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屋頂空中花園爆火背後,城市高空的機會在哪?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知曉圈內事

最近,在印度南部的維沙卡帕特南市,一座高層住宅Vaisakhi Skypark成為了建築界的新話題。Skypark由7座20層高的塔樓組成,最引人注目的是,幾座塔樓的頂部被全聯通的屋頂花園覆蓋。(點選閱讀 印度屋頂空中花園,高溫之下的建築新解法
很多人覺得Vaisakihi Skypark似曾相識,直呼:這不就是建築生的理想方案落地了嗎?
一時間,大家對於屋頂空間利用產生了激烈的探討。如何在城市的高空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其實早在1926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了現代建築的五大基礎原則:底層架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橫向長窗和屋頂花園。五大原則影響著多樣性的現代建築直至今日。
在柯布西耶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已席捲全球,大規模生產需求促成了現代大工廠的誕生。1923年,義大利都靈的菲亞特林格託汽車工廠落成。一條貫穿五層的螺旋流水線氣勢如虹,位於屋頂的測試跑道則是神來之筆 —— 剛下裝配線的汽車在這裡被喚醒,呼嘯著開啟飛馳人生。

1923年,在參觀過菲亞特林格託工廠後,柯布西耶將這座建築比作一艘內陸戰艦,並稱其為“工業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之一”。今天,我們大膽推測五大原則中的“屋頂花園”很可能就來源於菲亞特林格託工廠 —— 一座工業革命的紀念碑。
柯布西耶在菲亞特林格託工廠屋頂
原來在屋頂你不只能唱歌,還能跑步和開車~隨著摩天大樓越建越高,無人機越來越多,城市頂部的風景也越來越被重視起來。第五立面還有哪些有趣的妙用呢?
作者|可達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和立場

菲亞特林格託
百年前的“未來戰艦”
1915年,著名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公司的董事 —— 喬瓦尼·阿涅利 —— 決定建造一個新的大型工廠以容納越來越多的員工。新工廠由建築師賈科梅·馬特–特魯科主持設計,是當時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廠。

圖源網路
整座菲亞特大樓按汽車製造流程需要設計:原材料被運到底層,由下至上經過五層螺旋形流水線裝配,最終組裝完成的汽車在屋頂的環形跑道上進行駕駛測試。跑道由兩條超過400米長的直線組成,由兩條拋物線連線,汽車測試速度可達90公里/小時。
1939年 林格託工廠的汽車裝配線
屋頂測試汽車
林格託工廠是義大利第一批鋼筋混凝土模組化建築之一,也是從古典向現代主義進化的重要里程碑。大樓完全摒棄了多餘的裝飾,真實的結構袒露在外,極致地體現著工業與力量之美,簡潔凝練,氣勢磅礴。

圖源網路
在電氣與內燃機為人類文明帶來震盪的時代,馬特–特魯科用這座建築展示了自己對未來的想象 —— 粗獷簡潔的巨型架構、空中飛馳的汽車、令人目眩的速度與激情。

©www.vintagecarmagazine.ch
在經歷了50多年的風雨後,林格託工廠逐漸被時代淘汰,終於在1982年關閉。義大利本土建築師倫佐·皮亞諾承擔起了改造的重任。皮亞諾向來注重建築藝術、技術以及周圍環境的結合,在對傳統的繼承和改造方面大膽創新、勇於突破。

工廠改造方案剖面 © RPBW
舊工廠被修復成一個現代化的綜合設施,外觀基本不變,但內部變為了會議中心、酒店、零售與辦公空間。2002年,都靈理工大學的汽車工程系也入駐大樓。
©RPBW
在無數夢想起航的屋頂上,皮亞諾新增了一個巨大的、“泡泡”般夢幻的會議室,和圓盤形直升機停機坪。傳奇的跑道保留了下來,至今仍開放給公眾作步道使用,定期舉辦由各地藝術家專門為場地設計的藝術展覽。

現在的工廠屋頂©Nick Guttridge
歷史上的第五立面
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屋頂彰顯了家族的社會地位與身份。如紫禁城內的太和殿,就採用了最高階的屋頂形式── 重簷廡殿頂,覆蓋以黃色琉璃瓦。簷脊背上裝有最高等級的琉璃飾件。

圖源網路
圖源網路
戧脊的曲線和舒展翹起的翼角給人一種飄逸向上的感覺,笨重的大屋頂立顯輕盈。

圖源網路
由於角度傾斜,傳統建築中的屋頂經常佔據立面顏值的半壁江山。
廣西程陽風雨橋
西方建築史上,屋頂的妙用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巴比倫王國在屋頂搭建階梯平臺種植植物,建起了一座“空中花園”。花園在平臺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並設有灌溉系統。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
圖源網路
義大利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教堂,在5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是這座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它莊嚴巍峨的穹頂坐落在高達55米的底座之上,八邊形對邊跨度42米,拱矢高度超過30米,呈柔和的尖拱形狀。拱殼分內外兩層,中間的夾縫藏起一條通往穹隆天頂採光亭的通道。
©Gary CampbellHall

圖源網路
聖母百花教堂的穹頂是世界最大的穹頂之一。構造的精緻程度遠遠超過了古羅馬的和拜占庭式建築,是結構技術空前的成就。在群山環抱的阿諾河水映襯下,磚紅色的穹頂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照耀著這座文藝復興聖城。
聖母百花教堂©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20世紀初著名西班牙建築師高迪,擅長以優雅的曲線和鮮豔的色彩塑造童話世界。他從不會忽視屋頂的重要性。米拉公寓的屋頂猶如波濤洶湧的海面,極富動感。高迪採用了多個連續磚砌的拱形成閣樓,閣樓最初設有公共洗衣房,還可作為一個巨大的保溫室使用。屋頂露臺就落在這些拱上。
米拉公寓 ©Samuel Ludwig
米拉公寓閣樓結構模型©加泰羅尼亞米拉公寓基金會
米拉公寓屋頂 圖源網路
屋頂陽臺設定了30個形狀奇特的煙囪、2個通風口與6個樓梯口,充滿秩序、美學和建築的強大功能。塔狀的樓梯口形體最大,螺旋梯裡面則暗藏了水塔。
圖源網路
在六個樓梯間中,只有四個被石頭,大理石或陶瓷材質的馬賽克碎片覆蓋,其材料為可回收單色材料。另外兩個用石灰和石膏灰泥粉刷而成。
Bernard Gagnon
高迪為煙囪設計了沿外部自我旋轉的造型,符合煙霧的空氣動力學位移理論。其中一組煙囪覆蓋著綠色的舊瓶裝玻璃馬賽克碎片。在高迪的設想中,鄰居們在這裡晾衣物,曬太陽,聚會社交;孩子們也可以圍著被化為童話人物的煙囪和通風口奔跑、嬉戲……場所將見證的,是一片其樂融融的生活景象。
圖源網路
高迪的另一代表作巴特羅之家,處處暗藏西方龍的元素,屋頂瓦片被製作成了龍鱗,屋脊也點綴成了龍脊

圖源網路
在最為著名的聖家族教堂,屋頂由18座高低錯落的尖塔組成,佔據了建築立面一半的視覺空間。針對屋頂的複雜形式,高迪設計了各種借鑑自然生物的承重柱。柱子由下至上逐漸張開,猶如樹木的枝杆,當它們在頂部聚攏時,又仿若盛開的花瓣。

©Andy Tam/Shutter Stock
到了20世紀,現代主義風格席捲全球。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築》一書中提出了被當代建築界尊為經典的住宅設計“五原則”,屋頂花園就是其中的一項。在他的代表作薩伏伊別墅馬賽公寓中,屋頂花園都被完美執行。

薩伏伊別墅
薩伏伊別墅屋頂花園
馬賽公寓 ©Gili Merin
馬賽公寓屋頂花園 ©Gili Merin
高密度城市的屋頂妙用
荷蘭的MVRDV建築事務所曾在鹿特丹市中心建起了一個高29米、長57米、擁有180個臺階的臨時建築。
©Laurian Ghinitoiu
登上樓梯會來到建築物 Groot Handelsegebouw的屋頂在這裡可以看到鹿特丹中央車站,屋頂酒吧和一個重新開放的活躍於上世紀60年代的電影院。Groot Handelsegebouw是二戰時鹿特丹遭受轟炸後建成的第一個主要建築,MVRDV以樓梯結構形式作為對該城市災後重建75週年的紀念。

©Laurian Ghinitoiu
在高密度現代都市裡,空間用地格外珍貴,可上人屋面發揮出巨大的優勢。MVRDV的巨型樓梯同樣鼓勵人們登上屋頂,發掘建築第五立面的更多潛力。透過不同的技術手段,或者根據每個地區的具體空間和氣候條件,屋頂空間也可以變得美麗有趣。

©Laurian Ghinitoiu
浙江天台赤誠街道第二小學是中國首例將環形跑道置於屋頂的學校。設計師著重處理建築與場地、場地與城市、形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非常有效地解決了老城區用地面積不足的問題。
©LYCS零壹城市
200米的標準跑道置於教學樓頂,給學校增加了3000多平方米的活動空間。樓頂操場的邊護欄共有三層,最外層是1.8m高的強化玻璃防護牆,中間層為50釐米的綠化隔離帶,第三道防護是1.2米高的不鏽鋼防護欄,確保學生安全。

©LYCS零壹城市
與此同時,教學樓的橢圓形設計環繞著一個巨大的、內向型的庭院,這個庭院是一個避開城市喧鬧的綠色天地。
©LYCS零壹城市
於深圳的翠竹外國語學校曾是老城區裡一個封閉內向的傳統建築。經過Link-Arc建築事務所的改造,如今每個年級的學生都能擁有自己的屋頂花園

©Link-Arc
整個教學樓水平延展,層疊交錯,色彩斑斕,不僅是學生們在自然中學習的樂園,也是還給羅湖老城的一個禮物。

©Link-Arc
除了跑步飆車,在屋頂游泳也成為近年的新潮流。最早出圈的屋頂泳池當屬新加坡金沙酒店的無邊泳池,這座豪華度假酒店由三座大樓組成,輪船般的屋頂花園將三座建築連在一起。長達 340 米的露天平臺上設有餐廳、酒吧、咖啡館和無邊泳池,可容納 3900 名遊客。

圖源網路
無邊泳池距地面198米高,總長 150 米,是奧運會泳池長度的三倍,自酒店2010年開放以後,如此尺度的奇觀俘獲了無數遊客的相機,此後類似的空中泳池風靡世界。
圖源網路
玩轉第五立面的BIG
在當代建築界,丹麥事務所BIG對第五立面情有獨鍾。他們喜愛將“山”與“谷”引進設計,屋頂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過渡元素。
哥本哈根垃圾焚燒發電站—— 頂部被設計為戶外運動場地,為滑雪、徒步與攀巖愛好者提供好去處。
©Laurian Ghinitoiu
©Rasmus Hjortshoj
©Laurian Ghinitoiu
在瑞士的Audemars Piguet Hotel滑雪酒店,BIG更是設計了之字形的屋頂雪場。

©BIG
丹麥奧胡斯住宅綜合體,外立面頂點高度不一,猶如山峰連綿起伏,階梯式屋頂景觀創造了大型私人露臺,為不同樓層的戶外活動提供了寬闊的空間。同時也為港口和城市的天際線增添了活力。
©BIG
©R Hjortshoj
在斯德哥爾摩Gärdet國家公園邊緣,為了使建築與自然形成柔和而適度的連線,西南角的體量被儘可能地壓低,形成一個擁有270°公園視野的公共平臺,同時也為大部分的住宅單元賦予了開闊的公園視野。
棋盤式的屋頂佈局不僅完美地反映了周邊的環境,更藉助標準化的預製結構單元,以一種剋制且經濟的方式完成了對建築原型的塑造。
©BIG
就算是不能上人的屋頂,BIG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西班牙塞維利亞的Solar Cupola為歐盟委員會轄下的科學機構“聯合研究中心”所在地。BIG運用一系列太陽能板搭配纖細樑柱,將其高低錯落排列創造出視覺節奏感,和塞維利亞當地廣場、街道邊的涼棚設計相呼應。
©BIG
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建築物發電,是相當重要的電力來源,且為室內提供遮蔽,同時引入日光,並加強自然通風,有望減少建築物對人工照明、通風設施的依賴,兼具美感與實用效能。

©BIG
結語
第五立面,可以是城市裡鱗次櫛比高樓中的一道綠色風景線,可以是運動滑雪場,也可以是孩子們更廣闊的遊樂空間。
原來在屋頂你不只能唱歌,還能有無限的可能。
發文編輯|吳秀秀
專欄/稽核編輯|Sherry Li
Reference
https://www.lapedrera.com/zh/casa-mila/architecture
https://thecharnelhouse.org/2013/05/01/a-rooftop-racetrack-the-fiat-lingotto-factory-in-turin-italy-1923/
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401/10221125.s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