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4月13日,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媒體節目採訪時明確表示,特朗普政府於上週五(4月11日)晚間宣佈對晶片、智慧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實施的關稅豁免僅為權宜之計。這些產品將在未來一至兩個月內被納入針對半導體行業的“特別關稅”計劃,旨在推動關鍵技術產業迴流美國,減少對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依賴。同日,白宮高階官員進一步強調,半導體供應鏈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不會有任何豁免或例外。
自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佈“解放日”貿易政策以來,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高達145%的“對等關稅”,並對全球其他國家商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引發了全球貿易格局的劇烈震動。然而,4月11日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釋出公告,宣佈暫時豁免包括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半導體儲存裝置、太陽能電池和平板顯示器在內的20類電子產品的上述關稅。據美國2024年貿易資料統計,此次豁免涵蓋的商品總值近3900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的進口額超過1010億美元。然而,盧特尼克的表態表明,豁免並非長期政策,而是為即將推出的半導體關稅鋪路。
盧特尼克在採訪節目中明確指出,豁免的電子產品將被納入“半導體行業特別關稅”框架,而非對等關稅體系,預計相關政策將在“一至兩個月內”實施。他強調:“我們不能依賴中國和東南亞製造我們所需的核心產品。半導體、晶片和其他電子產品必須在美國生產。”他還透露,商務部將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Section 232)展開國家安全調查,評估對半導體及相關產品加徵關稅的必要性。該條款允許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商品課稅,此前已用於對鋼鋁和汽車加徵25%關稅。
白宮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在另一個節目中進一步闡明,半導體和晶片作為國家安全的關鍵組成部分,從一開始就計劃透過第232條款單獨處理,而非對等關稅體系。他強調:“這些產業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我們需要一個單獨的程式來推動其迴流美國,不會有任何豁免。”白宮貿易與製造業高階顧問彼得·納瓦羅也重申:“我們的政策是不設豁免、不留例外。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在對晶片供應鏈進行調查,目標是確保供應鏈的穩定與韌性。”
4月13日,特朗普總統透過其社交平臺重申,豁免並非讓任何國家或企業“逃脫責任”,而是將相關產品轉移至“不同的關稅類別”。他表示,政府正在全面審視半導體及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並將於4月14日公佈更多細節。特朗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會非常精準。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將透過關稅獲得鉅額收入。”
此次豁免為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科技企業提供了短期緩衝,但半導體關稅的臨近可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深遠影響,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令企業憂慮。媒體指出,科技行業高管普遍對關稅問題保持沉默,僅惠普和戴爾等少數企業在財報中提及關稅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的半導體關稅可能採取“流片審查”機制,即根據晶圓代工的原產地對晶片徵稅,或對使用非美國製造半導體元件的電子產品實施部分徵稅,以逐步迫使供應鏈迴流美國。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在豁免與加徵之間反覆搖擺,凸顯其在重塑全球貿易格局與維護國內經濟穩定之間的複雜權衡。
文章僅做學術交流使用,相關判斷不代表任何機構立場,也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
歡迎加入影片號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