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騎手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這一方案是對零工經濟勞動者保障的突破性探索,也嘗試為全球靈活就業社保體系提供一個“中國解法”。
在中國,每天有數百萬騎手穿梭於城市的街道,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顧客手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僱員”,而是靈活就業者——沒有固定勞動合同,收入按單計算,來去自由。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他們的社保怎麼辦?
今年4月,美團在江蘇南通和福建泉州悄然啟動了一項試點:對當月收入達到就業地相關繳費基數下限,且近6個月有3個月滿足該條件的騎手,美團以相關繳費基數為基準,補貼50%的費用。
試點採用補貼方式,是為了更適應騎手工作靈活自由、過渡性強的特點,覆蓋更多騎手。這並非簡單的企業福利,而是一場關於中國靈活就業者社會保障的大型實驗——如何在“靈活”與“保障”之間找到平衡?並且最終覆蓋到全國百萬騎手?
這個方案“無前置資格限制、無參保地點限制、無時長單量限制、無跑單型別限制”,具備開放普惠、自主選擇、靈活彈性和覆蓋面廣四大特點。目前方案已向試點地區全部騎手開放,並將逐步覆蓋全國。
如何在“靈活”與“保障”之間找到平衡,並不容易。這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在此之前,美國加州《AB5 法案》和西班牙《騎手法》受挫,就是因為強行將零工轉為全職,會提高市場交易成本,抬高靈活就業的門檻,讓更多勞動者失業。這更說明外賣騎手保障需要的不僅是“美意”,還要更契合實際的“良法”。
為了讓更多騎手可以自己選擇上不上社保,在哪裡上社保,美團的補貼方案沒有設定“全職”等資格門檻,沒有跑單時長或單量要求,而是隻要騎手滿足“穩定跑單”的基礎條件,達到當地社保繳納最低基數,就可以自動獲得補貼資格。美團試點是在政策彈性中尋找保障最大值。這是一次從試點到普惠的長征。
1
我們不妨先看一下美國加州《AB5 法案》和西班牙《騎手法》。
美國加州《AB5 法案》於2020年1月1日開始實施,它傾向於將提供有償服務的勞動者分類為僱員,要求企業採用 “ABC 測試” 來證明勞動者是獨立承包商,否則將其認定為僱員。
該法案影響了上百萬自由職業者。許多企業因難以滿足 “ABC 測試”,選擇減少或停止使用自由職業者。如Vox等企業開始大規模解僱,音訊轉錄平臺rev則移除了所有加州轉錄員,一些自由職業的翻譯、編輯等收到公司郵件要求提供更多證明檔案,很多人因無法滿足要求而失去工作機會。
美國加州《AB5法案》對勞動關係的強制認定,陷入“一刀切”困境,導致Uber、Lyft等平臺用工成本激增(企業需按正式僱員對零工承擔社保、醫保等福利),這個成本黑洞將使客單價上漲40%,或如巴克萊銀行測算其成本增加25%導致平臺破產。
強推的結果是市場反噬,最終加州透過公投允許網約車司機保持“獨立承包人”身份,宣告改革失敗。

西班牙《騎手法》出臺時間略晚,於2021年5月頒佈,它確立了外賣平臺領域的勞動關係推定規則,要求實行全面合同制,間接僱傭的騎手全部和平臺直接簽訂勞動合同。
《騎手法》對外賣平臺的影響很大,由於承擔不了與所有騎手簽訂勞動合同帶來的額外支出,英國“戶戶送”在法案生效前就宣佈退出西班牙市場。優食和即食也面臨較大成本壓力,格洛沃則開始增加對國外市場的投資,收縮在西班牙國內的業務。
激進的《騎手法》展現了驚人的破壞性,在全面合同制衝擊之下,平臺被迫收縮業務,騎手反而因崗位減少開始抗議政策。另一方面,平臺透過漲價(如西班牙外賣配送費提高30%)維持利潤,消費者與騎手雙輸。
關心則亂,適得其反。
自由是一個複雜且多維度的概念,很難簡單給出一個絕對的結論。美國加州《AB5 法案》和西班牙《騎手法》都是為了保障勞動者權益,但在實施過程中,對就業市場和企業經營產生了與預期相反的影響,這也反映出在保障勞動者權益和維持企業運營、市場活力之間需要尋找平衡。
與加州AB5法案、西班牙《騎手法》的剛性改革不同,美團方案透過“自願參保+精準補貼”,在勞動者權益與市場效率間找到動態平衡。
相比之下,它更像是一種“中間道路”創新,它是溫和的試探——既不完全放任,也不強行改造。它不要求騎手在靈活和社保之間二選一,要麼全要、要麼全舍,而是在騎手照常跑單的情況下,給騎手一個新的“可以上社保”的選擇。
這場實驗才剛剛開始。它的成敗,或許將決定中國靈活就業者的未來。
2
回到中國的騎手社保制度探索。
中國靈活就業群體數量有2億之多。外賣騎手職業過渡性較強,他們的社保覆蓋率和對勞動保障的訴求,與傳統用工模式下的全職員工有較大不同。若強制企業按傳統“五險一金”模式參保,成本將陡增,最終可能導致崗位減少或騎手收入下降。
外賣行業依賴“波峰波谷”訂單波動,強制全職化將破壞動態平衡(如惡劣天氣訂單激增需臨時增派騎手)。美團方案允許騎手“來去自由”,保留靈活用工優勢。這是零工經濟的核心邏輯。
考慮到我國國情,騎手社保方案設計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普惠,即透過“給補貼、降門檻”等將更多騎手納入社保大網,而不是讓社保成為少數人的專利。

參照此前各地試點的靈活就業參保補貼政策,以“參保補貼”的形式既能激發更多騎手參保的意願,又能減輕騎手具體參保的負擔,是當前較合理和穩妥的方案。
這是一種“廣覆蓋”策略,同等資金下,“參保補貼”模式覆蓋人數是傳統五險一金的3.63倍,相當於兜底一位騎手五險一金的錢,可以補貼約四位騎手的養老保險。
這一方案最大的特色是站在騎手視角設計。騎手可自主選擇在戶籍地或工作地參保,平臺補貼不受地域限制。這一政策回應了騎手群體“跨省流動就業佔比40%”“返鄉養老意願強”的現實需求。例如,四川籍騎手高鵬計劃未來在老家領取養老金,而試點允許他在泉州工作期間選擇戶籍地參保,避免“大城市繳費、小城市低待遇”的矛盾。
方案將騎手個人月均支出控制在500元以內,切中72.3%騎手“只願繳納500元以下”的心理預期。研究顯示,若按照傳統用工模式參保五險一金,近四成騎手可能放棄社保。而據美團的試點資料,補貼後站點80%騎手可立即獲得資格,預計全國覆蓋超百萬騎手。
美團試點方案以“無前置資格限制、無參保地點限制、無時長單量限制、無跑單型別限制”為核心,打破了傳統社保的剛性框架。
騎手只需滿足“近6個月有3個月收入達繳費基數下限”,即可獲得平臺50%的參保費用補貼。例如,泉州騎手月繳886.6元養老保險費,美團補貼443.3元;南通騎手月繳975.8元,補貼487.9元。這種設計精準匹配了騎手流動性強、收入波動的職業特徵。
3
之所以選擇從養老保險開始試點,也是基於對騎手需求的一線調研。
美團已於2022年7月開始試點新職傷(即工傷保障)。7省市,超過600萬騎手,逾14億元保費……這個數字還只是一個開始,年內新職傷將擴圍至全國17個省市,未來覆蓋全國,實現每單必保、每人必保。
解決了工傷保險問題,美團目前已將排在第二位的養老保險,作為騎手新一輪社保試點。
從2022年“新職傷”試點到2025年養老保險擴容,美團採取“試點-評估-推廣”路徑,避免西班牙式的激進震盪,充滿漸進式改革智慧。
這也是對人社部“勞動三分法”精神的落地——將不完全符合勞動關係的騎手納入保障體系,而非強行套用傳統僱傭框架。
加州AB5法案與西班牙《騎手法》的失敗,揭示了零工經濟權益保障的深層矛盾——剛性制度難以適配彈性市場。
美團的探索則證明:在勞動者尊嚴與商業效率之間,存在一條“漸進改良”的中間道路,透過政策激勵而非強制、企業讓利而非犧牲、多方共擔而非單邊施壓,實現社會公平與市場活力的共生。
這種“中國解法”更大的價值在於,從制度設計上遵循公平原則,讓每個穩定跑單的騎手都有選擇的權利。當下的社會,機會公平比結果公平更重要,和“給1萬騎手兜底五險一金”相比,讓“百萬騎手有基本養老保險”才是更要緊的事。當我們在談論降低騎手參保門檻,說的是激發更多騎手的參保意願,當我們在談論社保覆蓋更多騎手,說的是讓更多人可以自由選擇。
美團試點與加州、西班牙等地的“勞動關係化”改革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因導致崗位減少、平臺退出而失敗,而中國的“自願補貼”模式試圖在勞動者權益與市場效率間尋找平衡。
當零工經濟成為全球常態,社保制度必須像零工一樣靈活。
中國正在書寫零工經濟社保的新篇章——它的核心不是完美方案,而是讓更多人擁有選擇的權利。“有選擇,才有尊嚴。”
從養老保險補貼試點切入,是在零工經濟與傳統保障體系間架設“適應性橋樑”。這種“漸進改良”,是一次規模更大的社會實驗,也是一次極具東方智慧的創新。
已開快捷轉載,文章可自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