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請規劃這件事越來越有挑戰了。經常聽到家長頭疼地表示:
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這樣的履歷非但不稀有,反而已經爛大街了。
申請材料同質化,是因為競賽和背景提升捲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高度,但很多時候,非但沒能造福學生,還讓他們做了無用功。
所謂的高階競賽和活動人滿為患,反而是稀釋了含金量。更有甚者,公信力也變得堪憂。
家長眼裡閃閃發光的活動列表,很可能是招生官眼裡“公式化爬藤”的產物,他們一眼都不願意多看……

有什麼規劃和破局的方法嗎?
前段時間,“爸爸真棒”直播間請來了三士渡教育學術合夥人侯鎦老師,分享了關於申請規劃的看法。
侯老師曾在美國四個州的不同中學就讀,DIY申請錄取康奈爾,最終全獎入讀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而他輔導的學生遍佈MIT(4年3枚)、賓大(連續3年錄取,1枚沃頓)和康奈爾(連續3年)等;今年早申,三士渡也收穫了普林斯頓(1)、MIT(1)、斯坦福(3)、耶魯(2)等名校offer。
在直播間,關於“在申請時打破常規”這件事,侯老師說了很多大實話,比如:
我們把分享的乾貨整理成文,與讀者們分享。


沒有競賽,也可以申請進Top30
大部分學生,不用參加任何競賽,也是可以申請進前30學校的。重點在於,透過活動顯示出對專業的探索和熱情,有明確的主線。
有兩個案例可以說明這一點:
來自民辦高中國際部的Y同學,託福107,SAT 1520,AP 1門(微積分BC,4分),在沒有任何競賽的情況下,錄了NYU的性別研究專業。

■ 標紅的為需要花錢的活動,其餘為免費,下同
但她的履歷中,有兩點非常突出:一是來到藏區的孤兒院幫扶並拍攝了紀錄片,二是華⻄醫院生物治療實驗室兼職助理,參加了一些文獻的翻譯和寫作。這些經歷寫到文書裡,是非常有可信度的,而且招生官也能看到是下了功夫在研究性別的議題。
來自美高的PJ同學,SAT 1590,AP 7門,在沒有獎項和大活動的情況下,從一所不好的美高,ED輪錄取了萊斯大學生物化學專業。他的殺手鐧是選修了社群大學非常難的課程。

PJ同學所在的美高,無論是教學還是活動資源都不好,過去五年沒有畢業生進藤校。雪上加霜的是,家長帶著他在11年級下學期找到侯老師的時候,已經錯過了各種夏校的報名節點。
侯老師給他的建議是:透過學習當地社群大學最難的化學課,凸顯自己對學科的熱愛。這種路徑是有先例的,一位內蒙古包頭的學生,就是因為學習了很難的線上課程,錄取了MIT。
選課和上課,都非常不容易。PJ同學得先寫郵件向社群大學申請,因為這門課是面向大學生的。他在郵件中說明了意圖並證明有能力後,才獲得了資格。他花費了大量精力,作為班裡唯一的高中生,最終獲得了第一名的成績(第二名是來自範德堡大學的學生)。PJ還順利拿到了老師的推薦信。
這樣的經歷是獨一份的,要學術熱情有熱情,要能力有能力,再加上還是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完成的。綜合起來的含金量不亞於頂級競賽。萊斯的錄取反而水到渠成了。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目標是衝藤,那麼競賽是非常重要的,但競賽成績不一定要Top,其他軟實力的證明同等重要。
侯老師舉例說,一個進MIT的CS專業的女孩,USACO競賽都沒到鉑金,文書對競賽也只是一帶而過。她文書最好的內容,是就自己跳舞的經歷,把編舞和程式設計進行了巧妙的對比。


很多家長,花了很大代價,把孩子的活動列表打造得滿滿當當。但在招生官眼裡,這就是“虛胖”,只能證明你有一個好爸爸。
一般10個活動,花錢的專案佔2-3個就可以了。而且,免費的活動,要是能夠與專業和成長的主線結合,也可以是打動招生官的利器。
比如Y同學去醫院做實驗室助理,是侯老師幫忙安排的,最後的成果雖然沒有發到頂級期刊上,但是頗受認可。更重要的是,活動幫助同學拓展了對性別研究專業的理解。
又比如去藏區幫扶,它既能展現社會參與感和領導力,也能夠與專業結合。Y同學把藏區的經歷拍成了紀錄片,並且在水滴籌上發動眾籌,幫助藏區孤兒院募捐;
另外一位M同學,透過這個活動展示的特質就更多了。

■ 9項活動中,只有2個是需要花錢的
-
她是以“發起者”的身份參加了藏區的幫扶(帶著Y同學一起去)——這是領導力的體現;
-
她在藏區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為孤兒院的孩童進行心理疏導——既是與專業相關的實踐(她申請的是心理學),又體現出了人文關懷。
-
活動也成為了文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在文書中提出了一個核心論點:心理健康需要藉助現代商業化的力量去實現。最終,M同學錄取了全美排名第六的JHU心理學專業(還獲得過劍橋心理學的面邀)。

選擇夏校,
不要被“哈耶普斯麻”的光環迷惑
有些需要氪金的夏校,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但是在選擇夏校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
👉首先,不要被“哈耶普斯麻”的光環迷惑。
侯老師提到,哈佛沒有值得去的夏校。很多同學去了以後才發現,授課的是學校的博士生而非教授;耶魯的話,天體物理學夏校是非常好的,YYGS和Writers' Workshop還行,其他就比較一般了。

好夏校有標準嗎?也是有的——那些錄取率在15%以下的夏校,都是非常優質的,但也不要盲目衝著名氣去申請,比如想學心理學,那就沒必要去卷化學的夏校。
👉這也是選擇夏校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地方:要考慮與自己大學申請專業的匹配情況。
侯老師給出了一些具體專業方向的夏校建議——
賓大沃頓商學院管理和科技夏校(M&TSI)是最好的選擇。這個夏校,一度能有30%的學生最後被賓大錄取;
賓大沃頓LBW商業領導力夏校。前文錄取JHU心理學的M同學,就把在LBW學到的內容寫進了文書。

MIT的RSI(MIT 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是STEM方向最知名的學術型夏校之一;
賓大的ESAP(Engineering Summer Academy at Penn)。侯老師覺得,十年級要是能申請到,那麼兜底也可以進Top20了;

最好的是The Summer Science Program(SSP),中國大陸一年可能也就2個錄取;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SRA(Summer Research Academies)和RMP(Research Mentorship Program);前者是後者的初級班,如果十年級能去SRA是非常棒的;

■ SSP夏校

打遊戲也可以進名校,
關鍵是在孩子的興趣上加以引導
在為孩子規劃的時候,家長容易變得功利: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這就本末倒置了。事實上,完全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來規劃,哪怕是孩子喜歡打遊戲,也是可以圍繞興趣來做文章的,關鍵在於思路是不是開闊。
拿打遊戲來說,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是不是可以學一些互動設計?可不可以搗鼓一下深度學習模型Stable Diffusion?很多家長可能不知道,有夏校專案就是關於遊戲的,那就是CMU的National High School Game Academy……

侯老師提到,以前有一個喜歡打遊戲的學生,論文研究的是《黑神話:悟空》這個國產現象級遊戲,裡面提到了很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包括山西的古建築等。
還有喜歡K-pop的學生,最後寫出了與女權主義相關的文章,研究的是K-pop對女性藝人的剝削和壓迫。從興趣開始,研究深入到了傳播學和社會文化的領域。
尊重孩子的興趣,並幫助他們進行延展,那麼呈現出有差異化和獨特性的申請材料其實並不困難。


如何讓孩子做“房間裡最有趣的人”?
侯老師經常和學生說的一句話是:要做房間裡最有趣的人。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不是要做聲量最大的那個,而是有想法、能聊深度、並且幽默風趣的。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最有趣”呢?從家長的角度,可以做兩件事。
👉第一是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閱讀量的多少,是會產生決定性區別的,不管是平時的談吐還是寫申請文書。想要申請Top大學,人文底蘊必須得有,哪怕是理工科學校也是如此。MIT和加州理工,今年文書的要求非常多,涉獵的面也很廣。
👉第二,如前文所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並幫助延展。
要是開啟思路,會發現,能做的延展其實有很多:

按照事情和能力的遞進,侯老師把構建活動列表這件事分為5步。
前面大部分提到的內容,都屬於前兩步,包括國內的各種實踐和國外的夏校專案。
第三步的領導力,並不是說要達到一呼百應的規模,哪怕組隊組團,也是可以體現的,比如帶著兩三個小夥伴一起鑽研課題或者搞競賽。

如果能做到第四點,比如前文提到以“發起者”身份帶著同學一起去藏區孤兒院的M同學,已經可以說超過80%的同齡人了。它能證明你的規劃已經非常清晰了,而且做的內容是有深度的,因此才能自我發起去搞原創性的活動。
至於成果展示,在有公信力的高中,老師的推薦信是非常受認可的,公信力遠遠超過在外面活動的推薦。你在外面活動風生水起,但校內都沒有提及領導力的推薦,招生官肯定會懷疑的。另外,社交媒體的展示也越來越重要。
如果要總結孩子的申請乃至成長的關鍵,侯老師給了一個關鍵詞:“以終為始”——想清楚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倒過來拆解每一步,這樣才能走得踏實和長遠。
👇掃碼新增小助手👇
限時領取本場侯老師講座回放
聽更多精彩內容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