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恩:ENTJ的創作世界

在理性邏輯與感性敘事的交織之下,設計師蔡佳恩構建了一個可控與隨機並存的世界。他研發的模組化系統看似嚴密規整,但強烈的自我意識潛伏在一個個服裝零件背後,穿著者也成為共創者,和他一同締造有著無限可能的衣櫥生態系統。
米白色雙層透視抹胸、米白色雙層開衩裙 均為J E CAI
當看到“有規則演算法的模組化系統” (AMS,Algorithmic Modular System)時,我們很難想到,這樣的術語竟然出現在時裝語境當中。即便在不瞭解這個系統具體內容的情況下,也能感覺到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客觀理性的氣息,而這似乎與時裝所賴以生存的故事、情感與想象背道而馳。
這樣的“誤解”,從蔡佳恩成立品牌J E CAI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他還記得第一次在訂貨會直面買手時對方迷茫的眼神,雖然對此並不意外,但當自己耗費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參透了諸多理論,甚至自學各種資料庫知識後,終於從無到有地建立了這樣一個系統,而得到的大多是“看不懂”、“不理解”的反饋,那種落差還是讓他感覺到些許挫敗。
今時今日,這種情況仍然存在。蔡佳恩無疑選擇了一條很難在短時間內從小眾走入大眾視野的路,甚至他覺得,很有可能“永遠都不會是一個特別大眾的狀態”。但積極的改變也在悄悄發生著,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25秋冬季上海時裝週上,蔡佳恩帶著J E CAI在Tube Showroom接待買手、媒體和各界業內人士,闊別六年再次踏上上海時裝週之旅的義大利知名時裝評論人Angelo Flaccavento就是其中之一。在緊鑼密鼓的行程中,他儘可能地出現在每一個秀場,也穿梭於showroom之間,親身感受著中國獨立設計師格局的變化。在我們的對話中,他對多位設計師都不吝溢美之詞,卻由衷表示:“然而,真正讓我思緒翻湧的,是J E CAI那種井然有序卻暗藏誘惑的美學。”
灰綠色薄紗拼接襯衫、灰色無領夾克 均為J E CAI
同樣對J E CAI印象深刻的,還有VOGUE Business的資深潮流編輯Lucy Maguire。從倫敦遠道而來的她,和Angelo一同在乍暖還寒的時節感受著時尚行業的回暖。她直言,蔡佳恩所建立的模組化系統,是她在模組時裝領域內所看到的最自信的實踐。“在上季男裝週上,Issey Miyake和Yohji Yamamoto的系列都體現了服裝的可逆性和模組化,模特在秀上展示著服裝形態的變化。儘管這些品牌也推出模組化單品,但除了J E CAI外,我從未看到一個完整的系列中展現出這麼多組合的可能性。”這既令她眼前一亮,也不免為這份珍貴的先鋒性感到擔心,“J E CAI有許多的市場教育和溝通需要做,如果能將品牌故事和理念清晰地傳達給消費者,我相信他能走得很遠。”
Tube Showroom的創始人則米拉在和蔡佳恩合作的幾年內,經常收到這樣如Angelo和Lucy帶來的正反饋, “在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品牌尋求市場化平衡的當下,看到一個品牌仍然在堅持創新和實驗性,是對於市場的一個很棒的鯰魚效應。”她還記得第一次聽蔡佳恩介紹品牌的模組化系統邏輯和未來的產品延伸時,感嘆於很少有設計師在呈現品牌的第一階段就已經花了幾年時間先構建完整的體系。而如果把時間軸再往回撥一撥,這其實並不是蔡佳恩給她留下的第一印象。十多年前,則米拉幫另一中國設計師陳安琪做海外發布的公關工作,那時還在唸書的蔡佳恩來秀場幫忙,則米拉就記住了這個“對於時裝設計有著非常充沛的熱情和夢想的同學”;而正式開啟合作後,她發現眼前的仍是當初那個“死磕自己夢想和標準的同學”。
灰白色抹胸上衣 J E CAI
如果要說蔡佳恩這獨樹一幟的審美理念是什麼時候初見端倪的,那大概也要追溯到其唸書時期。兒時的蔡佳恩十分調皮,甚至到了家人覺得他有多動症的程度。於是,父母把各種藝術培訓班塞滿了他的時間表,希望能借此增強他的專注力。在“琴棋書畫”的洗禮下,蔡佳恩對“畫”情有獨鍾。在繪畫這條路上深耕的過程中,他自然而然地渴望成為一名藝術家。但受到家鄉潮汕地區的經商氛圍以及做生意的父親的影響,在抉擇求學的專業時,他選擇了藝術與商業的交集——服裝。
黑色可調節吊帶裙、黑色槍駁領大衣 均為J E CAI
男裝還是女裝?蔡佳恩沒有怎麼猶豫就選擇了後者。他覺得對於愛買衣服的自己來說,選男裝或許有點太理所應當,而他更想拓展自己並不瞭解的領地,也就是創意與表達空間更廣闊的女裝。在明確方向後,蔡佳恩開始著手準備留學申請材料,他仍然記得,當初遞交的作品集可以說與現在的風格大相徑庭。那時的他深受Hussein Chalayan、Lee Alexander McQueen等設計師的影響,把服裝當作藝術表達的媒介,極盡誇張前衛之風。
在成功入學倫敦時裝學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LCF)的女裝設計專業後,蔡佳恩的設計風格才慢慢發生了變化。他在畢業系列就開始做與西裝解構相關的嘗試,也更關注剪裁,把男裝的技術帶到女裝之中,做一些更有結構感的東西。所以,可以說我們如今看到的J E CAI,在當時就已經顯現出了審美上的傾向。但要說更系統的理論支援,則離不開其碩士期間在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RCA)的經歷。
同樣身處倫敦,蔡佳恩就讀過的LCF、RCA,以及許多時裝學子的夢想殿堂中央聖馬丁學院 (Central Saint Martins,CSM),這三所院校經常被拿來做比較。在他看來,“ LCF主要是幫你摸清時裝體系內的每一個部分,CSM教你如何在時尚體系中做一個頂端人物;而RCA則是讓你做一個變革者,去改變、去挑戰這個體系,最終跳出體系,並在體系之外建立新的體系”。
設計師蔡佳恩
在RCA的求學過程中,時裝系主任Zowie Broach對蔡佳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Zowie在1997年成立了先鋒品牌Boudicca。即使畢業多年,蔡佳恩對她仍印象深刻:“她是上世紀90年代俱樂部文化的塑造下成長起來的人,本身比較激進和理想主義,致力於挑戰教育正規化,對學生要求很高。” Zowie希望學生能夠跳脫出為了設計而設計的框架,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身份、價值觀和審美取向,並將這份反思滲透進創作當中。蔡佳恩至今仍對Zowie每次的“靈魂拷問”記憶猶新,她最關注的問題就是:你這個關於設計、關於主題、關於方向的決定,跟作為設計師、創作者的你本人關聯到底在哪裡?這樣打破慣性思維,打破創作對直覺的依賴,一針見血式的教育方式,也讓蔡佳恩心中關於模組化設計的想法迅速深化。
灰色可拆卸槍駁領大衣 J E CAI
設計與本人的關聯——蔡佳恩不斷思考Zowie丟擲的問題。他得出的答案,可以用“可控隨機”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詞語組合來形容。“我整個人的思維、我跟別人的關係、我向往的世界都是這個樣子。我其實是宏觀層面很理性的人,有明確的框架和邊界,而在框架裡邊則如水般流動,具有隨機性”,因此在構想自己的品牌時,蔡佳恩也希望它是可控隨機的。“很多品牌跟顧客的關係是單方面灌輸式的,就是我告訴你這種品位很好之類的;但我想要給我的顧客設定規則,在一定的審美方向下面又給予一定的空間”,於是在這個語境之下,模組化時裝的想法逐漸生根發芽。
在唸書期間,蔡佳恩不斷建立自己的模組化系統。畢業後雖然選擇先休息一段時間,沒有立刻創業,但他同樣也沒有去別的品牌工作的想法。對他而言,上學期間在Alexander Wang這種成熟的成衣品牌和Claire Barrow這種獨立設計師品牌實習的經歷,已經足夠他了解品牌的運作方式。除此之外,他笑稱自己不想給別人的夢想賣命,“因為我自己本來就是自我意識比較強的人,有想法我就要自己去延展。”在這點上,先鋒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是他為數不多的參照系之一,“因為他在做的事情其實是他在做一手材料,很多設計師都是受到外界的啟發,那相當於在做二手材料。但是我想做藝術家,我想做一手材料。”在瞭解到德國雕塑家Franz Erhard Walther後,蔡佳恩同樣感覺到一種共鳴,“平時雕塑就是雕塑,但是他把界限給打破了,呈現具有互動性的雕塑,可以互動到不同層面,從而改變了作品跟觀眾的關係。”
灰色拼接拉鍊logo帽衫J E CAI
從Chalayan的一手材料,到Walther的互動性雕塑,蔡佳恩在2021年正式成立品牌J E CAI後,交出的答卷叫做“有規則演算法的模組化系統”(AMS,Algorithmic Modular System)。他用1、10、100、1000四個數字分別代指系統(system)、主體(base layer)、配件(components)和額外配件(extra components),在同一系統內,只要在主體上利用拼合細節比如拉鍊或細扣把配件和額外配件組合起來,就能產生幾乎無限的搭配可能性。以J E CAI標誌性的西服夾克為例來進行拆解的話,主體是馬甲,配件是三角形的肩部模組和下襬模組,額外配件是袖子。當你擁有了這些模組之後,夾克的長短、有袖抑或無袖都可以自己根據場合和喜好來進行組合。
這正是蔡佳恩想實現的“可控隨機”——展現明確的審美取向,但穿著者又被給予很多的發揮空間,鼓勵他們透過服裝進行自我表達。在他心中,J E CAI的顧客群體是“具有反叛精神、有自我意識且樂於探索的人,但這個探索又不是那種浮於表面的嘗試,因為它(AMS)乍一看好像很複雜,但是慢慢去讀,會覺得越品越有東西”。
灰色羊毛半裙、灰色羊毛闊腿褲 均為J E CAI
在這點上,既是J E CAI的目標客群,又是合作伙伴的孫綺旋很有發言權。兩人相識於倫敦,在她心中,蔡佳恩是個知行合一的人,他本人有一種讓身邊的朋友感覺到輕鬆自在的氣場,而他的設計也讓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能量。孫綺旋覺得AMS像是一個“開放的探索程式”,讓服裝不再是固定的形態,邀請大家走入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在這裡,既可以展現自我,也可以找到同類。孫綺旋說,“我期待有一天,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當我看到有人穿著J E CAI時,我們能一眼認出彼此。也許我們會相視一笑,擦肩而過;也許我們會交換設計中的某個元件,讓它帶著彼此的記憶繼續流動。”
而從一起工作的角度而言,孫綺旋同樣深刻體會著什麼是蔡佳恩口中的“可控隨機”。在J E CAI 2024秋冬“超體”系列釋出前,兩人正好分別從柏林和倫敦搬到上海,前後腳開啟了各自的雙城故事。相似的經歷也讓首次的拍攝合作進行得十分順暢,最令她感到彌足珍貴的,是“在拍攝現場每個參與其中的夥伴都感受到無言的信任和被看見,每個人都自發性地在自己的角色上做到極致”。隨後進行的2025春夏“Per Aspera AD Astra”系列大片的拍攝同樣讓她難忘。在初期的頭腦風暴中,剛聽蔡佳恩描述這個系列的概念——諺語“循此苦旅,以達星辰”時,孫綺旋的腦中就瞬間勾勒出了視覺畫面。她希望能達到一種通透的效果,因此沒有設定過於複雜的佈景,身後僅一輪圓月,柔和的光暈灑在衣服之上,地上散落光斑點點。在結束工作後,孫綺旋記錄下了此次拍攝的感受:“三種場景三重心境,盼望‘看山又是山’後的直抵繁星。”用她的話來說,這些文字和視覺,都是從心底裡流淌出來的。
黑色拼接薄紗抹胸裙 J E CAI
現在的媒體與大眾習慣以風格來劃分設計師,新中式的火熱自然不用多說;而J E CAI,或許是因為其考究的剪裁、廓形、面料以及低調沉穩的色彩,時常被歸為靜奢風的陣營。對此,蔡佳恩不置可否,但他覺得,兩者背後對長期主義的追求確實存在著共性。時尚行業總是倡導大家將衣櫥中的舊物好好利用起來,透過不一樣的搭配帶來全新的風格和感覺;而蔡佳恩所設計的這套AMS系統可以說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當你擁有足夠多的零件後,就可以構建自己的系統,不斷以嶄新的組合方式賦予老的零件新生,這無疑是一種減少浪費、更加可持續的穿衣方式。
從2021年推出第一季至今,蔡佳恩不斷完善的AMS系統已經逐漸成形。目前,除了常規系列的研發外,他也推出了新的男裝系列和基礎系列(Essential Collection),以拓寬產品的維度,觸達更廣大的人群。同時,他也覺得是時候從與零件和資料打交道的世界中稍微抽出身來,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在傳播這一故事與理念上。說起對未來的展望,AMS系統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當然是第一位,在此基礎上,蔡佳恩覺得或許未來這個系統及它的意識形態可以轉化為一個平臺,相容更多的設計師、產品線、零件的種類,大家按照同樣的底層邏輯來操作,共同構建可控隨機的世界。而當這個“循此苦旅,以達星辰”的時刻到來之時,他自己或許仍在系統中深耕,或許將這個邏輯用在他同樣感興趣的傢俱品類上,也或許“功成身退”,探索別的有意思的事物……但這都不重要,因為系統存在的意義並不印刻在那些現存事物之上,而在於那些隨機的、流動的、等待被點亮的可能性。他不執著於握住星火,而是展開信箋,讓星火自成詩篇。
攝影:李茶Li Cha
造型:孫菁Vivienne Sun
撰文:陳欣穎Lexi Chen
髮型:周學明Xueming Zhou
化妝:葉偉君Olly Yip
模特:陳瑜Estelle、Darina
製作經理:李都
執行製片:顏家興Color Yan、王鑫Wendy Wang
時裝統籌:Lenz34
造型助理:Tean、Keke
髮型助理:阿木
化妝助理:坨坨tuotuo
製片助理:全昊智Quan Haozhi
器材提供:E3 Studio
設計:樂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