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終於發脾氣了,“如果美國想打仗,那就打”

► 文 觀察者網 王一 
歐盟原以為與美國達成一項關稅協議已近在咫尺,如今卻被迫在為潛在的貿易戰“準備彈藥”。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20日報道稱,瞭解會談情況的人士透露,美國官員上週告訴歐盟貿易專員,特朗普總統預計將要求歐盟做出更多讓步,包括接受對大多數歐洲商品徵收15%或更高的“基準關稅”。
報道稱,這一訊息令歐盟措手不及,此前歐盟已在努力推動一項協議,將關稅維持在10%,這一水平對部分歐盟成員國來說已是艱難的妥協。最新的談判進展促使一向對美國報復採取鴿派立場的歐洲最大經濟體和最大出口國德國,也改變了態度,轉而像法國那樣支援更具對抗性的立場。
知情人士稱,德國已要求歐盟委員會準備新一輪針對美方的反制措施,除了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之外,還要準備包括數字服務稅、限制美企進入歐盟公共採購市場等手段來反擊。
“所有選項都擺在桌面上。”一位德國官員18日對該報表示,儘管仍有時間達成協議,但“如果他們想要戰爭,他們會得償所願”。
特朗普12日已致函歐盟,將把關稅提高至30%並於8月1日生效,這一稅率高於4月時首次提出的20%。同時,歐盟還承受著美國高達50%的鋼鋁關稅以及25%的汽車關稅。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已六次飛赴華盛頓就關稅問題與美國官員進行磋商,還多次透過電話和簡訊與美方溝通。歐盟一度表示願意降低對美關稅,並提出購買數百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和先進半導體產品來交換,但收效甚微。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對與歐盟達成協議持樂觀態度。他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一檔節目中表示,“我相信我們會達成一項協議,這對美國將是偉大的勝利,因為總統始終站在美國一邊”。
儘管盧特尼克如此表態,但知情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即使是一直敦促快速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德國官員也不再認為這是最有可能的結果,尤其是當謝夫喬維奇上週從美國回來後,越來越多的成員國對此前景感到悲觀,希望歐盟對美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據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謝夫喬維奇18日向歐盟官員通報了近期在美的談判情況,兩位瞭解會議內容的人士稱,他做出了悲觀的評估。
一位歐盟外交官對《華爾街日報》表示,雖然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堅持雙方達成10%的關稅是有可能的,但盧特尼克認為稅率應該更高。
知情人士稱,謝夫喬維奇離開時的理解是,美國暗示將徵收15%或更高的關稅。他還被告知,美國對歐盟汽車行業的關稅預計將保持在目前25%的水平,藥品關稅可能會以100%的稅率徵收。
在此之前,只有法國和一些國家支援對美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而德國等國則傾向於尋求一項快速的臨時關稅協議。
但最新的發展讓德國轉變了態度。一位瞭解情況的官員對《華爾街日報》透露,德國領導層原以為特朗普30%的關稅威脅信只是最後一刻的討價還價,而在上週得知美國官員要求歐盟接受更高的關稅且不為其經濟命脈汽車行業提供任何豁免後,他們終於發脾氣了,態度徹底轉向支援報復。
德國汽車停放在碼頭等待出口到美國。 路透社
該報稱,德國18日暗示,他們或會支援歐盟動用反脅迫工具(ACI)來對付美國。這是一項從未被使用過的工具,允許歐盟委員會透過一系列貿易和投資限制來反擊經濟欺凌行為。
歐盟官員將該工具視為歐盟最強大的貿易武器,也是最後的手段。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月早些時候表示,該工具是為緊急情況而制定的,“而我們還沒有達到這一目標”。
美媒認為,隨著德國表態,這種評估可能會改變。知情人士稱,歐盟委員會正擬定一系列可透過ACI實施的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數字服務徵稅、限制美國企業進入歐盟的公共採購市場等舉措。
除此之外,歐盟早已準備好兩輪關稅反制清單,合計涵蓋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從花生醬、威士忌到飛機的各類美國商品。雖然這些清單尚未生效,但可在必要時迅速啟動。
美媒分析稱,歐盟仍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不打算在8月1日的最後期限之前發起任何報復。歐盟準備ACI並不一定意味著該工具最終將被部署,但他們可能正在為一場戰鬥做準備,而這場戰鬥或許會給雙方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商貿往來帶來沉重打擊。
根據歐盟的資料,目前歐美之間每日雙向貿易流動超50億美元。這一貿易關係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佔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的近30%,並貢獻了全球GDP的43%。僅去年一年,雙邊貿易額就高達1.68萬億歐元(約合14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天約46億歐元的貿易往來。
歐盟委員會7月20日表示,他們仍希望透過談判達成一項互利協議,但如果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所有選項都擺在桌子上”。
波蘭經濟發展與技術部副國務秘書米哈爾·巴拉諾夫斯基此前告訴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歐盟在爭取達成協議的過程中,實施的是“四管齊下”策略——真誠談判、準備反制、與其他同樣受美國關稅影響的國家進行磋商以及全面提升歐洲競爭力。
“所有選項都會帶來傷害。”一名歐盟外交官對《華爾街日報》說,現在歐盟成員國需要決定,為了達成協議還能做出多少讓步,以及談判失敗後能採取哪些反制措施。
來源|觀察者網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