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要像太陽一樣 | 第4194期


我們要像太陽一樣
作者:巴爾蒙特 [俄]
為你讀詩:劉彥國 | 醫生
我們要像太陽一樣!我們要忘掉
誰將我們引上金色的大道,
我們只需牢記,一切總是趨向
變異、更新、自強、善惡交加,
在金色的夢中我們奮勇前進,
我們在塵世的願景中,總在祈盼非塵世的一切!
讓我們像永遠年輕的太陽,
溫柔地撫愛火一樣怒放的鮮花,
透明的空氣和一切美好的東西。
幸福嗎?祝你雙倍幸福,
讓你驟然的理想變為現實!
只是在一片寧靜中別放慢步伐,
前進,再前進,到理想的境界,
前進,不祥的數字向我們招手,
走向那鮮花開放的永恆。
讓我們像太陽,它年輕。
這就是美的遺訓!🍃
關引光 譯
選自《我來到這世界》,山東文藝出版社
康斯坦丁·巴爾蒙特(1867—1942),詩人、評論家、翻譯家。他一生執著於太陽崇拜,自稱為“太陽的歌手”,以太陽為題材的作品成為他創作的高峰。他的詩歌追求音樂性強、辭藻優美、意境深遠的詩風,以鮮明的形象性和獨到的藝術手法得到世人的讚譽。

黑暗的背面,是希望與愛
﹀
﹀
﹀
一個人站在暗處,
把這人世的殘酷和荒謬又想了一遍。
一個人覺得:還是要相信陽光,
還是要走到陽光下。
今晚,為我們讀詩的嘉賓是劉彥國醫生。他的聲線溫暖,有種熟悉的親切。這不禁令人想起了我們曾遇到過的無數醫者,他們曾給予過我們溫柔的善意與安定的力量。
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常常需要正面迎擊大大小小的病魔,剷除病灶。血肉之軀的我們會疲累,會生病。我們的生命史同時也是與疾病對抗的鬥爭史。你還記得自己生病時的感受嗎?
詩人索德格朗在《生病的日子》中寫下:“我整天仰臥著等待夜晚/我整夜仰臥著等待白晝/我生著病躺在天堂的花園中。”或許,疾病最初帶給我們的感受便是面對未知的惶惑與無助。
我們徒勞地逃走,
冬天倒在我們的路上,
往日充滿枯葉,
迷失了林中路。
——比森特·維多夫羅

疾病無疑是沉重的,這種沉重是無聲的、嚴肅的、平等的。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生命必修課。
我們面對疾病時一律都是痛苦的,這種痛苦的感受代表了生命的尊嚴。平日裡我們按部就班地生活,疾病一旦到來,我們突然間需要開始思考“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
我記得曾經住院的日子,每天的日常生活被簡化為了吃飯與睡覺。旁人汲汲於的種種“成功”在瞬間喪失意義,煙消雲散。
那時,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便是走出病房,坐進溫暖的陽光裡。冬日暖陽好得讓人忘乎所以,有時我會忘記病痛,我對陽光充滿了無言的感激。我還記得當時腦海中呼嘯而過的是赫爾曼·黑塞曾寫下的“我別無所求,只想被陽光曬透”。

向著陽光行走的人啊,
地上哪種陰影能捉住你們呢?
——紀伯倫《先知》
陽光慷慨無度,擁有無限蓬勃的希望與能量。詩人巴爾蒙特曾言:“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看看太陽。”
醫生更像是“太陽”一樣的人,他們用雙手將因疾病慢慢偏移出生命軌道的人拉回陽光的普照之下,持續守護著我們生命的光芒。
“這寧靜的冬天/陽光好的日子,會覺得還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活出喜悅”。(餘秀華《讚美詩》)新的一年,願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奮力生長,讓我們的生命力超過疾病,健康平安。

以好物 →向陽而生
撰文 | 曾騰騰 審校 | 西格瑪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副教授,中青年醫學教育專家、醫學人文業餘作家。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病房醫療組長。擔任《北醫人》《健康報》《中國醫學人文雜誌》《醫師報》《敘事醫學》《醫學與哲學》等刊物的特約撰稿人。
▎影片號精選
▎直播預告

和合之家·2025網路視聽盛典
將於1月24日(臘月二十五)晚在全網上線
預約「為你讀詩」影片號,歡迎同步觀看
▎明日預告
1月20日早8點,大寒特別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