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策略

呂銀平
康達律師事務所
高階合夥人
隨
著《“十四五”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的實施,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四年位居世界首位,體現了中國在專利保護領域的顯著成就。然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資料,近年來,全國各級法院受理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中,涉及複雜技術特徵的案件比例顯著上升,其中多數案件因證據不足而導致維權失敗。由此可見,在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專利維權面臨的嚴峻挑戰,特別是涉及複雜技術特徵的專利,由於技術特徵繁多且專業性強,證據的收集和運用難度極高。
企業困境
以臺灣某知名智慧清潔機器人技術企業為例,其擦窗機器人憑藉獨特的專利技術在市場上佔據領先地位,但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售價遠低於正品的相似產品,對該企業的市場份額造成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該公司委託筆者代理其在大陸的維權事宜。但維權過程面臨諸多挑戰:首先,侵權認定困難,侵權人採用技術微調、分散供應鏈等隱蔽手段來規避直接侵權的認定;其次,證據收集困難,侵權人生產、銷售渠道分散隱蔽,追蹤溯源必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再次,訴訟中賠償金額舉證困難,難以證明侵權人的侵權獲利。在此情況下,法院可能適用法定賠償,導致權利人獲賠金額低;最後,技術鑑定複雜,專利技術特徵多,判斷侵權需具備專業能力。這些困境易使企業陷入“維權成本高、侵權成本低”的惡性迴圈,亟需系統化的維權路徑。
證據突破策略
委託專業力量取證。被侵權人自行取證存在困難時,可委託專業機構協助,如專業調查公司或律師團隊。律師具備法律知識和訴訟經驗,能把握法律要點和證據要求,精準分析侵權行為,明確取證方向和重點。
透過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筆者以消費者身份,從侵權人線上旗艦店或線下經銷商處購買涉案產品,全程由公證人員記錄購買過程、產品特徵等資訊,形成完整證據鏈,保證證據合法性和真實性。
向行政部門舉報取證。在發現源頭工廠後,筆者初步取證並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處理請求。行政部門介入後,依法檢查工廠,查封扣押產品和裝置,收集侵權證據,制止和處罰侵權行為。
針對線上侵權的特別措施。筆者向電商平臺傳送律師函以制止侵權行為,比如下架商品及提供賣家資料;向法院申請調取銷售記錄,包括銷售數量、金額等相關資料,以揭示侵權規模。
藉助專業鑑定機構。當產品涉及複雜技術特徵,且經初步比對難以確認侵權,或雙方對侵權行為存在爭議時,筆者藉助專業鑑定機構分析比對侵權產品的專利技術,出具權威報告,進一步明確侵權事實。
優先維權路徑
線上侵權優先處理。針對線上侵權,筆者向平臺和商戶發律師函,要求其刪除侵權連結。這種方式能快速制止侵權,成本低效果好,是首選維權方式。
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在掌握某工廠侵權證據後,筆者向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處理請求和初步證據。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調查核實後,組織調解並對侵權行為進行處罰,有效遏制了侵權行為的蔓延,也為被侵權人爭取到了較高金額的賠償。此外,調解協議經司法確認後具有了強制執行效力,若侵權方不履行協議,則可據此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訴訟維權。訴訟維權雖然程式相對複雜、週期較長、成本較高,但能夠為企業提供更為有力的法律保障,確保其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維護。
在擦窗機器人專利侵權案中,筆者透過以上取證和維權措施,不僅維護了專利權人的權益,獲得了高額賠償,還規範了市場秩序、鼓勵了技術創新。在智慧製造時代,複雜技術專利的保護已超越傳統法律服務的範疇,需要兼具技術理解力、法律專業度和商業洞察力的律師,透過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為企業在智慧財產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築起堅實的護城河。
作者 | 康達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呂銀平
本文刊載於《商法》2025年3月刊,原標題為“複雜技術類專利侵權案中的證據突圍之道”。如欲閱讀電子版,歡迎瀏覽《商法》官網。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為了讓您第一時間獲取專業法律資源
請常點“在看”
並將“CBLJ 商法”設為星標


閱讀原文檢視更多專家策略的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