機箱的原因。這是一款老機箱,印象中釋出很多年了但是網上能看到裝機案例其實並不多。詳細研究了機箱尺寸之後,我決定了這次的主題「果籃」,也是因為這款機箱就真的很像是平時水果攤上的果籃或者是老式汽水攤上的汽水瓶架子。

這款機箱就是:INWIN迎廣ALICE 愛莉絲桔色中直立式機箱,雖然是款老箱子,但是依舊可以相容目前主流的硬體配置。而且哪怕是我選擇索泰這款長度達到了381mm的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PGF OC顯示卡的安裝都是沒問題,而且相比當下熟悉的海景房或者傳統機箱來講。迎廣這款機箱真的足夠顛覆,不過這應該也是迎廣一貫的風格吧。
首先還是chh首頁+手寫id照片。

配置單:
CPU:AMD R7 9800X3D
主機板:華碩吹雪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顯示卡:索泰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PGF OC
記憶體:阿斯加特RGB燈條-女武神·瓦爾基里Ⅱ代6000MHz CL28極地白
SSD:西部資料 WD_Black SN7100 1TB
散熱:華碩ROG龍神三代360ARGB 白色 EXTREME
電源:華碩ROG Strix雷鷹1000W AURA吹雪版
機箱:INWIN迎廣ALICE 愛莉絲桔色中直立式機箱
鍵盤:華碩ROG夜魔Extreme
滑鼠:華碩 ROG龍鱗ACEmini黑
滑鼠墊:華碩 ROG畫影ACE XXL遊戲滑鼠墊

成品展示:
燈光方面我更喜歡整機白光的效果,以下為多桌面角度展示。

整體配置上這款機箱支援顯示卡垂直安裝,但是要需要自己額外配置顯示卡豎裝支架,否則對於當前碩大的顯示卡來講會有些不靠譜。索泰的這張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PGF OC尺寸可以說是目前最誇張的40系顯示卡之一了,381mm的長度也是讓很多ATX機箱都無法駕馭。但是裝好的效果也是真的好看。

搭配這樣「果籃」的機箱後,豎裝的索泰 PGF OC顯示卡與龍神3 EXTREME水冷的組合讓整體觀感上有跳出桌面的感覺。



俯瞰效果,機箱的IO介面都在頂部。

新的桌面效果。

最近還升級了桌面外設,主要是華碩的ROG夜魔EX+ROG龍鱗ACEmini的組合。之前用的滑鼠墊是ROG 月石 ACE L鋼化玻璃電競滑鼠墊,玻璃材質的冬天真的有點冰手,所以最近滑鼠墊也換成了ROG畫影ACE XXL遊戲滑鼠墊。

因為都是最近入手的所以看上去就非常新,拍照也很好看。之前首發的時候就入手過ROG夜魔,但是這次的夜魔EX則是完全不同的感覺,按鍵反饋非常清脆,但是聲音又並不大,不會覺得吵。很有鍵盤區UP推薦的那種麻將音的感覺,另外那個小螢幕真的就是OLED的,色彩顯示、亮度都是吊打一眾友商的,真的太好看了。

ROG龍鱗ACEmini滑鼠的強大不用贅述了吧,輕量化的設計搭配超高的感測器。還有ROG回報率加速器的版本可選,最高可以實現8K Hz的無線回報率。

全新絲滑塗層+49g輕量化設計日常使用就很順手,在畫影ACE XXL上使用就是非常絲滑,而且這套鍵鼠還都是三模配置的,我除了PC還有臺Mac mini。藍牙連線Mac就很方便。


裝機細節:雖然是「果籃」機箱,但是買箱子也附送了一個網兜方便「攜帶」。

「網兜」效果。


實際裝機下來,我感覺我還是更喜歡直接看到內部硬體的感覺。

除去「網兜」後的桌面多角度展示。







細節方面,考慮到「果籃」的移動,機箱兩側還有兩個提手位置,開機鍵也設計在提手一側,這款機箱並沒有提供前置IO介面。

整體考慮搭配果籃,機箱內的配置都是選擇了白色為主色的硬體。華碩的X870吹雪主機板也還首次採用了白色的PCB設計,但是這次好像大部分都被其他硬體遮住了,只有IO介面區域上的散熱馬甲上的ROG燈光更吸引我。

主機板燈光與龍神3EX冷頭顯示效果。

整體裝好後最特別的就是這張381mm的巨物:索泰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PGF OC顯示卡了,本身誇張的散熱尺寸加上出色的燈光配置都讓它非常的吸引眼球。

索泰這張PGF OC顯示卡採用三風扇設計,每個風扇一週都設計了弧形的燈帶支援自定義燈光效果,也可以透過附帶的線材實現與整機燈光同步。

顯示卡的RGB燈光效果。


作為一款旗艦配置的索泰PGF OC顯示卡的背板也有燈光區域,從機箱背後看有若隱若現的燈光效果。

華碩ROG龍神三代白色 EXTREME的冷頭部分相比龍神3有很大變化,整體質感更強了很多。


冷頭不同預設動畫展示。






龍神3EX的風扇厚度也從之前的25mm升級到30mm,整體燈光和顏值還是目前最能打的選擇。

在顯示卡和冷頭的燈光下,阿斯加特RGB燈條-女武神·瓦爾基里Ⅱ代記憶體燈光就不是那麼顯眼了,但是作為國產記憶體產品,整體設計在當下一眾D5記憶體也是顏值擔當了。而且6000MHz CL28的時序也真的很適合AMD平臺。

女武神2代的燈光真的有很多細節,記憶體側面銘牌位置也有燈光效果。


最後必須看看背面的默默輸出的華碩ROG Strix雷鷹1000W AURA吹雪版電源了,顏值上真的拿捏了,而且側面的ROG的敗家之眼logo還支援神光同步效果。

此外顏值上也是非常能打,配合藍白色的吹雪色系壓紋軟線理線也沒有難度。



燈光細節。

機箱背後一覽,黑色的主機板金屬主機板支架如果是白色的可能更好看。

依舊是電源細節。

理線方面,開放式機箱理線只能儘量去避免,我是透過魔術貼在把線材儘量藏起來。

是不是整理好,側面看會覺得整理得很規整。

換個角度看看機箱頂部效果,真的就很像是「果籃」對不對。

底部看ROG Strix雷鷹1000W AURA吹雪版電源依舊很好看。

機箱頂部IO部分一覽。

硬體展示層2025年1月7日:晴順利搶到9800X3D,準備開始裝機。處理器從9900X替換為9800X3D。

之前計劃搭配9900X的,這次有了9800X3D也滿足了。

兩款的包裝也有明顯不同,9800X3D的包裝顯著位置寫有3D V-CACHE技術。

京東的全新行貨。


開啟包裝,誰能想到這顆8核16執行緒的處理器價格能衝到4000+甚至最高還到過5000。

CPU正面頂蓋上有AMD Ryzen 7 9800X3D字樣。

一顆難求的9800X3D不知道會不會因為後續9900X3D和9950X3D上市後價格趨於穩定呢?


安裝到主機板的效果。

考慮整體白色主機,主機板選擇的是華碩吹雪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主機板,這次升級的X870吹雪主機板顏值方面也只是全面進化,相比X670吹雪好看了非常多。

主機板包裝背面是主機板主要買點引數,升級到X870晶片組後,PCIe 5.0與USB 4.0介面的加入也讓擴充套件性進一步加強。

現在華碩主機板包裝也多了一個封裝貼紙。

包裝方面開啟主機板包裝,可以看到內部更多的吹雪姬元素點綴。

所有的附件,ROG 吹雪姬主題的貼紙、ROG 吹雪姬Q版立牌、主機板說明書/筆記本、主題卡片、全新易拆式天線、SATA 資料線、M.2滑軌卡扣、理線紮帶。

ROG 吹雪姬Q版立牌,吹雪姬的周邊喜加一。

白色PCB的加入讓這款吹雪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主機板擁有了更高的顏值,散熱裝甲的面積也更大,覆蓋了主機板的大量面積。

主機板背面採用了灰色的塗裝設計,搭配ROG元素的畫素畫圖形點綴。

各種圖形元素+ROG 敗家之眼的畫素畫點準。

在這張X870吹雪上,整體散熱盔甲的設計多了一分圓潤。相比之前金屬邊角硬朗的散熱裝甲看上去有明顯的變化。

提供了四個記憶體插槽設計,支援一鍵開啟EXPO技術。最大支援192GB容量記憶體。

細節方面,在記憶體插槽上方的4 Pin風扇插座上還提供了ROG元素的軟膠蓋。

此外這款主機板還提供了兩個前置USB 3.0介面和一個前置20Gbps的Type-C介面。

供電方面採用了16+2+2相供電設計,16相核心供電和2相GT供電為90A設計,滿足AM5+旗艦處理器的供電需求。

下半部分PCIe區域覆蓋了更大面積的散熱裝甲,在散熱裝甲下是四個M.2介面。

升級的M.2快拆裝甲設計,也成了華碩全系的標配。表面裝飾設計了貫穿的鏡面「STRIX」標識,兼具實用性和美觀。

鎖定卡扣細節。

這個M.2 SSD介面支援PCIe 5.0協議,考慮到PCIe 5.0 SSD的發熱問題,散熱裝甲的厚度分量都非常驚人。

側面的細節,金屬+織物的組合也是打破次元壁了。

晶片組位置的散熱裝甲細節。

提供了4個M.2 SSD介面,全部支援免工具快拆安裝。

其中最靠近處理器的這個M.2 固態硬碟安裝位置可以透過M.2滑軌卡扣快速實現不同尺寸的M.2 SSD的快裝設計。

其餘三個M.2 SSD介面均採用了新的M.2 便捷卡扣2.0,拆裝都更方便了。

IO部分,雖然是X870晶片組。但是也提供了兩個40Gbps的USB 4.0介面方便擴充套件。此外像是DP、HDMI也一個不少。更是有9個USB-A介面方便擴充套件,其中5個紅色的USB-A介面和一個Type-C更是支援10Gbps高速傳輸。

顯示卡方面選擇了白色的索泰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PGF OC,這張顯示卡採用了與索泰旗艦定位的RTX 4090 24GB PGF OC同款的散熱與外觀設計。一樣的包裝設計,只是型號標註不同。

包裝背面詳細地介紹了這款索泰 PGF OC顯示卡的主要賣點。

這張索泰 RTX4070Ti SUPER PGF OC 顯示卡的外觀整體非常圓潤,整體的黑白配色設計也非常有亮點。

索泰在這張 RTX4070Ti SUPER PGF OC顯示卡配置了三個11cm直徑的仿生盾鱗2.0風扇,支援智慧啟停。中央的風扇反向旋轉,有效減少亂流、降低風扇噪音。顯示卡整體長度為381*154*74mm,對於機箱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新卡撕膜。

381mm超長的RTX 4070Ti SUPER顯示卡也是目前最長的4070TI SUPER版本了吧。

顯示卡背面也有更多細節元素,金屬背板還設計兩種不同材質以及燈光效果。

厚度方面達到了3.5槽設計,對流穿透設計,可以更方便風穿過散熱片。

與旗艦同款的散熱配置,索泰在這張RTX 4070Ti SUPER PGF OC 配置了9熱管+大面積VC 均熱板的豪華配置,冰脈2.0 升級熱管可以幫助加速導熱。

16Pin 供電設計12VHPWR介面,在介面一側還可以看到一個白色的 OPEN ARGB 同步介面,可以透過附件中自帶的線材連線主機板的5V ARGB 介面上實現燈光同步。

11cm直徑的三風扇設計也是少見,常見的三風扇顯示卡風扇一般最大10cm直徑的風扇都是大尺寸的了。

三槽PCIe擋板設計,介面方面依舊是三個DP 1.4,一個HDMI 2.1介面。

白色的記憶體是阿斯加特RGB燈條-女武神·瓦爾基里Ⅱ代6000MHz CL28極地白,16GB x2套條。6000MHz CL28也是AMD平臺的甜品頻率選擇了。包裝方面採用半側透設計,包裝正面是女武神的卡通形象。

磁吸設計的外殼,開啟後可以看到內部的記憶體外觀。

開啟包裝可以看到記憶體白色的武神·瓦爾基里Ⅱ代外觀。

武神·瓦爾基里Ⅱ代極地白地顏值真的很好看,出色的外觀設計細節讓它透過顏值可以打動一眾玩家。

白色的散熱裝甲上,還採用了兩種不同工藝設計。加入了非對稱切割線以及「VALKYRIE」銘牌,右下方則依舊是Asgard LOGO。

「VALKYRIE」銘牌細節,銘牌側面還有RGB燈光開窗設計。

包裝背面有記憶體引數資訊,單根容量16GB,28-35-35-76 1.45V設計,支援一鍵開啟EXPO技術。

記憶體頂部支援RGB燈光效果,支援主流主機板廠商的神光同步技術。

女武神二代配備了加厚的2mm散熱馬甲,可以直觀地看到內部藍色的高效能矽脂墊。


安裝效果如圖,安裝高度約47mm左右。


記憶體頂部居中位置還有阿斯加特英文logo。

固態是西部資料的SN7100,這是西部資料在最近更新的一款無快取設計SSD。作為WD_Black SN770的升級加強版,其讀寫表現與旗艦級的SN850X看齊。SN7100採用無快取設計,讀取表現相較SN770效能提升了35%。SN7100在包裝上加入了更多橙色點綴,整體保證風格上產品型號標籤更突出。

採用單面顆粒設計,整體風格與之前SN770類似。在黑色的PCB主控與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分別置於PCB的兩端

SN7100 固態的主控型號為SanDisk A101 000171 A1,主控邊上被MLCC 去耦電容包圍的為PMIC電源控制晶片。NAND顆粒則是西部資料的最新的BiCS8 TLC 3D NAND顆粒設計,型號為022643 1T00,1TB的版本容量為單顆1TB。

PCB 背面有大量認證標識。

2280規格設計,安裝效果如圖。

散熱選擇了ROG 龍神3代 360 ARGB EXTREME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我也是在首發的黑色版本之後,終於迎來了白色版本的龍神3E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了。

包裝底部的標籤,提供了6年質保服務,升級了全新的Asetek 8 V2水泵方案等。

相比龍神3效能上升級了全新的Asetek 8 V2水泵方案,風扇也從之前25mm厚升級到30mm的加厚磁吸式風扇,風扇扇葉升級到9葉設計。LCD螢幕雖然依舊是3.5英寸設計,但是解析度也升級到了640*480,顏值也有全新的ID變化。此外扣具上也再次優化了,整體升級還是非常到位的。

包裝另一側還有全部附件一覽,龍神3E作為一款優秀的一體式水冷散熱產品,整體附件整合度更高,安裝也更方便了。

內部包裝也採用了全新的設計,內部抽拉的設計。風扇與冷排分層收納,拆裝開啟都很有儀式感。


全新升級的磁吸風扇每個都有單獨包裝,全新的ROG MF-12S ARGB EXTREME 風扇,厚度上從之前的25mm升級到30mm,扇葉升級到9葉設計。

風扇側面還有柵格化效果的敗家之眼logo做裝飾。

依舊採用磁吸連線的方式實現風扇串聯,風扇側面的磁吸點細節圖。

磁吸連線觸點串聯的方式讓安裝和理線都更方便,白色的龍神3E風扇也更好看。不知道華碩後面會不會出單獨售賣的版本?

升級後的龍神3 EXTREME一體式水冷外觀上最直觀的變化還是來自冷頭設計,這次冷頭部分由內而外的設計,外觀上有了更多的細節,內部水泵葉升級到Asetek 8 V2版本。

出廠冷排在出廠時兩面均覆蓋有塑膠保護蓋以防磕傷,這也是華碩一體式水冷產品的標配了。

冷排側面還有ROG字母裝飾。

冷排與水管部分細節。

龍神3 EXTREME最大的外觀改變應該就是冷頭的外觀設計變化了,尺寸上依舊是92*89*108mm的長方形設計,3.5英寸的螢幕。螢幕的解析度升級了、內建的快取空間更大了。可以支援jpg圖片、gif動圖甚至是mp4影片格式。此外冷頭正面也有更多細節,整體更像是一個「小電視」了。

冷頭一週都採用鏤空設計,側面的敗家之眼logo也從龍神3的格柵設計變成了銀色實體設計。


開啟磁吸頂蓋依舊可以看到內部的還有單獨設計的風扇幫助水泵與主機板VRM位置散熱,此外這次還升級了全新的扣具,升級後的扣具安裝更簡單。

頂蓋的LCD 螢幕透過磁吸連線,額外有一根USB 2.0 線材實現螢幕設定。可以看到內部PCB設計上與之前有不小變化,還多了一顆晶片非常顯眼。

厚實的純銅散熱底座預塗導熱矽脂,方形的塗裝也更貼合散熱器的方形外觀。

水冷管上的魔術貼紮帶。

吹雪的主機板搭配吹雪版本的華碩 ROG STRIX 雷鷹 AURA 吹雪 1000W 金牌全模組電源很合理吧,包裝都與主機板採用一樣的包裝設計風格。

包裝背面詳細的解釋了這款電源的賣點。

包裝側面有詳細的電源尺寸資料等,還有線材一覽圖。

開啟包裝首先看到的是吹雪姬的各種貼紙以及附件包。

相比傳統電源,這款華碩 ROG STRIX 雷鷹 AURA 吹雪 1000W 金牌全模組電源外觀設計就有很大的不同,金屬網面與銀色的鋁合金外殼的組合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18cm的長度設計,整體銀白色的配色都像是為我這套主機專門打造的。側面的敗家之眼logo還支援神光同步。

就連附帶的線材也是白藍色吹雪主機板的配色風格。

白藍色的軟膠壓紋線材質感很好,也很容易理線。所以這次我也沒有額外定製線材。

電源側面的細節一覽,18cm的長度真的在當下並不多見。

介面一覽,提供了四個8Pin、3個6Pin以及一個16Pin的PCIe Gen 5.0供電介面之外。側面還有一個最右側為Addressable Aura RGB介面,與主機板的5V RGB介面連線後可以實現神光同步。

電源內部是一顆135mm直徑的雙滾珠軸承風扇。風扇扇葉採用軸流設計,在電源負載低於60%時還會自動停止旋轉。

電源輸入介面側設計了大面積的散熱網孔,中間有0 dB Fan模式切換按鈕。右側為電源開關和電源輸入介面,電源輸入介面下方有ROG logo和英文全稱字樣。

電源銘牌上有相關的電源引數資訊介紹。

最後來說說我的「果籃」,這是INWIN迎廣ALICE 愛莉絲桔色中直立式機箱,這是一款老機箱了。也發售了很多年了,我也是最近在好價推送看到的,一眼就覺得這是我這次chh機王爭霸賽的機箱了。

這款機箱整體真的很像是一個果籃,外觀罩上印滿了INWIN的logo元素。

拆開之後,內部真的就像是門口水果店的水果箱。

機箱兩側還有兩個提手,可以方便水果箱移動。

垂直風道設計,聚酯纖維的塑膠外殼與水果箱一樣的設計風格。

塑膠外殼內部搭配了黑色的鍍鋅鋼板固定主機板。

機箱頂部區域,而且雖然是一款老機箱產品,但是一樣支援顯示卡豎裝設計。

機箱底部還支援360mm的一體式冷排安裝。

外設展示:作為一名外設控,最近還入手了華碩 ROG龍鱗ACEmini滑鼠和華碩 ROG畫影ACE XXL遊戲滑鼠墊。

作為ROG龍鱗ACE的縮小版或者說小師弟來講,龍鱗ACEmini滑鼠在尺寸上和重量上進一步最佳化,49g的重量真的無敵了,另外感測器也升級到了Aimpoint Pro,選購ROG的回報率加速器更可以實現8K Hz的回報率。

開啟包裝可以看到滑鼠在軟布材質的防塵帶中。

作為華碩遊戲滑鼠,儀式感是拿捏的了。ROG的貼紙、防滑貼和大面積腳貼附件都是直接送的。

尺寸上相比ROG龍鱗ACE在長度上縮小了不少,更適合手小的玩家操控。而重量上更是從54g進一步減少到了49g。


龍鱗ACEmini滑鼠依舊支援三模連線,支援藍牙和2.4G無線連線。也可以購買ROG的回報率加速器實現8K Hz無線回報率,實現無感的延遲表現。

搭配傘繩線和延長器可以讓2.4G無線接收更穩定。

外觀方面依舊是對稱式設計,表面塗層從之前的磨砂材質變為光面塗層手感更絲滑。


滑鼠左側設計了兩個按鍵方便日常使用,也可以在奧創軟體中自定義按鍵功能。

滑鼠的接收器依舊可以收納在滑鼠底部,滑鼠底部設計有DPI設定按鍵、配對按鍵以及模式切換的撥動開關。

這次還選擇了一張大尺寸的滑鼠墊,型號是華碩 ROG畫影ACE XXL遊戲滑鼠墊,超大的400*900mm設計,超粘底面設計,可以更穩定的吸附在桌面,起到緩震和防滑的左右。

額外還附送了ROG貼紙。

ROG敗家之眼logo,表面採用了納米級的防護塗層設計,可以持續的保持滑鼠使用時的響應靈敏度,做到防水、防油以及防塵,日常清理方面注意不要使用含有酒精的清潔劑就好了。

滑鼠一側的各種裝飾標識。

超粘地膠貼合桌面設計,可以牢靠的把滑鼠墊吸在桌面上避免滑鼠墊的滑動,我可能是真的太久沒有更新過滑鼠墊了,這個設計太方便了。

順道曬一下之前入手的ROG夜魔Extreme鍵盤,這也是我最貴的一把鍵盤了。我選擇了雪武白軸版本,之前也有一把夜魔。但是ROG夜魔Extreme 上了就對這個外觀材質欲罷不能了。

全金屬背板設計,配合碳纖維的質感。各種細節拉滿,底部除了可以收納接收器之外,還設計了可調節的Gasket結構開關。

接收器與Gasket結構開關細節,可以透過附帶的ROG金屬銘牌背板磁吸收納隱藏這部分細節。

磁吸金屬腳墊設計,細節、質感拉滿。

之前也是ROG夜魔鍵盤的老使用者了,但是這次也是被這個全綵OLED觸控屏吸引。雖然只有1.47英寸的一塊螢幕,但是色彩和亮度真的是拉滿,吊打一眾友商。

雙色注塑的PBT材質鍵帽,ESC鍵還設計ROG logo。

雪武白軸細節,ROG夜魔Extreme鍵盤支援熱插拔設計,隨機還附送了兩個可替換軸體。鍵程1.8mm,初始壓力40gf,總壓力53gf。

軸體細節上採用了半透的外殼設計,可以充分的展示RGB燈光,對於喜歡RGB的玩家真的非常的友好。

可以相容3腳/5腳的機械軸,可以方便玩家自己DIY喜歡的軸體實現客製化鍵盤。

效能測試:首先是主機板BIOS方面,華碩吹雪系列提供了兩種BIOS的UI風格可選,預設還是熟悉的黑紅配色ROG UI設計,也可以手動選擇吹雪風格BIOS設定介面。

在BIOS設定介面–工具–選擇背景場景中可以選擇介面效果。

Q-Dashboard介面現在也是華碩新主機板的標配了,可以直接在這裡檢視已經安裝的硬體,並且支援點選相關位置後直接調整對應的BIOS設定介面。

一鍵F7進入高階設定介面,這裡的功能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

CPU體制分數參考的功能,可以給出相應的CPU體制電壓參考。

AMD平臺一個很關鍵的功能:PBO設定,PBO選項設定,提供了多種預設選擇。

選擇開啟PBO之後,還可以設定選擇合適的處理器溫度。

在Core Flex頁面中可以找到華碩針對X3D處理器提供了專門的最佳化,可以方便玩家一鍵載入。

記憶體支援EXPO自動超頻選項,而且也支援華碩的AMEP功能。另外還提供了像是EXPO Tweaked和EXPO on the Fly+兩個選項,在EXPO Tweaked選項下,主機板會自動幫你最佳化記憶體效能,選擇EXPO on the Fly+後,可以讓玩家在Windows系統中透過軟體調整記憶體頻率,實現手動超頻。

9800X3D的CPU-Z檢視處理器資訊以及效能測試, CPU-Z測試:多核效能:8658.5,單核:797.9;

CINEBENCH R23/2024測試:Cinebench R23測試CPU多核分為21585 pts,單核 1975pts;Cinebench 2024測試CPU多核分為1237 pts,單核 130 pts;

3D Mark測試Time Spy Extreme 分數 10382,CPU 分數6182,GPU分數11797;Fire Strike Ultra分數14545,顯示卡分數14568,物理分數30421,綜合分數8105;CPU Profile 最大執行緒 9451,1執行緒 1169;

GPU-Z檢視顯示卡資訊。

3D Mark測試:Speed Way分數 6441;Port Royal分數 15844;DVDIA DLSS測試DLSS關閉34.08FPS,DLSS開啟:115.97;

Steel Nomad分數:5601;Steel Nomad Light分數:25954;

WD_Black SN7100 1TB硬碟讀寫測試:

EXPO Tweaked選項6000MHz CL28的AIDA64 記憶體讀寫測試延遲如圖,延遲真的控制的不錯。

9800X3D的AIDA64 處理器壓力測試。

索泰GeForce RTX 4070Ti SUPER PGF OC甜甜圈烤機測試。


2077遊戲2K解析度下開啟光追前後遊戲平均幀數對比。

地平線5遊戲2K/4K解析度下游戲幀數對比。

驅動解析:作為華碩老使用者來講,對於奧創軟體早已駕輕就熟了。安裝好系統後,就會提示使用者是否安裝,安裝好後開啟可以針對硬體進行設定,比如這次的龍神3 EX水冷的設定介面,可以自定義的內容還是非常多。

另外針對全部華碩支援神光同步的設計,也可以一鍵實現整機的神光同步。

索泰的FireStorm 設定軟體,可以監控顯示卡的執行狀態,對顯示卡進行小超頻的設定功能。當然更重要的是實現燈光控制。

安裝好軟體後可以對顯示卡燈光部分進行設定,提供了多種燈光預設。也可以透過附件中的線材連線主機板,實現與主機板和整機燈光的同步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