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不寫社會事件,破例跟大家聊個身邊的事情,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完並重視起來。
01
該來的終究會來
昨天晚上,一位許久不曾聯絡的朋友突然跑來借錢,說是家裡的老父親體檢時檢查出了肺部腫瘤,手術需要一大筆錢。
作為朋友,我很想施以援手,但同時心裡也有點糾結。
借錢吧,知道治病是個無底洞,還上這筆錢遙遙無期,自己手頭也沒那麼寬裕。
不借吧,心裡又實在是過意不去。最後擰巴了半天,微信轉了1萬塊過去,想讓自己心裡好受點。
說實話到現在都沒緩過來。
人到中年每增長一歲,自己身上的重擔又多一分,父母需要贍養,自己的兒女需要養育,哪怕情誼再重,也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透過這件事,我猛然意識到,疾病、事故、意外都是人生旅途上的暗礁,指不定哪一天也會給自己一記重錘。
即使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只有0.1%,可遇上了,對一個家庭都是100%的傷害。
今早回看了一個朋友轉給我的紀錄片真實案例,不僅印證了這種猜想,也讓我更加能體會到成年人的無奈與心酸。
這天,急診室送來一位胸痛患者,身後還跟著慌亂無神的兒子。
“走著走著我媽突然就倒下了!”
“送了好幾家醫院都沒辦法,這裡是我們最後的希望了。”
瑞金醫院,病房外的周立軍完全懵了,而病房內,全身插滿管子的母親已經昏迷數小時。
經過診斷,母親是急性心梗死和室間隔穿孔,簡單來說,就是心室之間破了個洞,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想要活命,必須把心臟的動脈靜脈全部切換到ECMO(體外膜肺氧合,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迴圈,以維持患者生命)。
這樣破損的心臟才能得到休息,待情況穩定後,再擇期把破洞縫上。
但還沒等周立軍拿主意,醫生又告訴他:“這個手術的失敗率可能高到你不能接受,成功率只有30%。”
死亡率70%,遠大於生存率,而ECMO光開機費就要4萬多,以後每天都要兩千多,這還沒算後續縫合心臟的費用。
救人,這錢鐵定要花出去,但有70%的可能人財兩空;不救,母親可能連今晚都撐不下去…
救還是不救?

本以為是個簡單的胸痛,轉眼竟要馬上為母親的生死做決定,突然的變化讓他猝不及防,陷入痛苦的糾結中。
周立軍揹著家裡人哭了。
作為一個從老家來上海打拼的普通人,上班買房,生活正在步入正軌,但母親毫無徵兆的疾病將他逼得幾近崩潰。
一邊是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一邊是幾乎壓得喘不過氣的治療費,他不停地在算著自己的錢有多少……

當時看完,我內心就一個想法:生和死這個大命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會去考慮,然而當需要馬上做選擇時,絕大多數人都會被打懵!
救命誰都想,可前提是自己花不花得起這個錢?會不會最後人財兩空,活著的孩子、妻子和他就要長期負債,承受艱難度日的絕望?
但這治病太貴了。住院費、營養費、護理費、裝置使用費等,隨便一圈下來,就能輕易地將一個家庭幾代積蓄全部沒收。

試問,這樣的開銷下,有幾個家庭能不喊窮?
相信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觸,近幾年,朋友圈裡的眾籌連結越來越多,朋友的朋友或朋友的親人。
就在去年,我的小學同學,一名普通的公司白領,女兒不幸得了白血病,他四處籌錢給女兒治病。
在某公益平臺籌款,我給他捐了一萬。他說算是借我的,以後還,我說不用,只希望能把小孩治好。
他也說,會不惜一切代價,救治女兒。
可惜後來,他女兒還是走了。
類似的事情,在朋友圈經常看到,只要我看到,都會捐個幾百幾千。
我也經常收到一些大病求助的私信,希望我在公眾號上幫忙宣傳,這樣能籌到更多的款。
說實話,碰到這樣的請求,我很無奈,我一旦用公眾號幫網友籌一次款,後面就會有無數網友請求我籌款。
這樣下去公號其實就廢了。連我一些親戚朋友,遭遇重病,我也不敢利用公號去籌款,只能自己多捐助一些。
跟求助的網友說明原由後,我會給他捐助一些,略盡綿薄之力。
目前,我在某大病籌款平臺的捐助等級,已達到最高級別。

但我的能力畢竟有限的,我幫不了所有人。
所以,大家也要學會防患於未然。
有些人會說,我們農村有新農合,城鎮有職工醫保,不是都能報銷的嗎?
其實,醫保報銷是有範圍的。
感冒發燒等小病小痛還好,遇到癌症這樣的大病,醫保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幫我們快速滅火。
拿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來說,2020年12月28日,國家醫保局釋出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納入醫保的藥物有2860種,僅佔比所有藥品的1.78%。

而像癌症、急性心肌梗塞等此類高發重疾,為達到好的療效,往往要用到進口藥。
但80%的進口藥不在報銷範圍內,剩餘的20%報銷比例又十分有限。
還記得33歲的復旦大學博士閻宏微嗎?
終於熬出頭迎接美好人生時不幸被診斷為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最兇險的那種。靶向藥,幾乎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她跑到香港買帕博西尼,一盒30000塊,21粒,平均一粒1400塊。
試問,這樣的開銷下,有幾個家庭能不喊窮?
很多人和我一樣,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那麼風險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說實話,這樣的案例也很能代表在讀這篇文章的粉絲朋友們。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中間兩個人,支撐起一個倒金字塔結構。只要其中一根頂樑柱倒下,家庭就會風雨飄搖。
想想看,等到孩子剛讀大學時,我們很多人也差不多50歲出頭了,那時我們還能保證自己像現在一樣能賺錢嗎?
萬一到時身體得個什麼大病,孩子也才剛參加工作,我們又該怎麼辦?年邁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孤身的伴侶如何支撐整個家庭?
前幾年,因為長期伏案和熬夜改稿,我的身體就已經亮過紅燈了,但生活的重擔壓在肩上,我敢停下來嗎?不敢。
唯一慶幸的是,這件事早早地給我敲響了警鐘。
現在我還能賺點錢,但把錢存著又會貶值,投資吧大多數不靠譜,買房產吧也不敢輕易入手,於是我才開始瞭解保險。
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下半場,做好一家人託底的終身保障。
如果現在手中有些閒錢,強烈建議大家也去考慮下這件事,它只佔用一點點現金流,就能極大程度上降低極端情況下的資金風險。
這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看病不花一分錢配置思路:
支出項:
大病治療費用:約80萬
病後家庭收入損失:50萬/年*2=100萬
收入項:
社保報銷:15萬(平均)
商保賠付:165萬(醫療險+重疾險)

一場大病三甲醫院花費80萬,經過社保報銷和商保賠付後,沒花一分錢。
剩餘100萬拿來補償患病後2年家庭收入損失,即使生場大病也沒影響家人正常生活。
但是配置保險是個技術活,涉及金融、醫學、法律三方面知識交叉,一點點誤差,很有可能就白買了。我並非專業人士,真的不敢妄自指導大家。
沒想到真有問題。
他們從保單收益過低,保障條款有貓膩上指出了問題,最後幫我做了最最佳化退保處理。

為了查漏補缺,還體驗了他們的保障規劃服務,超乎預期!
他們的服務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財務情況、保障需求,個性化定製保障方案。
對,你沒看錯,是真正的1對1做方案,而不是機械複製。

為此我專門記了十幾頁的學習筆記,方案非常專業細緻。

一套規劃流程體驗下來,不僅對自己家庭的保障規劃更清晰,還能根據最優產品組合,比傳統機構節約60%的費用!
存在家庭風險短板的朋友們,都可以去水星專業保障規劃平臺報名體驗。
他們真的不為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做廣告,只站在你的角度量身定製最適合的家庭保障方案。
①如果你還沒有保險,可以根據計算的保額來匹配家庭風險缺口,能清楚知道應該買什麼險種,以及去買多少額度才能解決家庭的問題,以及花多少錢才合理。
②如果已經買了保險,規劃師也會將你的已有保單做排查分析,一張張講解你買的保險值不值,方便及時退保止損。
上次免費福利放出很快都被搶光,為滿足一些朋友的緊急需求,這次又爭取了100個名額,原價699元現在免費給到大家體驗一次。
理想島親身體驗,強烈推薦
大家也長按二維碼體驗下吧

機會難得,真心希望每位粉絲都能去體驗這服務,在意外發生前,為自己和家人做一份完整的保障規劃,及時買到合適的產品。
因為它關係到在那些性命攸關的時刻,你愛的人不被壓垮;它關係到也許是生命最後的尊嚴,不慌不亂,對親人的撫慰。
世事無常,和我一起安頓好大後方,再去為美好的明天去奮鬥!
名額很快就會被搶完,速速領取了。理想島第5次送福利,限100個名額,手慢無!領取如下:
理想島2024年首次粉絲福利活動




關鍵詞
保障規劃
大病
很多人
80萬
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