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方



/電影《我的天才女友》/
怎樣的社會是理想社會?
每個人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它可能表現為對一些不合理社會現象的簡單思考,比如,希望世界沒有飢餓、人人都能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人人都能過得幸福;也可能是對自己現有生活的不滿,比如,希望未來社會可以不用考試、不用去學校……
但我們很少思考的是:如何定義“好”“開心”“幸福”?為什麼我們想要追求公平、正義、平等?如何達到我們心中的理想社會?你願意為了安全、平等犧牲自由、個性嗎?人性在追求理想社會的過程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文學正是讓我們思考這些問題的絕佳素材。
烏托邦(utopia)是人們對理想社會的想象和描繪,在烏托邦中,人們遠離戰爭、不公 、痛苦,它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反烏托邦(dystopia)則是其反面,它和諧美滿的表面下隱藏著對人的尊嚴的踐踏、對自由的剝奪,甚至是飢餓、貧困本身。
追求烏托邦,最終卻走向了它的反面,我們在人類歷史中能看到很多類似的例子。反烏托邦文學是對烏托邦理論的反思,也是對複雜的現實社會的反映。
今天為大家推薦三本C計劃的孩子們呼聲極高、反饋極好,幾乎是讓他們愛不釋手的反烏托邦文學,也非常適合成年人閱讀。這幾本書,不僅有著精彩的情節,更有著深刻和啟發性的主題。
/點選觀看影片/

我要推薦的第一本書,《安德的遊戲》,也是我們C計劃寒假課L4的課程用書。
這本書的作者奧森·卡德,在科幻界有項獨一無二的成就:他在1985年寫的這本《安德的遊戲》及其續集《死者代言人》,連續兩年包攬了美國科幻文學最重要的兩個項大獎——雨果獎和星雲獎。《安德的遊戲》,也是他最有名、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卡德甚至以此為基礎,一口氣寫了十幾本書。這本書也有電影,我也很喜歡。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電影也可以成為吸引他們進入書中世界的鑰匙。
怎麼選拔這個指揮官呢?人類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最聰明、最有領導力的孩子,把他們送進太空中的戰鬥學校,學習戰鬥策略、進行模擬戰鬥,再從當中選拔最優秀的人進入指揮學院。而我們的主人公安德,就是被挑中的孩子。
這個故事讀起來,似乎是一個典型的爽文套路。在地球上,他就是那個弱小的、總被人欺負的孩子。等他來到戰鬥學校,他同樣面臨同伴的敵意、排斥、欺凌,面臨教官故意給他設定的難題。但他一路就像打遊戲一樣的打怪升級,戰無不勝,處處施展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最終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指揮官。
僅僅是這樣一個爽文,就可以讓孩子們讀得非常投入了。但如果孩子讀安德的遊戲,只讀到一篇爽文,難免就太可惜了。
在C計劃的課堂上,我們準備帶孩子們走向更深的討論,幫助他們看清這本書中的隱喻。安德在學校裡,面對霸凌和威脅,無人回應他的求救,他唯一的選擇,是暴力反擊,並致對手於死地,以徹底消除後患。如果你是安德,你會怎麼做?你也會作出和他一樣的選擇嗎?
那在太空中,當人類面對蟲族的威脅,我們是不是也只有一個選擇?也只能選擇預防性攻擊,先發制人於死地,徹底將蟲族滅族?

/電影《安德的遊戲》/
如果我們看到卡德寫作時的冷戰背景,就會非常清晰地看到,這個故事為我們設定的思想實驗,它絕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校園欺凌、關於成長的故事,這本書是在反思暴力、戰爭所帶來的傷害;在探討不同的文明之間應該如何和平共處;在探討衝突背後是否有溝通、對話的可能。
《安德的遊戲》之後,作者還有一本同樣獲得了諸多大獎和榮譽的續篇,《死者代言人》。奧森·卡德曾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講:之所以寫《安德的遊戲》這個故事,是為了給續作《死者代言人》做鋪墊。而《死者代言人》,對於如何化解文明之間的衝突這個問題,給出的思考更是深刻。此外,安德系列故事中還有一本《安德的影子》,從安德的一個好朋友的角度,講述了他與安德並肩作戰的故事。
《安德的遊戲》《死者代言人》和《安德的影子》,並稱《安德三部曲》。所以我們給孩子們推薦《安德的遊戲》這本書的時候,不用擔心他不喜歡讀,要擔心的是他太入迷,可能會一頭就扎進入到安德的宇宙裡了。然而,更廣闊的宇宙視角,一定會為他們重新審視生活中的煩惱,帶來更新的思考。
/點選觀看影片/

第二本書,《飢餓遊戲》,這是L6課程用書。我們整個L6寒假的主題,是反烏托邦。這種聲張平等、公正,反抗極權的書籍,往往也能引起孩子們深刻的共鳴。
關於《飢餓遊戲》這本書,你即便還沒有讀過,應該也聽說過由它改編的系列電影,也都是非常精彩。《飢餓遊戲》是三部曲,在C計劃的課堂上,我們和孩子們會一起讀第一部。但幾乎我們所有的學生,都會一口氣看完剩下兩部,還意猶未盡。
剛才我說到,我們L6的主題是反烏托邦。反烏托邦裡的烏托邦,至少看上去都是平等、富足、和諧的?這麼個等級森嚴、充滿壓迫的社會,怎麼能叫做烏托邦呢?
是的,如果我們站在12個區的人民的角度,恐怕沒人會嚮往這樣的國度。可如果你是凱匹特人呢?每天都生活在狂歡的派對中,痴迷於藝術時尚、聲色犬馬——對於沉醉於消費主義與快感刺激的現代人而言,這難道不是一個烏托邦?
不過,如果一個烏托邦的光鮮、富足,只能依靠壓迫、剝削其他群體而實現,這樣的烏托邦可能走多遠?如果你是被剝削的人,你會選擇反抗嗎?

/電影《飢餓遊戲》/
這本書的女主角,來自12區的女孩凱特尼斯,一開始並沒有想過反抗這條路。生活太沉重。父親因為礦難早逝,母親精神錯亂,她小小年紀肩負起養家重任,每天考慮的問題只有如何獵到更多獵物,讓媽媽和妹妹不至於被餓死。當她的妹妹被抽中參加飢餓遊戲時,她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替代她。但直到走向競技場的前一刻,她都只想著如何利用這場遊戲規則,盡最大努力活下來。
然而,正是在這場殘酷的遊戲中,她的反抗之心慢慢覺醒,成為一場逐漸席捲全國的反叛戰爭的標誌性人物。
凱特尼斯參加的這場遊戲,實在太精彩了。情節的設定是環環相扣、跌宕起伏。然而,在這場看上去血腥殘忍的相互殺戮背後,真正吸引著我們的,其實是那些可貴而美好的人性。
這個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同樣來自12區的男孩皮塔,真誠、善良、堅韌,為了贏得更多的投票和應援,他和凱特尼斯扮演一對情侶以滿足受眾嗑cp的心願,對外他們似乎是在做戲,但在行為當中,我們也一定也會捕捉到他們之間真情流露的瞬間,併為之感動;遊戲中凱特尼斯最重要的盟友,來自11區的小女孩露露,脆弱卻聰穎,她的存在和死亡,也將觸動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友愛、同情、悲憫、報恩……這些人性的美好,驅動著我們的主人公一往直前。但這些人性中的閃耀之處,能驅動我們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嗎?
當孩子們讀完《飢餓遊戲》的第一部,一定會迫不及待想知道之後還發生了什麼。凱特尼斯和皮塔最後在一起了嗎?他們將如何參與、領導這場反抗運動?最終的反叛成功了嗎?人們將建立起一個怎樣的新社會呢?
歡迎這個寒假,孩子們也能來到C計劃,和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烏托邦世界。
/點選觀看影片/
3、《記憶傳授人》

寒假思辨課L6的主題真的是非常精彩,另一本極其受孩子們歡迎的書,是《記憶傳授人》。這也是一個系列,基本是讀了第一本的孩子,沒有不入坑的。這本書前些年也被翻拍成了電影,《The Giver》,中間還有黴黴出鏡,主題曲非常好聽,一併推薦給大家。

/電影《The Giver》/
《記憶傳授人》設定的世界,非常有意思。這個烏托邦,是人類在經歷戰火、分裂、毀滅後,痛定思痛,重新構建起的社會。而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舊時代的人來說,這個社會實在是太新奇了:
這個社會,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規則和設定。例如——這裡沒有顏色,沒有音樂;如果你內心產生了情緒的波動,就會被安排吃一種藥片來消滅激情;當孩子成年後,家庭就會解散,老人會住到統一的養老院養老;所有人在說話時,都被嚴格地要求用詞的準確性……
隨著故事的展開,當我們逐漸熟悉這個新社會方方面面的規則時,一定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他們要這樣設定?為什麼這裡沒有傳統的家庭?為什麼不讓人們自己做選擇?為什麼要儘可能的讓人們在方方面面都保持一樣?——而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會在課堂上幫助孩子們去思考、討論的問題。
而這個社會,最特別的“終極”設定,則是關於記憶。人類的記憶中有太多的痛苦了,我們經歷過那麼多戰爭、那麼多災難、那麼多不幸,有沒有可能擺脫這些痛苦的記憶?但另一方面,記憶又是如此重要,我們需要從過去的歷史中吸取教訓、提煉經驗。於是,這個社會設定了“記憶傳承人”的崗位。
這個記憶傳承人,獨自一人承受人類的記憶,無論是痛苦的,還是美好的。當社群長老們需要這些記憶幫助他們做決策時,傳承人便根據他所擁有的記憶,提出他的建議。
當新一任記憶傳承人被選出後,老的傳承人就成為了“傳授人”——這也就是這本書的標題,記憶傳授人 的由來。記憶傳授人再將他擁有的人類記憶,傳輸給他的繼承人。
而我們這本書的主人公,12歲的喬納森,就在他12歲慶典這天,被選為了記憶傳承人。他也因此發現了很多社群的秘密,發現了太多被人們遺忘、忽視的真相,也不得不做出他人生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選擇——他要不要逃離、甚至推翻這樣一個看上去無比美好、和諧的烏托邦呢。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這些基於閱讀的討論,不僅僅是幫助孩子們去理解:記憶對於一個人、對於人類這個群體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們天然都向往著平等、和諧、穩定、安全,但我們願意在多大程度上為了這樣的一些價值,犧牲自己的個性、自由與激情?而這樣的犧牲究竟又意味著什麼?
我們究竟想要過一種這樣的生活?我們期待的社會,又應該更鼓勵哪些價值?背後又該如何平衡和取捨?
這本書,事實上是對我們價值觀的深思。
也期待你來到我們的課堂,去感受經典書本的魅力,感受思辨的魅力。
作者:藍方
編輯、校對:許栩
排版:番茄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
C計劃8年潛心打磨一門課
C計劃思辨直播課,以批判性思維和經典書深度閱讀為核心,幫助孩子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會選擇、負責任,適合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學生。
點選這裡檢視購買,越早購買,優惠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