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重建
巴黎聖母院,這座舉世聞名的哥特式的建築大家一定不陌生。
而 2019年那場大火,相信大家也有耳聞,如今五年過去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大教堂終於要重新開放了。

開幕儀式將於 2024 年 12 月 7 日下午舉行,當天會由巴黎大主教主持,法國總統及其他高階官員出席。儀式的參與者還包括巴黎各教區的神職人員、捐贈者及相關修復團隊成員。次日(12 月 8 日)巴黎聖母院將正式向公眾開放。

修復後的巴黎聖母院

入口區域是遊客進入教堂的第一印象。火災發生後,這一部分雖然沒有遭到嚴重破壞,但修復團隊依然對牆面和地板進行清理和修復。

修復後的大廳內部,將原有的宗教象徵和雕刻保留,尤其是與聖母瑪利亞相關的雕塑。

祭壇區域委託 H. Chevalier 公司建造,修復後的尺寸為長 25 米、寬 8 米、面積 200㎡,總重 110噸。禮拜臺由 127 塊巨大石階和 156 塊大理石板構成的金屬框架組成。

火災中倖存的「聖母憐子」雕像是巴黎聖母院最重要的宗教遺物之一。這座雕像自 19 世紀以來一直位於大教堂中,在火災後被轉移到聖日耳曼歐塞爾教堂,進行了保護與修復。一直到 2024 年 11 月 15 日才再次回到巴黎聖母院,重置在原本的位置。

祭壇兩側的壁畫和雕塑作品,也經過修復團隊細緻的恢復,保留了原始的藝術風格。

彩色玻璃窗是巴黎聖母院最具特色的藝術之一,特別是教堂南北兩側的玫瑰窗。雖然部分窗戶因火災受損,但倖存下來的玻璃窗經過細緻的修復後再次迴歸教堂,保留了它們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在火災發生後幾天,工匠們更換了支撐玻璃面板的配件,並用金屬條進行加固,帶將面板連線在一起,提高建築物的絕緣性。

為了增強密封性,工匠們在面板上塗抹了染色油灰,不僅提高了玻璃的氣密性,還為其增添了一層保護,能夠更好地抵禦環境的侵蝕。









修復過程中,工匠們採用了傳統的手工工藝,重現了這些彩色玻璃的原有設計,同時保證每一片玻璃都能正確地安裝並與周圍的石雕和建築融為一體。

雖然巴黎聖母院的屋頂在火災中被燒燬,但修復團隊依然恢復了其傳統的木質結構。屋頂和木質樑架的重建是整個修復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之一。

為了迎接重新開放的儀式,巴黎聖母院的內部配備了新設計的座椅和祭祀用品。由設計師吉約姆·巴代(Guillaume Bardet)和約娜·沃特林(Yona Watling)設計的 1,500 把椅子、長椅、跪墊和跪凳將被安排在教堂的禮拜區域。
此外,教堂內的祭祀器具,如聖體盒、聖餐杯、香爐等,也在修復過程中重新設計和製作。這些器具的設計由不同的法國藝術家和工匠完成,既保留了傳統的宗教象徵,又融入了現代的審美。

巴黎聖母院的修復不僅關注建築的歷史再現,還特別加強了火災防護措施,採用了先進的「被動」與「主動」防火策略。

大教堂內還安裝了高效的監視系統,包括熱像儀和空氣抽吸分析裝置,能夠即時檢測火災跡象。一旦發現異常,火災檢測管道會自動觸發噴霧系統,細小水霧能快速降低溫度,並有效抑制火災的發生。





屋頂和框架的防火設計採用加厚板條和防火桁架,不僅延緩火勢蔓延,還將教堂分為多個防火區,增強滅火效果。
為了確保滅火工作的高效進行,巴黎聖母院還重新設計了消防幹柱網路,水流量提高到每小時 600 立方米,滿足更大規模滅火需求。



結合這些先進的技術,修復後的巴黎聖母院能夠在面臨火災風險時提供更強的保護,減少損失並延續這座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修復歷程
2019 年 4 月 15 日的巴黎聖母院大火,幾乎讓這座具有 800 多年曆史的建築化為灰燼。

火災發生後的次日,法國政府宣佈啟動緊急修復工作。
首先進行的是對建築結構的安全檢查和保護工作,尤其是對教堂外立面和內部藝術品的保護。

為了確保火災後結構的穩定性,修復團隊採用了鋼結構支撐和防護膜覆蓋。尖頂倒塌的碎片被仔細清理,以防止進一步的損壞。

2020 年,修復工作開始進入更為具體的階段。為了加速修復程序,法國政府成立了專項基金,募集全球捐款支援修復。到 2020 年底,已經有超過 8 億歐元的捐款進入修復賬戶。

與此同時,修復團隊開始進行更加細緻的工作。屋頂和尖頂的重建設計被逐步確定,原本使用的橡木和銅材質也被指定為修復的主要材料,以確保歷史的延續。


2021 年修復團隊集中精力進行建築的結構性修復。尤其是屋頂和尖頂的部分。為了重現巴黎聖母院原有的精美外觀,工程師們決定恢復尖頂的原始設計,並利用傳統木工技術和古老的工藝技巧進行重建。





在經過一年的精心施工後,巴黎聖母院的尖頂框架於 2022 年完成。同年,修復團隊還對屋頂的木質結構進行了修復,並確保了防火措施,防止未來可能的火災。
修復團隊還開始恢復火災中受損的部分壁畫和雕刻,確保教堂內的藝術珍品能夠儘快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