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密集披露前兩月財政資料,收入普遍實現增長

2025.03.18
作者 | 第一財經 陳益刊
今年前兩個月經濟平穩執行,財政收入也普遍實現增長。
近期地方密集披露今年前兩個月財政收支狀況,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地方今年前兩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普遍實現增長。
江蘇省財政廳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江蘇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436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最為核心的稅收收入完成1892億元,同比增長3.1%。
根據四川省財政廳資料,四川今年前兩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43.2億元,增長3.5%。
江蘇和四川財政收入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兩個財政大省收入穩步增長,為全國收入增長奠定基礎。
根據其他省份財政廳資料,今年前兩個月,山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31.8億元),同比增長約8.6%;湖南(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4.8億元)同比增長1.2%;甘肅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6億元)同比增長8.9%。
另外,一些主要城市財政部門披露的前兩個月財政資料也顯示收入實現增長。
比如,安徽省合肥市前兩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8.6億元)同比增長2.5%;江西省南昌市前兩個月這一收入(122.5)同比增長2.3%,高於全省平均增幅1.9個百分點。上海市浦東新區前兩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4.24億元)同比增長0.6%。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近日解讀今年前兩個月國民經濟執行情況時稱,今年前兩個月經濟執行總體平穩,主要指標增速穩中有升,新動能培育壯大,發展質量穩步提高,這是在外部不利影響加深、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的條件下實現的,應該說非常不容易,顯示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體延續去年9·26政治局會議以來的恢復態勢,1-2月經濟資料“開門紅”,工業和服務業、消費和投資同比增速均高於去年全年增速。一季度GDP同比或達5.5%左右,為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速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從與經濟聯絡最為密切的稅收收入增速來看,一些地方個稅收入前兩個月保持較快增長。比如,江蘇省前兩個月個稅收入同比增長34.6%;甘肅個稅收入同比增長25.7%。
前兩個月地方個稅收入快速增長,主要與春節假期時間不同,造成個人年終獎繳納個稅收入入庫時間不同導致月度資料波動較大有關。
而今年前兩個月部分省份與房地產關聯密切的契稅、土地增值稅仍出現明顯下滑,折射房地產市場企穩仍需時日。
從目前地方披露的財政資料總體來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體保持低速增長,個別省份收入增速相對較快跟去年基數低以及非稅收入拉動等有關。
而財政收入低速增長也符合官方預期。
根據《關於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202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同比增長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預計增長3%;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同比增長0.7%,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預計增長0.1%。
儘管財政收入低速增長,但為了實施更加積極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刺激總需求,穩定經濟,今年政府增加舉債規模。
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及預算報告資料,今年中國政府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增長約32%。其中,中央政府發債6.66萬億元,佔新增債務總量比重約56%;地方政府發債5.2萬億元,佔比約44%。
為了穩投資、防風險,根據中國債券資訊網等資料,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1.9萬億元,同比增長約97%。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從資料上看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較快。這一方面是由於今年經濟增長面臨壓力,為了儘早發揮政府債券穩投資穩增長效應,財政部已經提前下達部分今年新增地方債務限額。今年部分省份試點專項債券專案“自審自發”等改革,使得地方可以儘早發債,以穩經濟;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希望一季度經濟“開門紅”,儘快發債籌資投向重大專案建設,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羅志恆表示,今年全國1-2月新增政府債券同比多增近1.5萬億元,相應地,廣義基建投資同比增長10%,較去年全年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中央財政主導的水利管理業投資在去年全年41.7%高增速的基礎上保持39.1%的同比增速,地方財政主導的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速由去年全年的-3.1%回升至2.6%。
在財政收入和債務收入支撐下,今年前兩個月部分地方財政支出總體保持穩定,民生等支出得到保障。
根據各省份財政部門披露資料,今年前兩個月江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降4.5%;四川這一支出同比增長1.4%;山西支出同比增長約0.3%;湖南支出同比下降2.8%;甘肅支出同比增長7.8%。
羅志恆表示,不能因一季度“開門紅”而放鬆宏觀調控力度,應持續加碼發力,直至經濟內生增長動能增強,進入良性迴圈。比如,在提高赤字率、專項債和超長期國債的基礎上根據形勢變化動態追加預算,確保財政支出增速持平或略高於經濟增速。
微信編輯 | 龍王
推薦閱讀

一地官宣!生育三孩及以上補貼10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