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 劉娜
首發公眾號 | 閒時花開
5個月後,靴子還是落地了。
根本沒有“數學天才”姜萍,只有“競賽作弊者”姜萍。
11月3日,2024阿里數學競賽公佈決賽成績:

86名參賽者獲獎。
沒有姜萍和她老師王閏秋。
姜萍初試違反規則,“全球第12名的”成績是在老師“幫助下所得”。
這和阿里競賽賽制不完善、不嚴謹有關。
用詞含蓄,寓意直白——
姜萍,確實作弊了。
隨後,曾經風頭無量、如今淪為笑柄的江蘇漣水中專,也發了情況通報:
取消王閏秋本年度評優資格。

消失的姜萍,被罰的王閏秋,低頭的漣水中專,認錯的阿里競賽,尷尬的全國媒體,被騙的14億人……
姜萍事件, 貌似“全員惡人”。
但它更像我們當下身處這個功利社會一個隱喻。
一個奔向流量狂歡的集體性作惡的隱喻。
一個公信力極度喪失的制度性謊言的隱喻。
既然是隱喻,那就需要看見。
只有徹徹底底地看見,大大方方地看見,清清楚楚地看見,才能避免此類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本著“一切發生皆有利於我”的信念,我們一起來找找“姜萍作弊事件”恥辱標籤背後的禮物——
01
神話,果然都是騙人的
“天才少女”姜萍的故事,在被證偽之前,曾被視為天才出世、草根逆襲的神話。
尤其是,“姜萍一戰成名後,國外名校紛紛拋來橄欖枝”的真假訊息,更是讓人心生歡喜。
如今看來,神話果然都是騙人的。
這個世界殘酷的真相是:
好運不會平白無故地降臨一個窮孩子身上。
除非它藏著陰謀。
02
數學,成了社會的測謊儀
我想,幾乎每個人在上學時,都聽過數學老師的忠告:
語文你可以瞎編亂造,英語你可以死記硬背,道法歷史你可以想象發揮,但數學你不會就是不會。
姜萍被確認作弊後,網上廣為流傳的段子是:
兄弟會背叛你,閨蜜會蛐蛐你,老闆會坑害你,同事會挖苦你,就連父母也會欺騙你,但數學不會。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讀書時,數學是檢驗我們每個人智商的試金石,所以數學不好的我們,一開始對姜萍開滿了濾鏡。
現如今,數學又成了檢驗全社會信任的測謊儀,所以被矇騙的我們,都在失望中反思。
03
造神,是毀神的開端
你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還以為阿里數學競賽是在堪比高考考場的嚴格監考中進行的。
後來的事實證明:
初賽就是開卷考試,無人監考,沒有監控,別說“幫助性指導”,有人直接代考都有可能。
如此不嚴謹的賽制,在決賽沒有進行時,從學校、賽事舉辦方到國家級權威媒體,卻大張旗鼓地宣傳造神。
這可真是應了那句話:
捧殺,比獵殺更可怕。
造神,是毀神的開端。

04
人心,撕開不過是利益
阿里數學競賽舉辦數年,為什麼在2024年一夜爆火?
因為,初賽全球12名的中專生薑萍,充滿流量看點:
阿里舉辦方可以此為噱頭,為比賽免費打廣告;
招生季的漣水中專,可以此為榮光招攬生源;
一直鬱郁不得志的王閏秋老師,可以此為墊腳石走向人生的高光時刻;
就連推廣中職教育的國家,也可以此讓差生父母看見光……
這世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樣是太陽,一樣是人心。
被利益矇蔽的人心,更是不忍直視。
05
弱者,是被犧牲的受害者
不管怎樣,我永遠對姜萍葆有一份同情。
儘管,她在考試中作弊,配合老師撒謊,配合學校宣傳,但她這個工具人,本質上是系統性作惡的受害者。
她剛滿17歲,父母都是農民,家庭條件貧寒,我們不該苛責這樣一個被輿論裹挾著的未成年人,質問為什麼不站出來撕碎謊言。
換作是你,敢麼?
她是虛假榮耀中心,權力壓迫的受害者,是不完美的受害者。
家庭是一個系統,所以家庭內部的惡,總是孩子承擔。
社會也是一個系統,所以社會內部的惡,總是弱者承擔。
不敢想象,姜萍今後將如何生存苟活。
17歲的窮孩子,是從此一蹶不振,還是真能涅槃重生?
06
槍口,對普通人抬高一寸
現在網上充斥著一種言論,就是當初沒有關注姜萍或支援姜萍的人,反過來嘲諷點贊姜萍的人:“反轉了吧,打臉了吧。”
大可不必。
群眾沒有調查證偽的能力,也沒有釋出新聞的平臺,更沒有從中謀取私利。
當人民日報、央視這些國字號權威媒體都在宣傳姜萍是“天才少女”時,我們不該苛責普通人必須去偽存真。
其實這個事原本不應該鬧成現在這樣。
只要當初主辦方在給姜萍拍宣傳片的時候能夠稍微核實一下。
就像上面說的,數學這個東西,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所以要核實起來真的太容易了。
但是,主辦方不僅沒有核實,反而是專門為她拍攝了一部宣傳影片,而讓這個事情出圈的,恰恰就是這部影片。
緊接著,權威媒體紛紛跟進,大肆宣揚。
整起事件,公眾是被矇蔽的,姜萍是被利用的。
對於姜萍這樣的普通人,請把槍口抬高一寸。
你我皆為普通人,不必相互攻訐,也不必事後諸葛亮。

07
成事,就要學會適時沉默
阿里數學競賽最後獲獎的,還是北大清華這些名校的學生。
這說明什麼?
說明我們教育篩選機制不是絕對公平,但也不太可能遺漏真正的天才。
還說明那句老話是對的:
欲成大事,不可告人。
一件事,還沒有抵達最後結果,不要到處宣揚,否則可能會死得很難看。
變化是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東西。
而過度的喧囂,會奪走你走向好運的沉靜。
08
警惕,危險的“塔西佗陷阱”
姜萍事件最壞的後果,不是作弊本身。
而是“塔西佗陷阱”:
當越來越多集體性作惡事件發生,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信任危機”中。
無論權威媒體說什麼做什麼,人們都會在“狼來了”的慣性不信賴裡,認為它是說假話、做壞事。
為了流量和利益,一而再再而三地造假、塌房和毀神,正在透支我們整個社會的信任額度。
不相信,才是當下這個社會最難醫治的頑疾。
09
平凡,才是最後的真相
姜萍不是天才少女。
她的老師王閏秋不是懷才不遇。
她的學校漣水中專不是暗藏蛟龍。
她的家庭沒有因她雞犬升天。
她沒法書寫全紅嬋般的傳奇。
全紅嬋的傳奇,也是建立在十年如一日枯燥又平凡的訓練中而得……
這,才是人間煙火的真相:
天才不可得,凡人處處有,從無神靈降,天道是酬勤。
所以,善良的正在閱讀此文的你,經由此事,不必哀傷嘆息,而是再次堅信:
相信平凡,相信尋常,相信因果,相信日日努力和月月苦練,相信謊言經不起考驗,相信真實坦蕩無畏。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個人公眾號:閒時花開(ID:xsha369)。

緩緩說(huanhuanshuo520):一個有趣有用又有溫度的公眾號,這裡會有不正經的胡扯,會有無趣的深刻,也會有熱氣騰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