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命越來越好的秘訣:不受力

文 |許清歡 · 主播 | 童顏

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
(ID:readingclub_btfx)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真羨慕精神上不受力的人。
這樣的人,不會一點就著,也不會把過了的事拿出來反覆咂摸,更不會因為一點微微的惡意就難過得半死。
他們像一個透明的能量體,讓外界所有的負面聲音都穿過耳朵,不留痕跡。
再具體一點,就是不把別人對你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太放在心上,不讓它們干擾到你對生活和事業的投入。
好好賺錢,從有成就感的細節中吸取力量和好心情。
看完我也羨慕了:
對於壓力山大,又多慮多思的現代人來說,這種不受力的狀態能省去很多內耗,稱得上療愈自我的一劑良藥。
世界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他人沒你想象中的那麼好,你也沒有自以為的那麼菜。
所以,誰都沒有資格定義你,預言你,你只管保持“不受力”的狀態,好好賺錢,不斷向前。

修煉“頓感”


所有人都是你世界中的“NPC"
從豆瓣上讀到豆友@伊麗莎呱的一段有趣經歷:
一次出差,她和一位被“鴿”的女同事臨時住到了一起,聊到彼此的婚戀觀。
這位女同事在聽完伊麗莎呱的經歷後由衷讚歎: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你總和大家格格不入,像個怪胎,原來你比我們看得明白呀。”
伊麗莎呱一臉問號,怎麼她在同事的眼中是個格格不入的怪胎嗎?
她一直覺得自己蠻不錯呢。
接著兩人又聊到了存錢,女同事再次被伊麗莎呱的通透折服,又是一頓猛誇。
伊麗莎呱則表示這份誇獎雖真誠但難聽,讓她想死的心都有。
最後,這位真誠且情商感人的女同事還不忘送上祝福:
“希望你一直可以堅定地為自己而活。
無論別人多討厭你,覺得你是個奇葩,你都不要改變自己,你的未來一定會很好的! ”
底下有豆友評論:
“聽聽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挺有趣,前提是你自己內心強大。”
這種強大可以概括為:別人的看不慣,我“get”不到。
因為我知道,我很好,和別人覺得我好不好無關。
我是否活得舒服,和別人覺得我幸不幸福無關。
鈍感的人不是因為反應慢,而是他們真的想明白了:
“我的世界,與他人無關
豆友@麥格教授曾這樣總結:
“你是自己的世界得以存在的唯一前提。
其他人都是來來回回的配角,是你去了解自己和成就自己的'工具人',是你人生遊戲裡的NPC。”
人這一輩子得通多少關,遇到多少NPC呢?
可能過了這一關,有些NPC就永不再見了,何必跟他們較真,把他們的惡評、嘲弄當成是自己的真實缺點呢?
人生是自己的,不是那些NPC的。
我們只需要改掉一些影響生活、且自己又不喜歡的小毛病,剩下的不用為難自己,告訴自己:
我這樣挺好。
如果你時常被焦慮、抑鬱所困擾
王陽明心學,則是對抗精神內耗的良方
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有書帶你一起知行合一
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充實且強大
👇下方圖片即可進群學習
價值99元《王陽明傳習錄》

自我關懷


你可能並不擅長照顧自己
從某個專欄裡看到一個女孩提問:自己總是遇到渣男,這種“吸渣體質”該怎麼破解?
博主給的建議是:要學會珍視自己的感受和願望。
如果你在和大部分人的相處中,都感到舒服自在,只有和那個他在一起時,不斷地感到自我貶低和自我懷疑,那就要警惕了。
那些委屈、憤怒、傷心的情緒,都是你的身體在提醒你離開這個人,你要發自內心地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願望。
如果你在採取行動或重塑自我價值時遲遲下不了決心,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
但切記,不要明知自己被傷害,還什麼都不為自己做。
在暢銷心理書《自我關懷》中,一個叫拉爾夫的中年人。
因為極度渴望他人的認可變成了一個工作狂,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他開始依賴酒精、患上了恐慌症。
在心理療愈的過程中,他回憶起得不到父母肯定的童年。
不管他多努力,取得什麼樣的成績,父母總是會告訴他:
“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心理醫生問他,在自我懷疑時最想聽到什麼。
他想起了少年時期的一位足球教練,這個教練很會鼓勵人,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照看。
於是,他想象這位教練對成年以後的自己說:
“親愛的拉爾夫, 你一直都是個非常棒的小夥子。
你聰明、誠實、幽默,還樂於助人,所以放輕鬆,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
我喜歡你, 因為你就是你。”
原來我不需要優秀,也能被喜歡、被接受。
拉爾夫透過自我關懷的練習,重新找回了自信。
你可能很會照顧人,也很會安撫他人的情緒,但你可能並不擅長這樣對待自己。
所以,你覺得自己活得很吃力,也容易為了他人否定自己。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內在小孩,經常想象一下,他就在你的面前,渴望得到你的擁抱與祝福。
擁抱自己,告訴自己:
“我希望我能過得很好,我值得被關懷、並有能力獲得愛。”

深度工作


從成就感的細節中吸取能量
豆瓣高分日劇《晚酌的流派》中,主人公美幸是一家房屋中介所的金牌銷售,工作宗旨就是兩個保證:
保證工作時全身心投入,保證6點能準時下班。
除非店裡有特殊情況,否則美幸絕不加班,這是為了留出充分的時間,為當天的晚酌做準備。
包括充分的運動讓身體達到最佳飲酒狀態,趕在便利店打折時刻採購新鮮食材,最後精心烹飪,舉起酒杯,迎來一天中的圓滿。
很多人喜歡這部劇的原因,一是欣賞美幸為生活創造的儀式感,讓平凡的一天充滿向上的能量;
二是她讓人們意識到,全力以赴的生活,反而是一種更輕鬆的生活。
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
明明工作很多,卻總是在工作時忍不住偷偷刷手機,然後不得不把大量工作挪到休息時間。
結果是既沒有休息好,也沒有工作好,身心更容易疲勞。
想要真正地鬆弛下來,應該是像美幸這樣,保證每天的深度工作,然後留出時間為自己創造一件值得追求的事。
在《深度工作》一書中,作者提出深度工作是當今社會十分稀缺的能力。
它需要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別設計的慣例和固定程式,讓自己用最小的意志力進入高度專注狀態,並從中獲得滿足感。
在這日漸浮躁的世界裡,一個有深度的生活,才是優質的生活。
我們可以像美幸一樣,將一段時間一分為二,其中一段用於深度追求,像禁慾主義者一樣處理難題;
在另一段時間裡去做一些不需要太費腦力的浮淺工作。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和地點,試著一次只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充實地花掉一天”,這種感覺真的很爽。
普通人的生活沒有多少大起大落,我們需要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找到讓自己充滿能量的方法。
從今天起,從有成就感的細節中吸取力量,我們可以活得更驕傲、更通透一些。


武俠小說中有一句上乘的心法: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其本質就是:不受力。
年富力強且試錯機會多於生存壓力時,我們可能看不起這種“不受力”的狀態,會追求“他強我更強、他橫我更橫”的爽感。
可人生越往後,體力下降,顧慮增多,我們會逐漸發現:
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在乎。
你不必那麼“耳聰目明”,該示弱的時候就示弱,該抽身的時候就抽身,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塑造自己的深度生活中。
鬆弛又相對圓滿的人生,應該像樊登老師說的那樣:
“行所當行,做一些自己應該去做的事,跟隨自己的心流,去尋找人生真正應該獲得的東西。”
點個在看,跟各位書友共勉。

作者:許清歡。來源: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上帆書,聽懂好書!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