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豁免關稅了?
是的,部分商品確實被明確豁免。
當地時間11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宣佈聯邦政府已同意9903.01.32豁免條目,對智慧手機、電腦、晶片等電子產品免除對等關稅(注:豁免近期對等關稅,並不豁免之前關稅和此前20%芬太尼關稅)。此次豁免涵蓋這些品類商品的全部價值,而非僅限美國價值部分。
根據多個口徑的測算,此次豁免品類佔美國進口商品額約3700-4000億美元。其中,中國部分被豁免約1000億美元,大約佔中國出口至美國總額約20%。力度相當可觀,相當於給現有關稅水平直接打了7-8折的折扣。
可以樂觀嗎?
交易短期的“暫時緩和”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保持樂觀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雖然很多媒體認為這是“贏”的開始,標誌著政策轉向,認為特朗普政府開始熬不住了開始大幅緩和。民間此前也流傳著多個版本的變相貿易操作方式,有多種"下有對策"的說法——包括轉移到其他10%關稅地區、出口報價降低、進口商靈活操作、主動貶值,甚至利用大飛來抵消官方對等關稅的影響。但實際匡算下來,這些方式的邊際影響有限,能減輕二成重負已經很不錯了。
豁免的原因很簡單,美國對這些豁免品類有進口“剛需”,國內暫時生產不了也找不到替代,一下加高至145%對等關稅會帶來直接的美國消費者“受損”。其實在當地時間4月2日,特朗普丟擲“對等關稅”的時候,美國白宮網站釋出的情況說明稿中寫道——部分商品將豁免適用“對等關稅”,包括鋼鋁製品、汽車及零部件、銅製品、藥品、半導體及木材製品、黃金和美國國內無法獲取的能源和其他某些礦物。
因此,這種緩和邏輯能否擴散至其他品類值得懷疑。甚至這些已豁免品類,未來也可能透過Section 232來加少量關稅。譬如4月13日晚間就有訊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電子產品將納入即將出臺的行業關稅,並將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實施。製藥行業關稅將在下個月或兩個月內出臺。
主旋律是什麼?
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的關稅上升看起來像是斷點時刻,第二任更像是在發“獸性”。最近社交媒體上時常把對等關稅歸咎於特朗普個人特質,比如芒格看穿他“虛榮”、“過度自誇”,比如他房地產商霸凌式談判風格。
但事實上,主旋律仍然是美國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抬頭、中美脫鉤:
-
從歷史來看,近100年來,自由貿易、降低關稅始終是美國經濟的主旋律。美國在著名的“大緩和期”(高增長,低通脹,高就業)中,過得很舒適。同時,中國源源不斷地為美國製造商品,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買啥啥貴,賣啥啥便宜”。
-
自奧巴馬時期以來,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情緒和中美對抗情緒成為主旋律。
-
美國覺得“維持現有秩序”不是划算買賣的思想,不大可能有反轉。
在這樣的主旋律中,特朗普加劇了短期的極端情形,可能有過激的“糾偏”,但主要路徑仍是往這方向持續偏移。
雖然有人會覺得美國人的夢想是當"工人"、製造業迴歸是極不明智的事情。印錢買中國的便宜商品?這麼好的交易不做,似乎更不明智。但在巨大的貿易互惠好處面前,美國受損群體的工資下降、失業問題和收入不平等問題十分突出,而且這些人是特朗普的基本盤,必須透過加關稅來解決這些問題。特朗普基本盤中牽涉的多數派利益問題,決定了這場關稅戰沒有回頭路。
4月初,囧叔Jon Stewart在節目中提到“我們一直在責怪世界上的所有人受益於二戰後我們設計和治理的世界。我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永遠如此!我們不是世界的受害者。如果我們國家存在不平等,那是我們的錯。這不是供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公平貿易的問題。這是投資和分配的問題。這他媽都是我們的錯。”*
但可惜的是,囧叔這樣的調調,並不是現在的主旋律,也不是特朗普的基本盤。
所以,暫時保持謹慎。
還是謹慎樂觀吧。

新增徐老師微信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