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才奧賽選手選擇去死

看了一個令人痛心的訊息,瀋陽一名16歲的高中生墜樓去世。
他生前的履歷非常精彩,就讀於東北育才學校,這是遼寧省最好的學校之一。
2022年還在初三的他在資訊學奧賽中拿到了遼寧省第三的高分。
2023 年拿了第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學成果展示大賽總決賽的第1名,獲得該賽事的金獎。

高一在全國青少年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又拿了第一名,結合NOIP成績,以A類身份入選遼寧代表隊,並最終拿下了國賽的銀牌。
奧賽能拿牌的學生,除了需要有一定天賦以外,背後更是別人難以想象的努力。知乎上有個家長的兒子和於行健在同一個集訓營,他兒子天天2點多睡覺才拿到了一個銅牌,由此可見銀牌背後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這成績妥妥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在20253月底的資訊學競賽遼寧省隊選拔賽中,於行健的成績不理想,排名第十。
不知道這次失利是不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棵稻草,在隨後的41日,墜樓悲劇發生。
網上流出有關於行健的資訊中,有一則是他同學寫的訃告,還有一則是他爸爸寫的悼文。

很多人對訃告內容感到不適,但一個孩子寫的文,倒也不必苛求太多,摯友意外離世,受到的衝擊肯定很大,遣詞酌句上難免會有不到之處。
真正讓我不適的是他爸爸的悼文,看完真是五味陳雜。
在他爸爸的文中,濃縮了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從聽話到叛逆再到隕落的一生,你能從中讀出一個喪子之父的痛徹心扉,也能感受到身為家長的控制慾望。

他稱自己的兒子是靈童與魔丸交織,成績優異,但是也變得叛逆,尤其是最近幾年失去了所有快樂,不喜歡學習和運動,做這一切都是為了父母。他也深知孩子不想去做這些,可首先想到的還是要改造孩子。
他只是覺得這是孩子心中的魔丸爆發了,卻不去反思是誰造就了這個魔丸。
孩子知道自己是父母的驕傲,所以才會拼命去維持這個“學霸”的人設,哪怕自己內心早已備受煎熬。
叛逆其實不止是因為青春期,還有可能是在以某種方式向父母發出求救訊號,如果大人能夠及時的正確介入,也許就會是另一個結局。
這些年我越來越明白,雞娃是最不划算的一筆買賣,如果孩子有天賦,根本不用大人催,如果孩子沒天賦,靠大人硬推的根本走不遠。
即便是校內成績雞出來了,那又如何?你問問周圍做HR的朋友,他們公司校招時收到的簡歷光環與薪資待遇的匹配度,再跟當初學區房、補習班的投入比比,就會對拼盡身家雞娃這件事有個更加清醒的認知。
“投資失敗”還在其次,更令人擔憂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3年,我國高中生抑鬱檢出率高達40%,初中生為30%,小學生都有10%。我有個學姐之前在一家大公司,很多名校畢業的同事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其中有位當年的省文科狀元,心理問題嚴重到根本無法與其他同事正常溝通工作,最後被辭退。
2017-2021年期間,在我國總體自殺死亡率顯著下降的大趨勢下,15-24歲青少年組的自殺死亡率卻顯著上升,突破每十萬人3人。
這並非是他們這一代人敏感脆弱,而是成長環境不一樣了,面臨的壓力也更多了,可是屬於他們的情緒疏通渠道卻更少了。
前幾天我還跟我媽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起因是前幾天帶大聖去杭州過生日,請了一天假,回來後攢了一屁股作業債,天天寫到十點半,就這還是在我為了讓他早睡覺強行替他寫了一部分的情況下。
我媽就特別生氣,覺得我們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再聽到我興沖沖聊週末和五一打算帶孩子去哪玩,就徹底繃不住了,把我罵了一頓。
她說我和娃爹心裡沒數,孩子每天作業都做不完,根本沒時間學課外的東西,功課落下怎麼辦,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週末還不趕緊讓他多做幾套題,做父母的怎麼能這麼不負責任?再說你們帶他去這裡去那裡,他去了也記不住,根本就是沒意義的白花錢。
老一代的父母,都有這個問題,覺得學習是比天大的事。
我說為什麼出去玩就非得有“意義”呢,單純的享受快樂就是最大的意義。
他是人,不是驢,不能把眼睛一蒙就趕著去拉磨,天天用皮鞭抽打,孩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每天作業寫到這麼晚,沒有一點休息娛樂的時間,就指望週末出去放放風,充充電,上吊也要讓人喘口氣。否則別說他,我都看不到活著有什麼快樂和意義。現在的孩子自殺率這麼高,不是沒有原因的。
比起成績,我更在意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更注重他的個人成長。讓孩子能夠在父母的引導下形成強大的自洽邏輯,能夠接受自我,這才是一個良性的迴圈。
做父母的壓力也不要這麼大,給孩子提供了學習路上必要的幫助,學成什麼樣,也是他們自己的造化。孩子沒考上985,不是做父母的失敗,心理上出了問題才是。
我前幾天推薦了心理學期刊【恆星時刻】,講真,比起學生刊,我更希望訂閱的父母們仔細讀一讀那本【父母刊】。
昨天晚上哄大聖睡覺,他突然對我說,媽媽,你是我談天說地的知己。我當時差點沒感動哭,彷彿得到了為人父母的最高榮譽。
人生很長,幸福與否並不與某次考試成績掛鉤,如果學習才是唯一齣路,那人生的路該有多窄啊!
能不能別把孩子往窄路上趕,而是讓他們見識到世界的邊界很寬。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要做他們最堅強的後盾,而不是把他們趕上獨木橋的教鞭。

有的孩子是雄鷹,他們就是在天空中翱翔的,有的孩子是小鳥,他們只想在窗外的小樹上歌唱。雄鷹固然能鵬程萬里,可小鳥也能唱出美麗動人的歌曲。
接受孩子的普通,並不丟人,因為普通才是這個世界的底色。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