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反轉:東方流動性上升潮正在到來?

摘要
近年來,全球投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關注逐漸升溫。作為一家多策略投資機構,我們的投資理念不僅是發現機會,而是在建立能預測市場變化的框架,尋找風險與回報的最佳平衡點。我們尤其看重那些被市場忽視或誤解的機會,而流動性轉移往往是觸發市場變化的關鍵。
中國市場的投資歷程
對我們而言,投資中國是一段艱難而漫長的旅程。2023年底,當中國重新開放時,我們看到了明顯的投資機會,但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在2024年第一季度,我們加大了在中國的投資。我們之所以選擇投資中國,原因顯而易見:中國的股票相對於美國同類股票,折價幅度高達60%-70%。儘管市場上充斥著“中國不可投資”的言論,但從基本面來看,許多中國藍籌股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然而,影響中國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是流動性問題。直到上週,局勢才發生了重大轉機。
政策會議釋放積極訊號
9月,中國中央政治局召開了一次非同尋常的緊急會議,直面當前的經濟挑戰。這次會議提出了一個統一的戰略行動計劃,由央行主導,國家領導人親自主持,表明政府準備大規模注入流動性並干預市場。
以下是會議的幾個關鍵點:
會議時機特殊:此次會議不同尋常地在9月召開,討論經濟議題,這在以往是不會出現在此時間點的。
緊迫的經濟挑戰:政府明確承認當前經濟面臨的困難,並強調需要迅速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加大逆週期政策: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大逆週期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力度,以確保必要的財政支出。
支援資本市場:透過大規模流動性注入,政府傳遞了穩定市場的訊號。
具體措施包括:央行降準50個基點,注入1萬億元人民幣的長期流動性,未來還可能進一步降準。同時,將7天逆回購利率下調20個基點至1.5%,並提供5000億元人民幣用於穩定股票市場。
市場反應與未來展望
這些政策迅速引起了全球市場的關注,投資者解讀為貨幣寬鬆政策的開啟。市場的快速反應證明,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強勁正在重新獲得認可,我們也終於開始見證逆勢投資的回報。
儘管這些措施能否真正振興疲軟的經濟還需時間驗證,但即將到來的“雙十一”購物節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指標,直接反映中國消費需求的復甦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債務結構與美國存在顯著不同。中國地方政府負債較高,且依賴土地出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這一獨特的經濟結構使得地方經濟走勢成為觀察全國經濟復甦的重要指標。
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
在我們看來,中國市場的政策調整不僅對傳統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也對加密市場帶來了機遇。在當前這個週期,與2017年的ICO熱潮和2021年的NFT狂熱不同,我們沒有看到大規模的散戶直接購買加密資產的現象。相反,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度明顯提升,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貨未平倉合約已經超過了幣安。與此同時,ETF有望成為新的優質投資工具,加密貨幣市場的信貸也出現了萎縮。
隨著全球進入寬鬆的貨幣政策週期,特別是在美國和中國的貨幣寬鬆措施的共同推動下,我們預計將有更多的資金流入加密市場。再加上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和科技股漲勢趨緩,這可能會推動投資者重新考慮加密資產的配置。
展望未來:流動性為王
展望未來,我們密切關注中國國內儲戶的資金流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儲蓄率之一,許多資金仍然滯留在銀行存款中,遠離表現不佳的房地產和股市。關鍵問題在於這些儲蓄是否會重新進入風險資產市場,以及這些資金能否啟用國內消費。
同時,我們也在關注本週政策行動的效果,能否助力中國實現5%的GDP增長目標,資金是否會重新流入市場,從而推動零售消費和金融資產的風險偏好。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2025年的經濟走勢。
無論是傳統市場還是加密市場,回報率的分佈都變得越來越集中。因此,我們的核心策略是追隨流動性。透過觀察市場中的流動性變化,我們設計出相應的投資策略,並在正確的時機抓住機遇。
– END –
宣告:本號內容部分為原創,部分整理來自網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網路引用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如需商務合作,請聯絡後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