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達成15%關稅協議,“嚴重損害歐洲利益”

2025.07.28

本文字數:2113,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陳璽宇
美國和歐盟的關稅談判終於有了實質進展。
據新華社訊息,英國時間27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位於英國蘇格蘭南艾爾郡的特恩貝里高爾夫球場共同宣佈,美歐達成新貿易協議。
在與馮德萊恩舉行非正式會晤後,特朗普透露了新協議的部分細節,包括美國將對歐盟輸美產品徵收15%的關稅,歐盟將新增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並將購買美國軍事裝備,還將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
哪些重要內容?
根據特朗普和馮德萊恩公佈的資訊,美國將對歐盟出口美國的大多數商品統一徵收15%的關稅,包括汽車、半導體和醫藥產品等。這一15%的關稅水平被稱為“基準關稅(baseline tariff)”,適用於“絕大多數歐盟出口”。
這一稅率顯著低於特朗普此前30%的關稅威脅。特朗普曾警告若無法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美方將對歐盟商品徵收30%關稅。
不過15%的關稅水平仍高於歐盟原本尋求的“雙零關稅”目標,即雙方商品實現關稅清零。對此,馮德萊恩表示,“15%不容低估,但這是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好條件”。
根據協議,歐盟作出重大讓步:歐盟不會採取報復措施,並繼續按照現有條款對美國商品開放,未來幾年將從美國額外採購總計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如液化天然氣等),並對美追加6000億美元投資。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美歐雙方尚未釋出完整的協議文字,雙方對部分細節的解讀也存在不一致之處。比如,特朗普表示將對歐盟的鋼鐵和鋁產品維持50%的高關稅水平,而馮德萊恩表示這一稅率將會下調,並被配額制度所取代。
馮德萊恩還表示,15%的稅率同樣適用於半導體和醫藥產品,但雙方將不會對飛機及其零部件、某些化學品、部分仿製藥、半導體裝置、某些農產品、自然資源以及關鍵原材料徵收關稅。此外,針對烈酒產品的關稅安排仍未最終確定。
金融市場反應如何?
訊息公佈後,金融市場反應趨於謹慎樂觀。
歐元匯率應聲上揚,在協議宣佈後一小時內,歐元對美元小幅上漲約20點,對英鎊和日元也有約20點的升值。市場人士認為,美歐達成協議至少暫時消除了貿易衝突升級的不確定性,將為企業經營和市場情緒帶來一定程度的穩定。
美國投資機構Cherry Lane合夥人裡克·梅克勒(Rick Meckler)稱,美歐協議內容與此前美國日本達成的框架協議類似,投資者對此反應正面,如同歡迎美日達成協議時的態度。
也有市場人士提醒,仍需關注協議的後續落實情況。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供應鏈諮詢公司Tidalwave Solutions高階合夥人江凱明(Cameron Johnson)稱,新協議為未來的進一步談判奠定了基礎,並緩解了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但“由於缺乏具體的時間表,目前難以判斷這些承諾最終會如何落實”。
對美歐貿易有何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15%的美方基準關稅生效後,歐盟對美出口成本將上升,這可能在中期內抑制部分歐洲商品——特別是汽車等製造業產品——的對美出口。
以汽車行業為例,德國是歐盟汽車出口大國,特朗普宣佈加稅前,其對美乘用車出口關稅僅為2.5%,提高到15%關稅後,德系汽車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受損,銷量或將下滑。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安德魯·肯寧漢(Andrew Kenningham)估算,15%的關稅將使歐盟整體GDP增速下降約0.3%,其中出口導向型的德國受影響更大,而法國、西班牙等內需型經濟體所受衝擊相對較小。
對於美國而言,新協議有助於縮小長期存在的對歐貿易逆差。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資料,2024年,美國對歐盟貨物貿易逆差為2356億美元,同比增加12.9%。協議簽署後,歐盟承諾的大規模能源採購和對美投資將顯著增加美方出口和資本流入,有助於“再平衡”美歐貿易。
馮德萊恩也表示歐盟鉅額的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必須得到重新平衡”。美國供應商預計將直接受益於歐洲新增的需求訂單。例如,美國液化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出口預計大幅攀升,填補歐盟能源採購中的相當比例。
美國軍工企業也有望向歐洲出售價值數千億美元的軍事裝備,有望提振國防工業的銷售額並帶動就業增長。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相關行業可能面臨產能提高和投資擴張的機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美方對歐盟進口產品徵收15%關稅也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將承擔更高的進口成本。有經濟學家表示,這一關稅水平預計將推高美國國內物價,對通脹帶來上行壓力。
各方作何評價?
德國總理默茨在一份宣告中表示,新協議避免了一場貿易衝突,否則將對德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及其龐大的汽車行業造成沉重打擊。
但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Bernd Lange)表示,他對此“強烈不滿”,因為這一協議遠未達成平衡,而且承諾的6000億美元投資可能會以犧牲歐盟自身利益為代價。
德國批發與外貿協會(BGA)主席迪爾克·揚杜拉(Dirk Jandura)則形容該協議是“痛苦的妥協”,對許多德國出口企業來說甚至是“生存威脅” 。他呼籲歐洲應汲取教訓,“將過去幾個月視為一次警醒(a wake-up call)”,加快推進貿易伙伴多元化戰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媒體分析認為,這場長達數月的對峙最終證明,歐盟缺乏與美國對等博弈的籌碼,不得不接受一個“次優且明顯有利於美方”的結果。
微信編輯 | 七三
第一財經持續追蹤財經熱點。若您掌握公司動態、行業趨勢、金融事件等有價值的線索,歡迎提供。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
推薦閱讀

多個“新大學”首年招生分數線直超985高校,原因何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