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不知道親們還記不記得?
我之前寫糖糖他們班級校外旅行的文章裡,有個機靈的男孩被很多人注意到了。
他在旅行前幾天囤了幾大包糖果,等到後來大家進了山沒地方花錢了,在大巴車上賣給同學們。(文末第一篇)
當時咱們都誇這孩子不簡單,小小年紀就這麼有生意頭腦。
糖糖和端端看到了大家的評論,也動起了“做生意”的小心思。
賣糖已經不合時宜了,該賣點什麼呢?
糖糖首先就想到了她那堆讓女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小玩意兒。

各種髮圈、包掛、手機殼、小貼紙……
都是我以前從某寶和拼夕夕上給她買來的,豐富程度簡直碾壓英國小商品市場。
關鍵是,還特別便宜!
十幾塊錢一個的小掛件,在英國的價格得翻好幾倍。
糖糖琢磨,從國內“進點貨”,再去同學中轉賣一下,簡直降維打擊,生意絕對不錯。
端端則在姐姐的啟發下,相中了一堆模型飛機啦、變形手辦啦、寶可夢卡之類男孩子們的最愛。
讓他倆更竊喜的是,拼夕夕出了個全英文的海外版,叫做Temu。
那上面的東西幾乎就是國內的售價加一點點郵費,比亞馬遜eBay啥的便宜超級多!

關鍵還不用轉運了。
在英國下單,7-10天就能送貨上門。
兩娃說幹就幹,很快進了第一批貨。

區別是,糖糖的啟動資金是自己攢下的零花錢,端端這個月光族是找我“貸的款”。

糖糖包上掛了一堆,包裡還背了一堆“貨”
02
一開始,兩娃的生意十分紅火。
因為這些小玩意兒本來就很吸引人,他倆也不貪心,只加價一點點賣。
嚐到甜頭的端端甚至在第一批貨都沒出完的情況下,又“借錢”下單了第二批。

端端在向小夥伴推銷他的“魔術幣”
然而,沒試過“世道險惡”的兩小隻,根本沒意識到他們是在跟誰搶市場!
他倆以為是自己“商業機密”的Temu,擴張的速度和影響力之大都出人意料。
它幾乎完全採用拼夕夕在國內的做法。
透過超低價、各種優惠券、社媒轟炸宣傳、親友互推返現等手法,以極快的速度收服了大量老外消費者。
兩娃的“客戶群體”只要稍微搜尋一下,就能知道Temu的存在,簡直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

可想而知,倆娃的貨很快就滯銷了。
第一次“創業夢”,在平臺巨頭的碾壓下飛快破碎。
糖糖還好,反正花的自己的存款。
賣不出去的東西自己用了,或者送給朋友,她倒也無所謂。
“借錢創業”的端端可就慘嘍,賺錢不成還欠了一屁股債!
還好我是親媽,沒給他放“高利貸”。
但為了還我的錢,他已經快兩個月沒領過零花錢了,還可憐兮兮地找姥姥救援呢。
我媽埋怨我,早該提醒一下端端的。
我說那肯定是故意不提醒的嘛,不花點真金白銀,哪記得住世道艱難啊!
我今天倒不想講這中間的育兒經。
這種坑不分年齡的,大人先管好自己就不容易,最近多少人不也在做同樣的事嗎?

我周圍朋友,但凡在炒A股的,據說都為國家財富做出了巨大貢獻。
有沒有人來握個爪的?
03
我今天想說啊,Temu這樣平臺的爆火,其實完全是踩到了時代的風口。
這幾年大家頻繁聽到一個詞,消費降級,放任海內外皆是如此。
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通貨膨脹讓生活成本上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願意為昂貴的品牌溢價買單,“便宜而簡單的快樂”成為了滿足消費意願的首選。
拼夕夕和Temu的成功,正是因為它們緊緊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給大家帶來“花得起、買到即賺到”的快感。
很多人認為,這種消費降級是因為經濟不行,但我覺得它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種消費心態的調整。

透過Temu這些平臺,我們看到了一個更理性、更務實的消費模式:
人們開始優先考慮物品的實用性和價格,而非品牌和所謂的“身份象徵”。
這種思路的轉變,也讓我們在其他方面重新審視自己的消費習慣。
就像我曾經一度迷戀大牌護膚品,但最後發現,很多時候高階品牌並不是唯一的好選擇。(文末第二篇)
我自己同時在用,也幫大家開過團的很多平價產品,照樣收穫了很好的口碑和效果。
然而,這種更關注價格的消費模式的又可能帶來一個新的消費陷阱,即購買了大量廉價但品質不佳的商品。

做博主以來,我自己的消費觀念和選品理念也在不斷調整。
咱們的讀者朋友大多是中產媽媽,對經濟壓力感同身受,但同時也需要保持我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
我從個人角度給姐妹們提幾個建議吧:
🔔謹慎對待廉價商品,關注品質
雖然大量廉價平臺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實惠的選擇,但也需要小心挑選,避免被低價誘惑而買到質量不過關的商品。
選擇時應該優先考慮實際需求,並且在能力範圍內保持對品質的追求。
有句話叫“貴的東西更便宜”。
意思是說,你花更多錢買了喜歡且愛用的東西,比買一堆雖然便宜但浪費掉的東西是更划算的。
🔔注重價效比,享受實惠
好的東西一定不便宜,但便宜的東西不一定不好,關鍵就是“價效比”。
這也是我給大家選品時最重要的標準。
不犧牲品質和品味的基礎上,儘量少花錢、花值得的錢。
換句話說:
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消費可以降級,體驗不能
理性消費並不等於降低生活質量。
節省開銷並不等於不開銷。
相反,透過更明智的消費選擇,我們能讓生活更加簡單實在,甚至提升幸福感。
比如,以前很多人會有攀比心理,在大牌光環中焦慮,生怕自己的吃穿用度不如周圍人。
現在,大家都消費降級了,反倒能讓心態和生活都變得更輕鬆自在,透過更實惠、理性的消費,享受更多的快樂。


其實Temu之類廉價平臺的火爆也給了我們一個重新思考消費方式的機會。
不論是兩娃沒做成功的小生意,還是我們悄然變化的消費觀,都在告訴大家:
消費體驗的本質不是花錢多少,而在於如何在能力範圍內,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
理性消費、注重價效比、做能所能及的事,才是在經濟壓力下提升幸福感的明智之選。

你們說呢?❤️
1
★
正在團
★

秋天最百搭的牛仔褲+牛仔衣+針織衫
總有一件讓你喜歡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