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喝“肥宅快樂水”有可能要變成一件不那麼快樂的事了。
3月底,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佈,其研製的飲料“營養選擇”分級標識在上海市開始試行,級別共分為ABCD四級,推薦程度逐級遞減,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可以看到明顯的標識。

圖源:奈雪的茶
如果按照分級的標準,一瓶常規的可樂可能被分在C等級,一瓶0卡無糖的可樂可能被分在B等級。
截至目前,營養選擇分級標識僅在上海試點,參與試點的企業有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4家企業。
飲料們的新“身份證”,究竟是怎麼來的?
飲料,有了新身份證
飲料們其實從來不缺“身份證”。
在營養上,一瓶飲料的身份往往由兩部分構成,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前者始於1995年由國家技術監督局頒佈並施行的《查處食品標籤違法行為規定》,規定要求我國境內生產或者銷售的預包裝食品的標籤需符合相關國家標準,飲料需標註配料表。
營養成分表則始於2011年釋出並於2013年施行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標準要求營養成分表需要標註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這四種核心營養素以及能量的名稱、含量和佔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等資訊。

圖源:有意思報告
這兩張“身份證”主打的是精準化,越精細越透明,越有利於消費者的認知。不過,國內外均有研究指出,有較大比例的消費者對於這些身份資訊具有較大的理解門檻。
源於此,今年3月上海疾控中心推出的新“身份證”,主打的則是簡約化。根據上海疾控中心公佈的資訊,新“身份證”官方名為“‘營養選擇’分級標識”,由上海衛健委指導、上海疾控中心研製。
“營養選擇”針對的是飲料中的四個元素——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的含量,從而對飲料進行綜合分級。標識共分4級,從A到D級,推薦程度遞減。
舉例而言,非乳源性糖(排除奶製品中含有的乳糖)以0.5g/100ml、5g/100ml和11.5g/100ml為節點劃分四級,少於等於0.5g/100ml的飲料可在非乳源性糖的分級中獲得A級,多於0.5g/100ml但少於等於5g/100ml的飲料則可在該類別中獲得B級,以此類推。

圖源:上海疾控
以參與試點的首批企業奈雪的茶為例,其首創招牌產品霸氣香水芝士草莓常規糖、正常甜的版本,被分在C級,而不另外加糖的版本,則被分在B級。

圖源:奈雪的茶小程式
僅以非乳源性糖來看,如若一瓶常規可口可樂參與分級,以其10.6g/100ml的含糖量,會被劃分在C等級。
有趣的是,在四種元素中,非糖甜味劑(例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所謂的代糖)的劃分與其他元素有所不同,它的標準在於,但凡含有非糖甜味劑,就無法被分在A等級。
以奈雪的純茶產品茉莉初雪為例,不另外加糖的版本被劃分為A等級,而添加了羅漢果汁糖(天然0卡代糖)的版本則為B等級。

圖源:奈雪的茶小程式
據上海疾控中心闡釋,“營養選擇”標識分級的原則在於看飲料的“短板”——四種元素分級中,選取最低等級作為最終分級。一杯不含任何脂肪和非糖甜味劑的純茶,在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三種元素中都被分為A等級,但如若含有糖,則視含糖量最終落得BCD等級。
難以實現的“共識”
對於飲料們的新“身份證”,人們給出了怎樣的反饋呢?
長期關注食品飲料的獨立消費分析師劉戈認為,在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之餘,新推出一個界定飲料健康程度的分級標準,對大眾主流消費者而言是件好事。但是作為一個行業觀察者,當一個標準剛剛推出並試點之時,有必要思考它是否具有普適性。
針對“營養選擇”標識分級,最值得討論的莫過於它所選取的測量營養物質。為何是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四類物質?
上海疾控中心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臧嘉捷表示,對於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四種納入標準的營養物質的選擇,是基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國家行動辦公室提出的“三減”(減糖、減油、減鹽)的理念。同時,還參考了《健康中國合理膳食行動》對糖攝入量的關注、市售飲料尤其是現制現售飲料的脂肪含量及組成存在較高隱患,以及世衛組織對於反式脂肪酸和非糖類甜味劑的關注與警惕,最終綜合判定考慮了以上指標。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副研究員高博彥分析認為,新標識選擇瞭如上四項物質,或主要源於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及《健康中國合理膳食行動》中提出針對肥胖人群的目標,糖和脂肪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因此新標識的四項物質中兩項與糖有關,兩項與脂肪有關,這或許就是內在邏輯。
註冊營養師、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認為,國際上並不存在通用的營養分級標識,不過從一般意義上看,知名度較高的新加坡的標識、歐盟部分國家的標識,往往關注的都是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以及鈉等。
具體對比上海版本與新加坡、歐盟版本,在高博彥看來,上海版本非常接近新加坡版本,採用的都是“扣分機制”,即每款產品根據四類物質具體含量的有無和多寡進行扣分降級,最後以最低等級作為產品總體分級。
細微的不同之處在於,新加坡版本沒有納入反式脂肪,並且在具體分級劑量節點上有些許差異。高博彥認為這不難理解,中國的現製茶飲賽道發展紅火,現製茶飲中最讓人擔憂的便是反式脂肪,因此上海版本是一種更加貼近本土人群的版本。
不過,問題隨即而來,僅使用扣分機制,在高博彥看來屬於一種“安全標識分級”,而非“營養標示分級”,上海版本僅僅關注的是“壞東西”的有無,但並未納入對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等好東西的考量。
歐盟版本則使用的是“正負分機制”,有壞東西便扣分,有好東西便加分,因此最終的分級是更復雜的加加減減之後的結果。
這或許就給產品帶來了分級上的明顯差異。高博彥以NFC果汁和全脂牛奶為例分析,在上海和新加坡的版本中,果汁因為其含糖量高,牛奶因為其飽和脂肪含量高,在扣分機制下,往往不能獲得分級系統的優先推薦。但在歐盟的版本中,果汁含有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牛奶含有蛋白質、鈣質等營養成分,在正負分機制下,往往能“找補”出一個還不錯的推薦位次。
此外,一瓶牛奶的飽和脂肪含量如果對成年人而言顯得略多,那麼對於正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而言呢?
“果汁和牛奶只是一個例子,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於,分級是否具有能把所有產品放在同一個平臺上比較的普適性,尤其是這套分級標準還不區分人群,青少年、成年、老年人普遍適用?”高博彥說。
食品工程博士、資深食品健康科普作家雲無心也認為,在上海標準裡,一瓶水牛奶可能被分到D級,但一瓶含糖飲料反而能被分到C甚至B級,那麼分級的效果和它的期待或許值得商榷。
有人認為水牛奶的脂肪含量過高(約7g/200ml),被分在D級無可厚非,但也有人認為天然純水牛奶的健康程度總比人工製作的含糖飲料更健康,這或許是更基礎層次的“共識缺乏”。
一把開啟食品營養意識大門的鑰匙
那歐盟的營養標識分級就更好嗎?
其實也不盡然。高博彥認為,歐盟的版本顯然更復雜,在操作方面挑戰更大。更重要的是,每個版本應當符合本土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高博彥以瓶裝無糖純茶為例,在歐盟版本里,無糖茶因為沒有太多營養物質,而無法被分在A級,而在上海版本里,無糖茶因為幾乎不含不利身體的物質,會被分在A級。
包括高博彥在內的多位食品飲料行業專家都對上海推出的“營養選擇”標識分級的積極意義給予肯認,新標識的出現意味著消費者可以更簡單直接地對飲料的價值做出判斷,這放之國際也具有前瞻性和進步性,甚至有可能起到引領健康潮流的作用。
臧嘉捷表示,“營養選擇”分級標識是一種食品包裝正面標識,它通常以圖形的形式呈現,用來補充更詳細的營養成分表,是幫助消費者選購健康食品和規範食品企業生產行為的有效工具。
食品包裝正面標識已被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心臟病聯盟等國際權威機構推薦為慢性病防控的有效策略之一。目前,全球已有 40 多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食品包裝正面標識。
首批參與試點的企業奈雪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門店、小程式上標“營養選擇”標識後,下一步將嘗試在外賣平臺推進呈現,這將為消費者提供更直觀、科學的飲品選擇依據,也能助力茶飲行業步入更健康、更良性的新階段。
不過,在推廣方面,業內人士也做了更多的思考。
其一在於企業端,“營養選擇”分級標識目前僅在個別飲料和現製茶飲中試點,未來如若推廣至更多的品類,是否企業們都能認可?
高博彥認為,果汁和乳業企業或許對這樣的分級會存在顧慮,不過當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給到學術界和政策制定界更多的反饋之後,才可能推動分級變得更合理和公平。
尤其是在食品飲料行業,新的研究層出不窮,新的結論不斷推倒或修正舊的結論。高博彥舉了一個例子,在2019年釋出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明確提到,倡導使用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不過基於最新的研究,甜味劑的安全性具有爭議,因此在上海版本的營養選擇標識分級中,含有非糖甜味劑的飲料無法被A級推薦。
其二在於消費端,“營養選擇”分級標識更直接、簡單、易懂,但是否會阻礙消費者更進步去了解他們真正應當關注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雲無心認為,需要擔憂的問題在於,配料和營養成分表所提供的資訊遠遠比“分級”更加全面、準確。但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的理解有一定的知識門檻,如何引導消費者花精力去學習和理解它們呢?
高博彥也認為,在快速閱讀時代,消費者往往擁有更少的耐心,即便曾經具有閱讀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的能力,如今也可能被更方便的方式馴化。
“分級標識應與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是一個相輔相成、錦上添花的關係,而非一個快速閱讀時代的註腳。”高博彥說。
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當然有它的閱讀門檻,尤其是市場上有不少產品並未統一計量方式,有產品按份計量,而非按100g或100ml為單位計量,在熱量計量上使用的單位也不同,有產品用千卡,有產品用千焦,這些都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大的理解挑戰。
不過,正如2022年釋出的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所述,新版指南提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8項核心準則”,特意提到要學會“看標籤”(配料表與營養成分表)。
分級標識是一把鑰匙,它最終能開啟消費者營養健康意識的大門。高博彥認為,消費者在利用分級標識做快速決策的同時,如果能因此而反過來看看包裝背後更多的資訊,這是分級標識最大的意義之一。
作者:屈博洋
編輯:餘源
值班編輯:禮物
有意思報告影片
推薦閱讀
明星帶貨翻車,怎麼上升到了刑拘?
關鍵詞
食品
新加坡
標準
牛奶
營養成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