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2025第一瓜”,中年人還是要主打情緒穩定

2025年還沒開局幾天,熱搜榜全被一個十八線的男演員給佔了。
腳踢導演手撕劇組同事,全網吃瓜群眾也都樂看他“發瘋”,紛紛衝進他的直播間“哐哐”地刷禮物,這波關注度真是拉滿了,這位男藝人的社交平臺賬號一夜漲粉千萬。
還好平臺出手迅猛,在昨天晚上直接關了他的直播賬號,這波“鬧劇”總算是要消停一陣子了。
我可能是年紀大了,看不懂這樣的“熱鬧”了,這個時代是必須要如此“狂躁”,才能博得大眾的共鳴和關注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在直播間,只是安安靜靜和網友聊聊天,也一樣可以吸粉無數呢?
就比說我前陣子,頻頻刷到大冰的直播間切片,他的很多話都很戳中我,尤其是下面這一段——
連線的網友問“你開直播,為什麼不賣東西也不讓刷禮物?那你圖啥呢?”
他說:“現階段的我,就是處在一個很迷茫的時期,不知道下一階段該幹嘛。在我還沒有想好接下來幹什麼之前,我想把我這一段生命浪費掉。
但我不想是躺在床上,只是刷手機,或者看閒書打發過去。我應該找到一種不孤單的,有人陪伴的,我自己理解的相對體面的方式,來把這段時間的生命給浪費掉。
這句話真的讓我對他改觀很大,一個曾經把自己擺在神壇上的男人,坦率地承認人到中年的迷茫,開直播就像是村口老大爺閒著無聊,拉著過路的行人嘮嘮嗑,聽聽別人的煩惱給點自己的建議,溫暖別人也能溫暖自己,這樣的狀態,挺好。
01
可能有很多人對他的過往不太熟悉。在24年10月因為一系列的直播切片暴漲千萬粉絲之前,大冰的風評一直挺糟糕的。
他前半生幹過不少行當——
最早是在山東衛視主持了近10年的綜藝節目,在當地超級受歡迎;
後來因為心氣太高辭職,一口氣出了八九本書:《乖,摸摸頭》《阿彌陀佛麼麼噠》《好嗎好的》……這些書實打實地上過暢銷榜前三,版稅過千萬。
有了第一桶金之後,他就在各種“詩與遠方”的目的地開了一家又一家的酒吧,就叫做“大冰小屋”……
大冰是1980年生人,算起來我也沒有比他小很多,他這不到二十年的經歷隨隨便便就抵過了普通人的八輩子。
風評變差大機率是因為書過於暢銷,但又寫得太菜太油膩,書裡敘述著芸芸眾生的故事,但總讓人覺得浮在了半空中,還配有大段大段的“毒雞湯”,就像直男版的《知音》、《故事會》。
所以後來網上曾流傳過一句話,“讀過大冰的書不亞於有案底,去過大冰的小屋相當於坐過牢。”
但沒想到,風水輪流轉,他在開了直播之後,一夕之間就從泥潭裡爬出來了。
大家聽著聽著慢慢發現,他過去那些經歷,那些身份或許是真的。
他比大多數人都要懂裝修,可能是開過太多家酒吧累積下來的經驗,當有網友問他只有10萬預算裝修要怎麼搞的時候,他脫口而出了將近30條幹貨:
裝修不要找熟人,能用乳膠漆就不要貼桌布,地磚首選白色柔光磚……👇
文能幫人排憂解難,武也能四兩撥千斤的懟黑粉。
有網友在直播間發難:“我發現你和粉絲連麥的時候,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大冰很冷靜的回覆,“你說得對。”
網友繼續加碼:“感覺你很有優越感一樣。”
大冰依舊面不改色,“你說得對。凡事只要你加上‘你感覺’三個字,你說的一切都成立。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一個人的主觀個體認知更大的東西了。”
從容淡定的一句話,立馬就讓對方破防了。這段“反黑”語錄稱得上是教科書般的操作了,人到中年,沒必要和不同頻的也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多費口舌。
02
大冰作為直播間裡的“解憂雜貨鋪”、賽博空間的“哆啦A夢”,每次開播都有將近十萬的網友搶著連麥,有正兒八經求乾貨的,也有一堆老粉來表達愛慕的……
不過作為中年老母親,我最愛刷的,還是那些開解焦慮的爸媽和迷茫的小朋友的部分,聽完的一瞬間真的很解壓。
作為父母,我們能保障的就是孩子的基本盤
有一個80後的爸爸連線大冰,問:“有沒有一種更好的辦法,能讓孩子接受家長為他做的一些決定?”
大冰很誠懇的回答:
首先家長為他做決定,等他十八歲以後這件事情就不太成立了。我們目前有限的智慧,都無法預測未來社會的走向會如何,什麼樣的行當人可以吃飽、吃好。所以一切為未來前瞻式的動作準備,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都是不成立的。
比如在我們這批80年代生的人,身邊一定會有親戚朋友在當年,為了一個農轉非的戶口做出了極大的犧牲,若干年之後你看這個東西真的有用嗎?
很多時候我們所預判的好,或者我們認定的好,都是很受時代的限制的。
如果一定要問我的話,我覺得咋都行,基礎教育完成,自我意識建立,人品沒什麼大問題,心理儘量是健康的,個性是積極向上的,就行了。
作為父母親,我們要保障的是孩子的基本盤,而不是在基本盤之外,想著給他預判未來之路。
我們擔心孩子會走的彎路,大機率不是彎路,再說走了又咋樣?誰一輩子不走彎路呢?只是多少歲走而已,那早點走肯定比晚點走好。
被霸凌了別喪氣,你不喜歡的環境不會一輩子跟著你
直播間來了一個14歲的迷茫的初中女孩,在學校過得不怎麼順心
大冰就用自己的經歷去開導她:
其實我在十三四歲的年紀,在學校裡也是飽受霸凌的,人家揍我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穿得很不體面,然後戴了一個很大的黑框眼鏡,說話也畏畏縮縮,不會打籃球不會踢足球,男生也不帶著我玩。
看起來是指定沒有出息的樣子,放學了就淹沒在了烏泱泱的人群裡,甚至中學畢業交換紀念冊的時候,很多同學會把我漏掉。
按說這麼長大,就是一個平庸的青年,平庸的中年。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從高二的時候就開始開竅了。我想清楚了一件事:就是現在身邊的人會不會跟著我一輩子,現在這個我不喜歡的環境我會不會呆一輩子?其實父母都不會陪著我一輩子的,我只能靠我自己。
從我揹著畫架外出考學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過往的世界已經和我沒有太大的關係了,我能不能去扮演一個截然不同的自己?
所以我在後來認識的同齡人面前,就去儘量幽默開朗大方,一直到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所有的人都覺得我肯定是一個從小就很外向的人。
可我知道自己不是,我的青少年時期就是過得非常痛苦蒼白,所以有沒有一種可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你也嘗試著扮演一個不同的自己,把昨天的你忘掉。你去扮演一個能考進50名的學霸,學霸都是內心強大的人,不管任何人給你施加負面情緒,你都可以不在乎。然後找一個最有優勢的科目去提高,說不定就由假到真了,這樣才能抵達你想要的生活,去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演員。但很多人不明白,我們是可以自己選角色的。
考試的意義不是分數,是為了下一次能更好
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連線大冰,說最近覺得自己很失敗,“之前能數學考96,快到期末了一次考了83,一次考了84……爸媽對我很失望,爸爸還胖揍了我一頓!
大冰開解他的這段話還挺暖心的,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聊考分的爸媽,可以直接拿來做參考:
不要執著成績,重要的是錯的那些題,下回還會不會再錯。考試的一個功能就是發現不足,彌補不足。真正重要的考試是十八歲高考的時候,在此之前的所有考試都是模擬訓練。
如果你特別重視成績,應該在意的是下一場考試,就像前天吃完的飯已經不重要了,那已經是過去式了。
03
我還特別喜歡一個在直播間裡發生的、“麥子阿姨”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裡包含著一種久違的溫情,還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
主角是一位河南農村的阿姨,今年60多歲,她種了一輩子地,手裡只有5000塊和一個電動三輪車,想趁著腿腳還能走動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等老家的麥子熟了,我就往南走。”所以後來網友都叫她麥子阿姨。
阿姨的方案是騎著三輪去西雙版納,路上就睡在帳篷裡,顯然有點不切實際。
但大冰並沒有否認阿姨這個方案的可能性,而是一點一點地去幫阿姨分析路上可能會遇到的麻煩,還給她推薦了最適合騎電動三輪車去溜達的地方……
麥子阿姨的故事並沒有在連麥結束之後終止。沒多久,大冰就在網上釋出了任務書,召喚五湖四海的朋友一站又一站的接力,為麥子阿姨的版納行保駕護航。
那些曾經在大冰書裡出現的人,一個又一個的冒了出來,他們極盡全力地去幫助這個素不相識的阿姨。

麥子阿姨終於脫下了厚重的棉襖,在熱帶雨林濡溼的空氣中,放聲大笑。
“麥子熟了,我就往南走”,一個老少女的童話,落地成真。
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幫助一個素昧平生的阿姨,大冰是這樣回應的——
麥子阿姨是那些被虧欠的,被辜負的,被無視著的,終身隱忍、卻又血尚溫熱的我們的姨姨,姑姑,甚至母親,沒有什麼事比讓母親高興更有價值了。
列此番陣仗只為看到一個姑娘好奇又明亮的打量這個世界,當然她不是我的媽媽。
但,她不是我的媽媽嗎?
即便是隻能在網際網路做一個圍觀群眾,還是會被這樣樸實真切的故事溫暖到,故事裡有陽光,有鮮花,有普通人朝九晚五之外最微小的渴望,也是平凡生活中“不死不滅”的英雄夢想……
很難說得清能在大冰的直播間裡學到什麼,或許是以後有機會裝修房子的時候,會翻出收藏的筆記看一看;或許是想找個地方躺平的時候,會去他推薦的某個目的地住上小半個月。
或許是知道了,人活一世,活成什麼樣子都可以,不需要把太多的時間和心力消耗在和不必要的抗爭裡,這樣才能讓靈魂保留更大的彈性和韌性……
又或許是,當自己迷茫無措,不知道該走哪條路,躺平會焦慮,沒頭蒼蠅一樣的“瞎忙”也一樣會焦慮時,那就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去找到和這個大千世界的連線,再慢慢找到“自洽”之道。
///
OK媽好物推薦
最近發現一個超美的咖啡杯,而且它美得很靈動每天捧在手上喝水時心情都會變好。
花型設計既有藝術抽象感,又不會過於文藝清冷,配色也很溫暖關鍵,花的圖案都是有立體突感的,採用了3D列印工藝,所以花朵的細節都栩栩如生,連細細的羽毛絨朵都看得見。
材料用得也很好。內是陶瓷材質,好處是保鮮時間比316不鏽鋼長1倍,牛奶、咖啡在裡面可以保鮮4小時,並且也不容易產生茶垢和滋生髒東西,很好清洗保溫8小時,保冷5小時,冬天夏天都能用。
另外,喝水口有直飲和吸管雙飲水,還自帶茶水分離茶漏,除了裝水、裝咖啡、還可以泡茶
點下方進入購買頁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