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敢攤開講?京東美團大戰,跟兄弟無關

14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多算賬,少綁架。
這兩週,京東和美團在外賣行業展開大戰,你來我往,又是公告檄文,又是火鍋喝酒,看得眼花繚亂。
我們寫了幾篇文章,認為京東在自己腹地被美團閃購偷家,被迫在美團腹地外賣行業開闢新戰場,這是一個商業戰,卻用了輿論戰的打法,效果就是兩邊股價大跌,兩敗俱傷。
大佬揣著明白當糊塗,使用者更是群情激憤,但明眼人知道這種打法不太對,因為有一個核心的問題:
沒人願意攤開講。
這個核心問題就是:
騎手的待遇。
很多網友都認為,一方把騎手當兄弟,一方把騎手當冤種。
其實,好多年前就討論過了:
這是外賣商業模式的問題,跟兄弟沒什麼關係
回答一個問題就夠了:
你願意為外賣的人工成本付費多少?
人工成本有兩塊:
勞務費+用工費。
勞務費就是配送費,目前看,一單在3-4塊。
剛好美團也在香港開業務了,香港騎手一單賺多少?
我看了下分享:
一單30塊的運費,全部由買家承擔
而國外的話,我問了DeepSeek拿到的資料:
美國騎手一單可以賺10-15美元,其中包含5%的小費。
換回到國內:
消費者願意為提高騎手待遇,多付一些配送費嗎?
再來說第二部分,用工費。
按說要企業來承擔,看個數據:
京東給騎手每年交的社保成本是4.4萬,京東把個人部分也包了,所以比較高,當然三四線肯定低一點,我們取個整一個騎手一年社保費用是4萬。
兩家主流平臺外賣騎手一共有1500萬,其中美團有100萬名高頻穩定的騎手,按照比例換算一下全國有200萬高頻穩定騎手,如果網友不較真的話,兼職不穩定的騎手就不交社保了。
那一年的社保成本是:
800億。
我們來看美團和餓了麼一年的淨利:
232億+244億=476億
都不夠給核心騎手交社保的,如果把社保降一半,剛好夠交社保,那麼不賺錢的公司自然開不下去。
那這部分成本誰來承擔,平臺承擔嗎?平臺和消費者一起承擔嗎?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是消費者承擔,給消費者漲價。
800億的成本攤到每一單裡,消費者答應嗎?
所以有答案了:
不管是配送成本,還是用工成本,最終都要消費者願意付費才行。
如果消費者願意每單增加5-10塊錢成本,就萬事大吉了,如果不願意,外賣行業就不存在了。
當然,有人說,外賣沒有也很好,這就沒法聊了,說這種話的又不是騎手,也不一定是外賣的高頻使用者。
現實是:
不可能啊。
為什麼不可能?
因為消費者負擔不起。
為什麼消費者負擔不起,而香港和歐美的消費者就負擔得起?
這不就是發展模式和發展階段的問題,這不就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源所在嗎?
這跟為什麼當下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一樣的,接下來還用說嗎?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行業或者企業的問題:
你的消費者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你的經濟活動建立在低成本的人工之上,外賣行業只能這麼搞,否則大家都沒得玩。
雖然成本打不平,可是需求很旺盛,怎麼辦?
商業模式變通,全職改自僱,再加一些兼職。
這個模式能行得通,說明有關部門是認可的,因為可以帶來1500萬的就業而且自僱是可以自己選擇是否繳納社保的。
近年來,國家一直鼓勵騎手自己繳納社保。
很多人搞不懂,自僱是這種發展階段折中權衡的用工模式,即保證了就業,又減少了成本,使得外賣行業可以跑下去,否則就沒有這個行業了。
這不是你喊兄弟就能解決的:
某企業一次招10萬名全職,相對於1500萬,150分之一,沒什麼意義,而且它旗下也有百萬兼職騎手,這個很多人好像不知道,為什麼不一次性轉成全職,因為根本搞不下來啊。
最後:
只能靠數以億計消費者才能負擔,需求上去了,消費者有錢了,人均月入2萬了,還在乎每單多出5-10塊嗎,這事就解決了。
這不就是發達國家的情況嗎?
根子在大家要有錢,現在的問題是:
一群人喊打喊殺,要把這個折中的商業模式給打沒了,反而會導致更多人賺不到錢。
按照這種搞法,不只是外賣行業:
2億人的靈活就業也不存在了。
希望這次大戰,適可而止吧,現在已經兩敗俱傷了。
把問題交給時間,困難要在發展中解決的,而不是一味道德綁架。
我相信隨著新舊動能轉換,都會慢慢改善的。
就這樣。
接下來要救誰,不是房地產?
重磅會議在即,各種前瞻,各種訊號,還有人喊出救樓市,不過最近兩天密集的政策,看出點跡象:
要救的其實是它?
可以繼續閱讀:接下來要救誰?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憋了三個大招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情況比較罕見

500個點贊局勢
接下來最關鍵

閱讀10萬+   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