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暴雨
今年春節,王菲在春晚演唱的歌曲《世界贈與我的》被魔改成了各種版本,其中《結婚贈予我的》魔改版是這樣的:
結婚贈與我洗碗
也贈予我拖地
贈我熬夜又帶娃
也贈我婆媳的矛盾
贈我妊娠紋
又慢慢自愈強歡顏
贈我油煙斑
又漸漸看清柴米鹽
這段詞讓不少人狠狠共鳴了,有網友辣評:請欣賞《世界欠我的》……許多已婚人士開始反思:人為什麼要結婚?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說:“還不是因為人生不易,需要找一個人同舟共濟。”
但最新出爐的結婚與離婚資料卻讓人大跌眼鏡,2024年結婚對數610.6萬對、離婚對數262.1萬對,離結比高達2.33,每2.33對沖進婚姻的圍城,就有1對在逃出圍城。
很多人沒注意到,從2月1日開始,民法典婚姻家庭最新司法解釋正式施行,更讓“同舟共濟”的浪漫主義被潑了一盆涼水。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法律不再傾向於保護女性,更講夫妻之間明算賬,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這或許將進一步加劇“大城市‘剩女’多,小城市‘光棍’多”的趨勢,畢竟結婚的好處已經不多了。

2025年,誰還在信“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這種有毒的浪漫宣言,誰將被現實狠狠地教訓。
因為2025年2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二)》正式施行,就夫妻間給予房產、父母為子女購房出資、“假離婚”、直播打賞、婚內贈與等社會熱點及審判疑難問題予以回應。
有三大關鍵看點,早點了解可以讓自己避免“人財兩失”。
第一大看點,關於房產。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房子是大多數夫妻最大的財產。此前央行《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以實物為主,住房佔總資產比例接近七成,佔實物資產的74.2%,戶均住房資產187.8萬元。
婚前房子加名算不算夫妻共同財產?父母出資購房離婚時怎麼分?新司法解釋裡給出了詳細規定。
比如只要夫妻一方出資購買的房子,不管房產證上加沒有加名字,在離婚時這套房子都將屬於出資這一方。
比如一方父母全額出資買的房子,也不管房產證上加沒有加名字,離婚時都歸出資人子女一方所有,除非當初有贈與合同約定。
總之,誰出錢歸誰。那些妄想著房產證上加名字就能分房的人,快醒醒吧。
第二大看點,關於出軌情形的財產分割。
婚內出軌贈與“小三”的房子、車子、愛馬仕,以及“520” “1314” 等特殊名頭的轉賬,原配可否要回呢?

出軌是道德層面的問題,但擅自挪用夫妻共同財產,就涉及到法律問題啦。《解釋(二)》第7條對一方為重婚、與他人同居以及其他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等目的,贈與或低價轉讓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做出了規定:
無過錯方主張贈與或低價轉讓行為違背公序良俗無效並要求第三方返還財產的,法院應予支援。
這類案件這兩年的新聞不少,只要原配眼睛雪亮,發現了“贈小三”的證據,基本上都是能追回的。


哪怕不是”贈小三“,而是打賞主播,不知情的一方也是有望挽回損失的。
《解釋(二)》提到,如果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以夫妻共同財產打賞,數額明顯超出其家庭一般消費水平,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的,可以被認定為“揮霍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分割共同財產時,利益受損一方要求打賞一方少分或者不分的,法院應予支援。
第三大看點,關於夫妻共同債務。
此前,《武林外傳》中的一位知名女演員就說,她離婚後突然收到銀行簡訊,說銀行卡被凍結,要於什麼什麼時候還,否則要被納入失信名單。她打電話去問,驚呆了,她竟然欠了銀行1000多萬。原來她離婚前,丈夫生意失敗後染上賭癮,欠下的債務像個無底洞。
這種情形到底算不算夫妻共同債務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詳細規定,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也就是說,如果一方有什麼賭博之類的癖好,私自欠下鉅額債務的,不知情的另一方是可以不用承擔債務的。
現實生活中,有人欠債了會透過離婚“金蟬脫殼”,《解釋(二)》明確,如果債務人透過離婚惡意逃債,債權人可以參照適用民法典第538條或者第539條關於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規定,請求撤銷離婚協議中的相關財產分割條款,以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也就是說哪怕離婚了,財產分割完了,也是可以重新申訴的,誰欠債誰承擔。
可以看到,民法典婚姻家庭最新司法解釋,主打一個夫妻之間明算賬,秉承的是男女平等的原則,不偏頗任何一方。而之前的《婚姻法》原則之一就是保護婦女和兒童,因為婦女和兒童往往在婚姻(家庭)中處於相對弱勢的一方。

為什麼民法典婚姻家庭最新司法解釋,會發生這麼大的轉變?
首先要了解下最新司法解釋的背景,是這幾年離婚糾紛越來越多,財產分割成為焦點。
近三年來,全國法院審結一審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案件每年大約200萬件,佔全部一審民事案件的12%左右。其中,離婚糾紛案件每年大約150萬件,佔所有家事案件的近80%。
離婚時,糾紛焦點基本上就是討論怎麼分孩子,怎麼分財產。因此最新司法解釋,是對這些熱點焦點問題的回應,並對一些新情形如打賞主播做了補充。
為什麼法律從傾向於保護婦女,到如今不再偏頗任何一方,主打夫妻之間明算賬呢?
一方面,是打擊以結婚為名騙財產為實的“騙婚”行為。
幾年前全網刷屏的翟欣欣“索要千萬逼死老公案”的案件,揭開了“騙婚”的冰山一角,法律上所指的騙婚是指以婚姻為誘餌,詐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一般而言,閃婚閃離的“騙婚”主要騙的是彩禮和房產,現在房產的分割已經很清晰了:誰出資歸誰,“騙婚”的利益驅動力在下降。
另一方面,是降低男性結婚的成本,本質上跟呼籲不要彩禮是一致的。
長期以來,各地丈母孃選女婿的標準幾乎是一致的——有房子,車子和票子,其中房子又排在了首位。當年中國第一大樓盤貴陽花果園開盤大賣,正是靠“買房子送老婆”、“討好丈母孃”的巧妙營銷。
但2008年以後不斷上漲的房價,也讓不少男性“結不起婚”。如今民法典婚姻家庭最新司法解釋明確了“誰出資歸誰”,保護了購房男性的財產,也讓更多女性選擇共同出資購置房產,而不是由男方單獨買房,降低了男性的結婚壓力。
民法典婚姻家庭最新司法解釋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希望男性女性在法律上擁有平等的地位,雙方的權益都能得到保障,對雙方都更公平一些,但一個問題被忽略了——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的起點和付出是不一樣的。
在“男主外、女主內”的中國傳統社會分工影響下,在職場上男性天然比女性更佔優勢,智聯招聘釋出的《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女性的平均薪酬為8689元/月,與男性的9942元/月相差1253元。
是女性不夠努力嗎?是男性比女性更優秀嗎?我們不妨回想下,是不是身邊明明優秀的女同事一大堆,但一到高管層清一色是男性?
而婚姻中女性為生育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有一對詞叫“母職懲罰”和“父職溢價”。
“母職懲罰”指的是女性在生育後在職場和生活中遭遇到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和歧視,比如事業中斷、收入下降、競爭力變差。而這種懲罰,幾乎沒有一人倖免。國內相關研究表明,每生育一個子女會導致女性工資水平下降約7%,也有學者發現,中國女性在生育當年的工資水平下降幅度約為17%,遠高於歐美國家。
反觀男性,人們常常調侃說“男人有了孩子後事業心變強了”,這不是錯覺,因為男性要承擔養家職責而更加努力工作,他們在勞動力市場獲得了更多的職業晉升機會和薪酬回報,帶來了“父職溢價”。
可見,婚姻中男性和女性很難擁有平等的地位。
耶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臧曉露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美國現在有很多關於平權舉措的討論,它其實是強調公平和公正之間的區別。公平是說不管每個人的起點怎麼樣,但是對於每個人同等的努力,回報應該是一樣的。
公正是說我們還要關注起點是不是相同。如果有些人起點特別低……那麼確實是需要一些傾向性的政策來幫助這些人達到一定的社會地位。平權舉措的願景是在很多年之後,這些人的起點與其他人的距離會縮小。
如果說過去的婚姻法傾向於保護婦女和兒童,是追求公正,那現在顯然追求的是公平。
這將帶來什麼影響呢?

民法典婚姻家庭最新司法解釋敲醒了女性覺醒的警鐘,“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時代過去了。
這將帶來兩大趨勢,其一,以後女性自己買房的會越來越多。
畢竟,哪怕結了婚,男方買的房子是男方的,女性終究只是寄人籬下。“我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包括親戚朋友之間,丈夫買了房子,只要夫妻一吵架,丈夫就讓她滾出去。”一位女性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買房讓我相信,就算我結婚了也什麼都不怕。就算離開他,我也能獨立生活。”
貝殼研究院釋出的《女性居住現狀調查報告(2021年)》也顯示了這個趨勢,全國30個重點城市整體女性購房佔比從2017年45.60%到2020年47.54%,逐年提升。
在一些城市,女性買房比男性佔比還高。比如房價的“窪地”長沙,女性購房佔比高達55.81%。鄭州、廊坊、重慶、深圳、濟南和天津,也是靠女性撐起了房地產市場的大半邊天。
另一個趨勢,以後“大城市‘剩女’多,小縣城‘光棍’多”的趨勢將更明顯。
為什麼呢?
靠男人不如靠自己,談戀愛不如搞事業,女性越來越意識到經濟獨立的重要性,在職場上更叱吒風雲,在婚戀上踟躕不前,晚婚或不婚的會越來越多。
實際上,早在2022年,世界銀行的資料就顯示,中國15—64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高達71%,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尤其是大城市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包容的社會環境,會虹吸更多女性。
小縣城則越來越留不住女性,從而加劇小縣城男女比例的失衡。
在小縣城,“男多女少”又會變相提高小縣城的彩禮。畢竟,彩禮,自贈與的那天起,就歸屬於女方,騙婚的除外。
也就是說,大城市的女性是不想結婚,小縣城的男性是結不起婚。
很多人認為,這恐怕將讓生育率更雪上加霜,其實智谷趨勢此前文章《為了讓女性安心生娃,法律法規決定讓男人們出出血》就提到,雖然法國因為兩性關係中對女性過於保護,導致結婚率驟降,但是法國是歐盟中生育率最高的國家,2023年法國生育率1.79,遠高於德國的1.35,芬蘭的1.26。
其中的關鍵,正是因為包括婚姻法在內的一系列友好法律都更加看重女性權益,為女性生養孩子提供便利,提供了足夠多的福利。
比如非婚男女生下來的孩子享受到的權利和補貼,跟婚內生子女是一模一樣的。
比如如果經濟弱勢方在離婚後沒有收入或收入低下,經濟強勢方需要按月支付贍養費,直到經濟弱勢方條件改善或再婚。大多數情況下經濟強勢方都是男性。
同時法國還要求,未經女方同意,男方不得做親子鑑定,否則會被罰款以及吃牢飯。
畢竟子宮長在女性身上,保護女性才是保住生育率的關鍵。
或許我們也可以更樂觀一些——以後的婚姻人身依附會越來越淡,大家會越來越獨立自強,這也不失為一種時代的進步。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