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一組教師的照片。
照片中,只見老師們筆直、整齊劃一地站在教室門口。
如同酒店的迎賓一樣。

這是在幹什麼?
其實,這是老師在“侯課”。
教師候課制度引發爭議!
什麼是“侯課”?
候課,即等候上課。
指的是教師在預備鈴響之後就要在授課班級教室門前站好,組織學生有順序地進入教室,並提醒督促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說起侯課,相信很多老師都不陌生。
只不過之前是建議提倡老師在上課時提前到達班級。
而現在卻變成了不少學校的一項強制性措施。
山東聊城市某學校,要求:
教師必須堅持侯課制度,需提前2分鐘到教室。
上課晚到或提前2分鐘下課視為遲到或早退,每發現一次扣本人學年考核分0.2分。

蘭陵縣第八中學實行候課制度,要求:
教師課前三分鐘候課,預備鈴響,授課教師帶好教案、教具在教室門口等候。
做到候課時不遲到,候課時不提前組織上課,按鈴聲準時上下課。

其實,對於很多老師來說,提前兩三分鐘到教室已經形成了習慣。
即便沒有學校的統一要求,老師們不出意外也會照樣自律到崗。
但現在形成了強制性的措施,就變了味兒。
某網站上出現這樣一個問題:
“學校要求教師提前候課,連續上三四節課的老師就不能去廁所嗎?”

是啊,教師也是正常的人。
每個課間,學生需要喝水、上廁所,老師也同樣需要。
尤其是連著上兩三節課的老師,面對只有10分鐘的課間,還有提前三分鐘到教室候課的要求,這對於老師來說就是一個挑戰。
為了能按時候課,老師去廁所也要算好時間,甚至不能去廁所。

於是有的老師為了能夠準時侯課而不遲到,害怕因為去廁所而耽誤工作,甚至不敢吃早飯,只能在上完課後再補充點能量。
制定“侯課制度”容易,但有為老師考慮過嗎?
學校為何如此熱衷“教師候課制度”?
學校為何如此熱衷“教師候課制度”?
原因可以歸納為兩點:
一是出於安全考慮,防止學生課間追跑打鬧現象。
二是可以讓老師提前調節好狀態,也能夠讓學生提前穩定下來,以便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有利於教學成績的提高。
誠然,“教師侯課制度”有它積極的一面。
但消極的一面,同樣不可忽視。
第一、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課間休息時間就那麼十分鐘。
尤其是遇到連堂的時候,這段時間只夠喝口水喘口氣,整理一下教材教具。
時間本就很緊湊,再來個兩三分鐘的侯課制,上個廁所得爭分奪秒。
再說辦公室稍微離教室遠一些的老師,也得提前出發。
而老師也不得不隨時盯著時間,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等待鈴聲響。
如此一來,教師們的心理壓力不可謂不大。
第二、教師淪為了“服務員”。
這樣的侯課,看似非常正規。
但就如同照片中的那樣,老師們站得筆直,排成一行。
這讓老師看起來像什麼?就如同“門童”一般。
老師們就不怕學生笑話嗎?
背後的學生肯定都會議論的。
這讓學生如何尊重老師?
當教師越來越“服務員化”,師道還有何尊嚴?教育還能有未來嗎?
把教師完全置於“服務員”的位置,真的是不利於教育教學工作。
其實,我們並不是反對教師候課。
而是反對強制性的侯課。
尤其是反對像照片中那樣的侯課。
老師候課是真有必要還是形式主義呢?
第一、候課可以讓老師提前調節好狀態,上課鈴響後能夠快速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另外,不少老師在候課期間可以和學生聊聊天,有助於幫助老師更深入瞭解學生的情況,還可以有效拉進和學生的關係。
第二、老師候課也可以讓學生提前做好上課的準備,上課後能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對於那些愛學習的學生,老師候課也增加了他們向老師問問題的機會,也是有助於他們的學習的。
比如下課期間,經常就有學生來問我問題,這其實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氛圍。
第三、從安全形度來說,老師候課,學生在課間的嬉戲打鬧會收斂一些,不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即使出了什麼狀況,有老師在也可以第一時間處理,從而防止事件的進一步惡化。
候課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候課的形式卻不應該如此僵化,否則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就如同照片中的那樣,老師筆直地站在教室門口,在課間的過道上卻看不到一個學生,學生在課間也是繃緊了神經,根本沒有得到精神上的放鬆。
那麼這樣的候課真的能起到理想的作用嗎?我是持懷疑態度,不過這樣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方便學校領導的檢查。
侯課是有必要的,但形式主義的侯課卻應該被制止。
然而悲哀的是,候課已不是事兒,學校的形式主義幾近瘋狂氾濫。
@yhglll :
@陳愛娟:
如果是為了收心,適當的候課是有必要。但硬是把候課作為一項規定,似乎並不合適。一是教師們對上課都很自覺,第二,教師如果課多,前一節下課後,茶都來不及喝一口,就得匆匆趕往下一個教室門口,這樣反而會帶來壓力,效果適得其反!
@宋國萍:
@徐如松:
我贊成“候課”,自己在一線當老師時也經常候課。“候課”從小處講,可以抵制前一位老師“拖課”;從大處講,可以瞭解更多的“班況”,也可以督促學生做好下一節課的準備,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形式主義教不出優秀學生,
做不到真正的教書育人!
教師的職責是什麼?
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回答:教書育人。
確實,自古以來,教師的職責都是如此。
但如今,我們卻不得不承認,教師這份職業“變味”了。
不管是“教師侯課制度”,還是“班主任坐班制”,亦或是“教師化身文明勸導員”等等,其本意固然是好的,卻加重了老師們的負擔,也讓教師地位越發尷尬。
老師們的教育熱情,就這樣一點點被扼殺掉。
一位教師說出了心裡話:
“當學校要求老師拍照片、錄影片,什麼工作都要留痕時,我只覺得裝模作樣,毫無意義。”
“當學校要求學生和家長配合‘造假’,填寫各種迎檢評優所需的材料時,我只怕會誤人子弟。”
為人師表啊!上行下效啊!
鼓吹形式主義的不正之風,如何教誨孩子誠實做人、踏實做事?
再不好好整頓形式主義,
恐怕會對孩子的正常身心造成摧殘,對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嚴重破壞!
看看教體局給學校下發的通知吧:
形式主義,讓校園失去應有的活力!
教師的淚水,卻灼傷了學生的前程!
李鎮西校長曾大聲質問:
“是誰榨乾了教師的激情?是誰摧毀了教師的理想?”
是形式主義。
教育應該是簡單的、純粹的、踏實的。
學校需要安靜,教師需要安心,孩子需要安穩,如此,教書育人才能發生。


長按上圖 進入讚賞
美文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