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注射劑又搞死人了?

我們改變不了現行政策,但可以讓自己的親友遠離危險的中藥注射劑,請將此文廣泛轉發!

中藥注射劑事故就像月經一樣,雖然日子不一定準時,但差不多時候總要來那麼一次。
這一次,發生在安徽阜陽中醫醫院。
據《新京報》5月6日報道,安徽阜陽的李先生反映,其父親因頭暈前往阜陽市中醫醫院就診,在接受刺五加註射液治療後不久,出現意識模糊等症狀,最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件經過如下
  • 患者54歲,入院前一週曾被診斷為高血壓,5月4日因頭暈入院,初步診斷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高血壓病、黑矇待查。
  • 17時58分,醫生使用刺五加註射液後,患者出現穿刺處疼痛,2分鐘後口周麻木,醫生停止使用刺五加註射液,並啟動急救措施,但患者血壓仍持續下降。
  • 19時39分,患者轉診至阜陽市人民醫院,最終於20時02分因呼吸心跳驟停死亡。
結合病歷搶救記錄,上海市東方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翟曉波對“醫學界”分析,“患者大機率是發生了由中藥注射劑引起的過敏性休克。”
目前患者家屬已要求封存病歷,進行屍檢。阜陽市衛健委、阜陽市中醫醫院同步啟動事件調查,正在開展屍檢,具體死亡原因等待調查。
類似事件頻發,下面是幾起著名不良反應事件
    • 2006年,魚腥草注射液因引起多例嚴重不良反應被緊急叫停。
    • 2015年,江蘇蘇中藥業生產的生脈注射液在廣東引發多名患者不良反應。
    • 2017年,紅花注射劑喜炎平注射劑因出現不良反應被緊急召回。
雖然一直被醫學界詬病,但中藥注射劑還是大行其道,第三批全國藥品集採中,喜炎平注射液、益氣復脈顆粒等38個獨家品種被納入集採。(參見:集採藥接二連三爆雷 )
我們改變不了現行政策,但可以讓自己的親友遠離危險的中藥注射劑,請將此文廣泛轉發!
1
中藥注射劑為何危險?  
簡單說,八個字:成分複雜,雜質難控。
中藥注射劑多為多組分混合物,含有蛋白質、鞣質、色素等大分子雜質,易引發過敏反應。
例如,魚腥草注射液曾因含48種化學成分,過敏反應頻發。這些雜質在傳統中藥口服劑型中可被消化系統代謝,但直接入血後風險驟增。  
為什麼控制不了雜質?因為生產工藝落後,質量不穩定。
約80%的中藥注射劑為早期研發品種,受限於當時技術條件,存在提純工藝粗糙、有效成分不明確、不同批次質量差異大等問題。
譬如說,同一廠家的雙黃連注射劑不同批次的綠原酸含量差異顯著。部分企業為壓縮成本,甚至使用劣質原料或偷工減料。  
中藥普遍未經循證醫學驗證療效,且副作用不明。中藥注射劑則更甚,其過敏反應兇險且不可預知。
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以Ⅰ型速髮型過敏反應為主,常導致過敏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而過敏原難以透過預實驗判斷,過敏體質者風險極高。  
在實際臨床使用中,中藥注射劑的超適應症用藥、配伍禁忌(如與抗生素混合使用)、滴速過快、溶媒選擇不當等問題非常普遍。尤其在基層醫療機構更為突出。  
2
中藥注射劑為何事故頻發卻大行其道?
這要分四部分講。
首先,它是歷史遺留產物,存在產業慣性。 
中藥注射劑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藥物短缺時期,被荒謬地視為“中藥現代化”標誌。目前仍有上百種在售,涉及數百家藥企,年使用量超4億人次。
其次是,龐大的產業規模和既得利益者阻礙了淘汰程序。
集採政策下,中藥注射劑大幅降價,醫院為完成用藥指標而濫用。同時,中藥注射劑利潤空間大,獨家品種的定價權使企業獲利豐厚。  
第三,監管與再評價滯後。  
儘管2007年後未批准新中藥注射劑,但對現有品種的安全性再評價進展緩慢。超半數品種說明書仍標註“不良反應尚不明確”,質量標準缺失問題長期未解決。
最後,則是民間普遍存在的認知偏差與臨床迷信。
很多民眾甚至包括醫生,都誤認為中藥“天然無毒”,將其作為“萬能消炎藥”使用,舉個例子,清開靈注射液就被廣泛用於非適應症的普通感冒。  
3
既然改變不了政策,那麼民眾如何自救呢? 
只有一點,醫生給你開中藥注射劑的時候,你要敢於說:我不用!
我沒有其他辦法。很抱歉。

已開快捷轉載,文章可自由轉載

各位小夥伴,本號已被限權,為防失聯,請關注兩個原創小號,更多內幕資訊早知道。如下:
想要了解更多協和董小姐出軌和特權細節的朋友,可以關注“智識漂流”微信公號,在訊息框輸入“醫院”二字,即可得到肖飛原配舉報信全文。)
《樓塌筵散:令J劃父母的最後夕陽》,可點選關注“不正確”公號,在“不正確”公號輸入“計劃”領取。祝大家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