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權力!

文丨古原
今天,川普政府宣佈,對一系列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包括10%基礎關稅)進行豁免。
當然,其實我認為他首先應該豁免雞蛋。美國自己因為禁止雞蛋進口導致雞蛋成為天價,都已經是保護主義後果的經濟學經典案例了。
僅僅這一些電子產品,據估計就達到了中國區企業對美國出口的近千億美元。
我會繼續判斷,這種豁免會接二連三不斷出現。
可以說,川普發動的全面關稅戰,以及隨後那令人眼花繚亂、甚至有些“自相矛盾”的關稅豁免行動,說明,這一場鬧劇,終將以失敗告終。
這齣劇情反轉的“大戲”,絕非簡單的政策調整,它地暴露了一個真相:
政治權力,遠非許多人想象的那般無所不能、令行禁止。它同樣深陷於稀缺性、輿論民意、利益集團壓力、個體私利以及複雜現實的重重束縛之中。
特朗普的關稅“迴旋鏢”,最終打中的,恰恰是那個“權力可以為所欲為”的神話本身!
政治人物,無論其職位多高,其行動都必然受到經濟規律、知識侷限、政治博弈和資源稀缺等多重維度的約束,絕非“意志決定一切”。
難道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總統,僅憑一紙行政令,就能像撥動鐘錶一樣精確操控複雜如星辰大海般的全球經濟體系嗎?
宏偉的政治藍圖與冰冷的現實法則碰撞時,權力往往需要妥協、退讓,甚至“自打耳光”,這恰恰證明了權力並非凌駕於現實之上,而是必須在現實的框架內執行。
這些最終被豁免的關稅,不正是現實世界對權力發出的“此路不通”或“代價過高”的強烈訊號嗎?
川普必定妥協,原因是,他的這個草臺班子,根本不能預計到他們主導的關稅戰,會產生什麼樣的災難性的後果。
人類社會經濟秩序的複雜和精妙,遠超任何個人或機構的理解能力。它是一種“自發秩序”,如同語言、習俗的形成,是無數個體在追求自身目標過程中互動、協調、演化而來的,而非某個“總設計師”刻意規劃的結果。
還記得那支鉛筆的故事嗎?它的誕生需要全球無數人的協作,涉及木材、石墨、橡膠、油漆、運輸、製造……等等環節。誰是總指揮?沒有! 是市場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資源流動,協調生產。
不少人迷信川普,迷信權力。
難道他們真的認為可以透過一道命令,就讓那些基於效率、成本、技術優勢而形成的全球分工網路,乖乖地按照他的意願重新排列組合嗎?
這怎麼可能呢?
價格是市場傳遞資訊的神經系統。關稅就像是人為地在這個系統裡注入了強大的“干擾電波”。它扭曲了商品的真實成本,誤導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決策。
當關稅的負面影響(如國內生產商成本飆升、關鍵零部件斷供、消費者價格上漲)變得難以承受時,“豁免”就應運而生了。
這正是市場透過痛苦的反饋機制,迫使政策制定者承認其干預措施的破壞性,並試圖“亡羊補牢”。
豁免清單上那些被“放行”的商品,是市場在無聲地吶喊:“這些東西,我們自己生產不了,或者成本太高,強行加稅只會讓我們‘自殘’!”
川普政府聲稱要“精準打擊”某些國家或產業,但全球經濟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件最終在美國組裝的“美國製造”產品,可能包含了來自幾十個國家的零部件和原材料。
政策制定者坐在華盛頓的辦公室裡,真的能完全清楚每一項關稅會如何沿著複雜的供應鏈傳導,最終影響到哪些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嗎?他們是否預料到對鋼鋁加稅,會傷害到汽車、飛機、啤酒罐等下游產業?
關稅豁免程式的啟動本身,就暴露了政策制定者最初的“無知”。他們不得不設立一個機制,讓那些“身處一線”、掌握具體知識的企業來“告訴”政府:這項關稅對我造成了無法承受的損害,而且我在國內找不到替代品!
全面關稅戰試圖用“一刀切”的簡單邏輯來應對複雜的經濟現實,這本身就違背了知識分散性的原理。
而豁免程式,則是在“一刀切”碰壁後,試圖透過打上無數“補丁”來修正。
但這依然造成新的不公平(誰能獲得豁免,誰不能?)和巨大的行政成本嗎?這種混亂和隨意性會不斷地推向民間力量對權力的反制。
憑什麼蘋果公司因為股價下跌,有管道直接施壓川普就可以豁免?
那中小型公司的死活就可以不顧了嗎?
痛苦的消費者們想要採購中國的某一種產品改善他的生活又應該找哪一個政府部門來向川普施壓呢?
 給予某些特定企業或產品豁免,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緩解那些最尖銳、最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痛苦點”。但這難道能彌補所有“看不見”的損失嗎?那些沒有獲得豁免的企業,那些默默承受更高物價的普通消費者,他們的損失又由誰來承擔?
豁免就是一種承認“全面戰爭打不下去”的訊號,但又試圖將損害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止損”行為。
不要把政治人物想象成無私的“公共利益”服務者,他們和我們一樣,首先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選票最大化是第一要務。
 對於像川普這樣的民選總統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連任!或者說,維持足夠的支援率以鞏固權力。
那麼,發動關稅戰,是一種迎合特定選民群體(比如鐵鏽帶的藍領工人、民族主義情緒較強的選民)的策略。 它傳遞了一個“強硬”、“保護美國利益”的訊號,這在政治上可能得分。
但政治算計是動態的。當關稅戰的負面後果顯現,開始損害其他重要選民群體(如農民、某些行業的製造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甚至危及整體經濟表現時,維持全面關稅戰的“政治成本”就上升了。
此時,進行“豁免”,就成了一種平衡不同選民群體訴求、降低政治風險、試圖將“淨收益”(選票)最大化的策略。
這是典型的政治“理性選擇”——在相互衝突的目標和壓力下,尋求一個(至少短期內)對自己最有利的平衡點。
川普本人極度重視個人聲望和“交易者”形象。
關稅大棒可以被視為一種“極限施壓”的談判策略。而豁免,則可以被包裝成“談判取得進展”、“對特定盟友或行業的照顧”或者“靈活性”的表現。
這種政策的反覆,也服務於塑造其“不可預測但最終能達成交易”的個人形象。
在前一天,美國海關還聲稱因為“技術原因”停擺,導致所有的關稅無法執行。
事實是,美國海關面對全面關稅戰時的情景。成千上萬種商品,根本無法執行全面關稅法案。
來自世界各地,需要根據複雜的原產地規則、商品分類、以及不斷變化的關稅稅率和豁免清單進行核查、徵稅。
這會讓原本就任務繁重的海關係統瞬間“過載”。執行資源的極度稀缺(人手、技術系統、時間),成為全面執行關稅的巨大障礙。
川普在全面關稅法案中,規定含美量高過一定程度(20%),那麼,就需要減去含美量這一部分的關稅。
他既想對外國商品徵稅,又不希望受到國內企業的壓力。但是,這種操作,要求每一個產品都去評估有多少美國成分。
幾萬甚至幾十萬種,並且不停地變換的產品,海關是無法執行的。
理論的魅力在於解釋現實。
經濟學的第一課就是“稀缺性”。政府也概莫能外。
海關人力物力告急了。 全面關稅戰意味著海關工作量指數級增長。需要培訓人員識別新規則,需要更新計算機系統處理新稅率,需要應對雪片般飛來的諮詢和爭議。美國海關真的有足夠的人手、預算和技術儲備來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海嘯”嗎?會不會出現貨物積壓、通關延誤、甚至系統崩潰的風險? 這種執行能力的瓶頸,足以迫使政策制定者“踩剎車”,透過豁免來減輕壓力。
即使海關能夠勉強運轉,處理關稅和豁免申請也需要時間。企業等待審批的時間成本,貨物在港口滯留的倉儲成本,供應鏈中斷造成的生產延誤,這些難道不是真實的經濟損失嗎? 當這些損失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要求“簡化手續”或“擴大豁免”的政治壓力。
政策從頒佈到執行,中間隔著巨大的鴻溝。
如何精確追蹤每一批貨物的原產地?如何防止透過轉口貿易規避關稅?如何核實豁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執行層面的複雜性和漏洞,會讓“全面”關稅在實踐中大打折扣,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貓鼠遊戲?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市場參與者永遠在尋找規避管制的方法。
連墨西哥的毒販都在走私雞蛋時,美國禁止外國雞蛋進入的貿易保護手段就已經失效。
企業會調整供應鏈,將生產轉移到非關稅區。會改變產品設計或分類,以適用更低的稅率或豁免條款。
 這種微觀層面的應對,在不斷“侵蝕”關稅政策的實際效果,迫使政策制定者進行調整。
關稅與豁免的授予過程,本身就充滿了政治操作空間。
他們設立一個複雜的關稅豁免申請和審批程式,賦予了官僚機構新的裁量權和尋租空間嗎。
決定誰能獲得豁免,誰不能,這個過程本身不可能不滋生腐敗,或者讓官僚可以利用這個權力來換取其他資源或便利。
發動關稅戰,本身就可能是一些特定行業(如鋼鐵、鋁)成功“尋租”的結果。他們透過遊說,說服政府為其設定貿易壁壘,以獲取超額利潤(壟斷租金)。
而豁免則成為了另一場更激烈的“尋租競賽”!
當關稅大棒落下,那些受到損害的行業和企業,難道會坐以待斃嗎?他們會立刻投入資源,聘請說客,湧向華盛頓,想方設法為自己爭取“豁免”這一“救命稻草”。
豁免資格的授予,有多少是基於純粹的經濟邏輯(比如國內確實無法替代),又有多少是基於政治影響力、遊說能力、甚至與決策者的私人關係?
這是一場典型的“誰叫得響,誰有關係,誰就能受益”的尋租競賽。
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最終塑造了政策的實際面貌。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從最初的“全面開戰”到後來的“千瘡百孔”,正是不同利益集團相互角力、相互妥協、不斷“俘獲”政策制定過程的結果。
川普的關稅戰,以一種宏大、決絕的姿態開場,試圖用政治意志強行改變全球經濟格局。
但隨後的豁免行動、海關停擺,則無情地戳破了這個“權力萬能”的肥皂泡。宏大的政治敘事,最終還是要面對商品如何流通、企業如何生存、民眾如何感受的現實檢驗。當藍圖與現實發生激烈衝突時,再強的權力也可能需要“低頭”。
未來我們會看到很多次,川普政令一齣白宮,就變成了廢紙。因為執行不了。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