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萍這件事我一直以來的態度就是:是天才就別埋沒,是騙子就別放過。但無論如何,要有一個說法,不能把人民群眾當傻子。
終於,在今天,8月95日——說法來了:

但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說法。還不夠。通報呼籲“對未成年人給予包容和愛護”——說的沒錯,我壓根也不關心姜萍,她一個人鬧不出這種陣仗來,她老師王潤秋的責任都比她要大。
我們關心的是阿里巴巴該如何問責?吃流量吃得不亦樂乎的新聞媒體該如何交待?
當時阿里巴巴靠炒作姜萍賺足了名聲,還順帶衝擊了一波我國教育體制,更割裂了性別、學歷、城鄉矛盾,現在總不能就這樣“輕輕放下”吧?

就今年網紅貓一杯因為編造了小學生扔作業的事件,被全網封殺。那麼阿里巴巴達摩院涉嫌造假,難道就這樣平穩落地了嗎?難道真的“刑不上阿里巴巴”?
在過去兩個月裡,我在各個平臺釋出質疑阿里造假的內容全部被刪——微博、微信、抖音、B站、小紅書等等,無一例外(詳見下圖)……原因很簡單,阿里巴巴成功把諸多權威媒體一起拉下了水,讓它在輿論場上有了護身符、保護傘——你這不是打阿里巴巴的屁股,你這是打黃老爺的臉。




所以這件事在愚弄了所有人之後“高高拿起,輕輕放下”,只能讓人感慨:只要能把所有人都拉下水,就可以平安上岸。
我時刻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這位“數學天才”姜萍,理由跟我時刻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油罐車”和“北極鯰魚”一樣:任何事件都要有一個結果,人民群眾不能被任意愚弄。
不是針對姜萍本人,而是針對幕後的輿論推手——阿里巴巴、達摩院、官方媒體、社交平臺等等。姜萍事件沒有結果,就意味著一些特權團體,可以嘲弄所有人、撕裂整個社會,最後全身而退沒有任何代價。

對比來看“胖貓事件”,我就一直呼籲大家少關注,給當事人留下個人空間,因為這件事情太“個人”了。不同立場的男男女女,只不過藉助胖貓事件表達自己立場、發洩自己情緒罷了。
但是姜萍事件不同,捧紅姜萍的是阿里巴巴和國社央媒,它們反過來也吃足了流量、賺足了名聲,那麼他們就必須要為這件事情善後。

我認為,反對“剖腹自證”是針對普通人的,比如造個黃謠,我說你怎樣怎樣,你怎麼自證?不可能。
但是對於上位者們、對於壟斷公司、公權機關、權威媒體,就應該質疑,否則就沒有鼠頭鴨脖的事了。他們那不叫自證,叫資訊公開。

這次阿里巴巴為首,還有各方權威媒體,甚至國字號的大媒體,都忙不迭吃流量,結果吃幹抹淨之後躲起來了,合適嗎?
說到底,姜萍究竟是個絕世天才還是無知騙子,她能影響到的僅僅是她個人所能及的範圍,跟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關係。但是這件事變成了沸反盈天的熱點話題,離不開阿里巴巴、社交平臺、主流媒體的助推。
來簡單看一下時間線,6月13日當天,阿里巴巴數學競賽初賽公佈成績,而幾乎就在同時,達摩院的官方賬號釋出姜萍宣傳影片,關鍵詞“17歲”“中專女生”“全球數賽”——

這種影片當然是精心準備的,跟初賽成績同時釋出肯定也是提前安排好的。我看現在很多觀點說什麼“不要打擾姜萍,讓她安心鑽研數學”“讓她安安靜靜做一個天才”——
——這就是扯淡言論,是誰先打擾姜萍的啊?是誰在初賽出結果之後就忙不迭精心拍攝了宣傳影片,然後全網炒作啊?
阿里巴巴數賽這次預選賽時間為2024年4月13日8點-2024年4月15日8點,按照往年的時間線,一般在一個月左右公佈初賽成績,但這次為什麼拖到兩個月,很可能是要拍攝姜萍的宣傳影片,以及在高考結束、出成績的當口蹭一個熱點話題。

緊接著第二天,各路官方媒體下場,比如央視的宣傳:

特別強調了“中專”“唯一女生”“北大、清華、劍橋等名校”,直接觸及當前網路最大流量密碼:性別、學歷、名校、越級打怪。
誰說學新聞沒有用啦?這不用處大大滴嘛!沒有學新聞的這麼寫,姜萍也絕對不會這麼火。
還必須值得關注的是,姜萍最初爆火的話題:“中專女生爆冷拿下數學競賽全球12名”,這其中就隱含了很多關鍵資訊——比如,這是一個企業組織的,漏洞百出的,非權威性的數學競賽,所謂“全球”的名頭,只不過是有一些留學生參賽,而且這還是預賽,根本談不上“全球排名”的程度。

這流量“盛世”,也不知如誰所願。
說到底,我們不是質疑姜萍,我們是質疑阿里巴巴主辦的“全球數學競賽”的權威性,以及阿里巴巴的炒作動機。
預賽是48h線上開卷比賽,完全有可能搶手答題,再加上達摩院拍攝的宣傳影片漏洞百出,大家質疑一下阿里競賽的權威性是理所當然。
以及阿里巴巴每年數學競賽,都要推出“反差感”選手來炒作一波,上一次是“快遞小哥參加數學競賽”:

給沒接觸過媒體公關稿的朋友科普一下,大集團每年都有向媒體投放新聞的海量預算,像這種話——“這項不設報名門檻的全球最大線上數學競賽,給了孫金元們逐夢數學的機會。自2018年以來,5屆賽事共吸引了超過25萬人參加,他們的身份可能是刑警、編劇律師、焊工、快遞員……對他們來說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 ——正常媒體記者寫新聞不會這麼寫的,這叫“通稿”。
這次事件唯一值得表揚的,就是各大高校守住了自己的底線。姜萍剛剛火的那兩天,從主流媒體到自媒體,頻繁地騷擾各大高校,讓他們“特招”姜萍。有些名校沒有給出肯定訊息,還被網友網暴。
我就說很多網民都很蠢,都不清楚自己的利益在哪裡。企業舉辦一個比賽,有人拿了名次,央視、人日報道了一下,那名校就要特招,假如這個口子一開,你猜這損失的是誰的利益?

這次阿里巴巴辦一個數學競賽可以特招,明天騰訊辦一個藝術比賽,後天拼多多辦一個商業比賽,難道都要“特招”嗎?拼一刀進浙大了家人們,還差99.99%就能實現進名校的夢想了,快拉你親朋好友來吧!
假如姜萍同學想透過“特招”進名校,這就必須要經過“質疑”,她也必須要“自證”自己有這個能力,因為這不僅僅關係到她本人,更關係到千千萬萬平凡的學子,更關係到我們教育體系的公平性、權威性。
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很多網友給塊骨頭就流口水。阿里巴巴和媒體暗中炒作給名校施壓,想開特招的口子,是因為這口子一開那些人真能安排自己孩子進;你衝名校讓他們特招姜萍,是因為你是純傻子。
姜萍上浙大=你上浙大是吧?張文宏給你點個贊。

現在這些壟斷公司、大媒體操縱輿論的手段真厲害,想製造一個熱點話題,馬上鋪天蓋地遮天蔽日。結果質疑聲漸起,馬上抽身降溫。大家看幾天過後姜萍還有幾個熱搜?
最開始的時候媒體可高興壞了,終於不用天天發“南方小土豆”了,巴不得姜萍一天上十個熱搜,kpi槓槓的。結果忽然就不討論了,前兩天參賽選手聯名質疑也沒有一點訊息。
“姜萍事件”——或者叫“阿里數學競賽事件”不了了之,是對所有人的嘲弄。真的,當年宗教都沒有這麼厲害。
主:6

至於姜萍同學本人,我覺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她如果是一個絕世天才,自然會有她自己的道路,絕對不用網友操心,咱們國家可能埋沒藝術天才,可能埋沒體育天才,但絕對不會埋沒一個數學天才。
如果她說謊了,那麼她的危害說破天也沒多大,如果不是壟斷公司和媒體拿她炒作,她頂多就是一個mini版的馬保國老師,說不定開可以開創直播寫板書的第二賽道,大家對她也絕對沒有那麼多質疑。
當然,我也沒說流量不好,流量好死了,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權威媒體,不管是理塘還是哈爾濱,追逐流量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但是我本文的核心觀點是——誰汙染誰治理。
這是我在被刪的那篇文章中所呼籲的:“誰吃了姜萍的流量,誰現在就要承擔起責任來——披露更多的關鍵資訊。那個宣傳影片是你阿里拍攝的吧,那你就想辦法披露更多更有利的資訊啊;各路媒體一窩蜂報道吧,那就繼續深度報道、深度追蹤啊。”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所有當事方,就當這件事情這麼過去了,就這麼過去了。說明他們發自內心地把人民群眾當傻子,認為人民群眾只有8秒記憶,把人民群眾玩弄一番、割裂一番、調戲一番之後,全然當做無事發生過,最後呼籲一下“保護未成年人”就過去了。
反過來我們也應該捫心自問:我們願意做這種傻子嗎?

相關閱讀:文化革命的意義
◆ ◆ ◆ ◆ ◆
上一期內容的影片更新了,歡迎多多點贊:


第二本新書正式連載完畢:《資本囚籠》全目錄

關鍵詞
姜萍
數學競賽
天才
達摩院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