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漂”到潮玩店主,一位80後的回鄉創業路|小城創客

放手去努力,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中國企業家》記者李欣
編輯|米娜
圖片來源|受訪者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2024年9月,馬林自創的品牌壹貳Ma·潮玩店,終於開業了。對於一個北漂了將近二十年的人來說,這個潮玩店不僅是一家店,更是她的一份事業,一個全新的開始。
2024年5月,因公司業務調整,馬林所在崗位被最佳化,42歲的她考慮到現實的求職困境,最終決定回到老家江蘇淮安尋找新機會。
彼時,正值“穀子經濟”爆火,喜愛二次元的馬林也決定入局。“穀子”是英文“goods”的諧音翻譯,代指和動漫、遊戲IP相關的紀念品,類似鐵皮徽章、亞克力擺件等小玩意被市場統稱為“穀子”。其中,專門經營IP周邊售賣的稱為“穀子店”。
為了開店,馬林來來回回考察了市場上不同的穀子店、雜貨店、玩具店,甚至在潮玩品牌The green party的門口,“早10晚9”打卡式地蹲點學習了一週。
不過,結合自身的經濟能力,和對市場的判斷,馬林放棄加盟一家純粹的穀子品牌,決定當“個體戶”單幹——自己負責店面裝修、找貨源組貨、營銷引流。
店鋪裝修期間,她去了趟義烏,在三天時間裡,逛街如上班,從每天早上10點逛到下午5點,日均三萬步,找到供應商,確定了與各類二次元、IP有關的鑰匙扣、拼圖、飾品、盲盒盲袋等為店鋪前期開售的品類。
壹貳Ma·潮玩店開業後趕上國慶節,門店迎來第一波人流小高峰,但假期結束後,客流量驟降,如何吸引到更多的人流,這個擺在實體零售人眼前的大問題,也落在了個體戶馬林頭上。
她不斷試錯、調整,她說,“所有調整都基於如何能讓更多的人在週一到週四這樣的時間裡,能想到、來到店裡消費”。於是,在沒有資金覆蓋更廣的IP資源的情況下,她在門店引入了一批DIY工具,開拓了流麻、吧唧、冰箱貼等“穀子”製作區;與此同時,調整組貨的邏輯,儘快淘汰過氣IP產品,加快引入各類新IP,給到店消費者新鮮感。
在這次創業前,馬林曾在北京打拼了近二十年,開過餐廳,也開過一家李雪琴曾光顧過的酒吧,也曾朝九晚六當過寫字樓裡的上班族。起起伏伏,賺過一些錢,也賠了一些本,經常對未來感到焦慮。
離開北京從打工人轉變為創業者後,她明顯感受到自己更焦慮了,但與上班時期的焦慮相比,如今的焦慮更像是鞭策自己的動力——每天晚上10點半,馬林都會雷打不動地開啟抖音、小紅書開始看各類玩具、盲盒、二次元主播的直播,瞭解年輕人在關注什麼、市場有什麼新產品、什麼IP接下來可能會大火。
她還記得,有段時間自己似乎是魔怔了,每天晚上看直播看到凌晨兩點,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仍是刷短影片看各類產品,並截圖做筆記,這幾個動作幾乎形成了肌肉記憶。
創業的焦慮與北漂的焦慮,迥然相異,但馬林說,無論是在哪裡,焦慮之外,自己從未有過停止奮鬥的念頭,“人生總有一個時間點,需要完全為自己再努力一次。成功了我可能會更堅定,縱然失敗,我亦能坦然接受。”
以下為馬林的口述(有刪減)
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
2024年5月時,前公司的業務變動很大,老同事走了一批又一批,我就預感自己也要被裁了,果然沒多久我就收到了“大禮包”。
在猶豫繼續北漂還是回家時,一直在老家生活的姐姐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她說淮安有個商場的二期要開業,有個鋪位挺好的,可以盤下來做生意。我姐在老家做了十幾年的線下實體生意,對於淮安及周邊商圈比較瞭解,所以她的建議我還是比較願意採納的。
於是,我買了車票回家看看。如今線上下做生意,鋪位的好壞是關鍵。實地考察後我發現,這個位置位於新商場的一層中庭,視野開闊,無論從幾號門往裡面走,都可以注意到鋪面。
在我的體感中,江蘇淮安市的小商圈幾乎都是圍繞著小區展開的,比如新亞商城、萬達廣場、融創ins park等等,沒有特別標誌、突出的零售綜合體。因此,為了對比鋪位,淮安的商圈我一一跑了一遍,有些可能商圈合適,但鋪位不佳,合適的點位幾乎沒有。
而做過線下生意的人都知道,找到合適的商圈和點位,有時可能就成功了一半。
我姐推薦的這個鋪面,所在的商場是華信Mall B座,周圍3公里有不少小區,加上華信Mall A座開業許久,人流量大;此外,新商場對於房租也有一定優惠,於是最後,我拍板定下了這個鋪面。
我心裡也想賭一把。在我決定租下這個鋪面時,華信Mall B座的商戶入住率還不是特別高,但當時我很樂觀,想著也許等我的店開業時,入住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剛開始對這個店,我的規劃是售賣一些二次元,動漫有關的周邊產品。據我觀察,在許多城市的大型商圈裡,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穀子店”,這似乎是一個風口;其次,我本人也是二次元、動漫愛好者,因此創業也想圍繞著熱愛出發。
當然,創業不可能完全憑愛好來,還是要考慮現實因素。當時,我姐率先提議加盟一家“藍白商店”,這個品牌的商品以帽子、飾品、圍巾、“穀子”等為主,產品主打藍白配色,非常吸睛,適合拍照打卡,對年輕人比較有吸引力。
我們也專程去考察了它的商業模式,加盟費3萬~4萬元,在選貨上,總部也承諾很多優惠,進貨價大概是平均售價的1.5折、2折左右,如果一些品賣不出去,保證100%調貨,可以不用擔心壓貨問題。但最終還是放棄了,我認為這個品牌的網紅屬性比較強,很適合開在景點滿足年輕人的打卡需求,不適合開在服務周邊社群的商場裡,復購率可能會達不到預期。
此後,我們也陸續考察了市面上主流的穀子店、雜貨店、潮玩店,但最終都被高昂的加盟費、店鋪面積要求或者組貨價格“勸退”了。
我也徹底放棄了開一家純粹穀子店的想法,許多知名穀子店品牌都要求加盟商分佈在一線城市,門店面積至少過百平米,我粗淺算了一下前期投入成本:至少100萬打底。且一些品牌對於熱門IP產品進貨量有要求,冷門IP也很難賣得出去,組貨成本會導致資金週轉效率低,對於我這樣資金不夠充裕的創業者而言壓力太大了。
我和姐姐思忖再三,決定開一家完全屬於自己的店。因為在考察過程中,我們也大致熟悉了潮玩店的組貨和動線設計邏輯,如果自己一手包辦貨源、倉儲、管理、營銷等環節,也可以將加盟費節省出來,放更多錢在貨品上,我們的創業壓力也會更小。
在我們的規劃下,8月底,壹貳Ma·潮玩店終於開始裝修了,店鋪的名字是我起的,我們姐妹倆都姓馬,潮玩則是我們店定位的賽道。而真正的挑戰也從此刻開始了。

先試錯,再調整
為了選品,我和我姐決定去一趟義烏。在出發義烏前,我們逛遍了淮安類似的潮玩店,甚至我還在潮玩品牌The Green Party的門口蹲點觀察了一週,學習這些大品牌的選品結構和貨架陳列方式,特別是門口的島臺展示方式。最後我們確定圍繞各類IP衍生的鑰匙扣、拼圖、飾品、盲袋這四大品類。
義烏真的太大了,我們在那裡逛了三天,毫不誇張地說每天3萬步打底,從早上10點逛到下午5點。義烏讓做生意變成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選好商品和老闆談拿貨價,雙方加好微信,一方付錢一方發貨。
但即便是自己來找供應商拿貨,也繞不開“量”的問題。在義烏一樣遵循量大價低原則,比如,鑰匙扣需要一次性定3000個才能到店鋪的起批次,我很擔心剛開始對市場客群不熟悉,一次性大量進貨會使自己承擔很高的庫存積壓風險,但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試錯了。
9月28日,壹貳Ma·潮玩店正式開業,而我為這個店已投入了16萬多元。開業當天我並沒有想象中激動,反而更多是平靜的期許,希望這個專案能活下來,活得久一些。
開業後沒多久就趕上了國慶,店內的客流量初步達到預期,當我看到到店的消費者買走我親自選過來的產品時,真的特別開心,那種感受讓我覺得前期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但很快我就又開始焦慮了。
假期結束後人流驟降。特別是週一到週四,幾乎沒什麼顧客,一方面可能是工作日本來人就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則因為店鋪所在的B座剛落成不久,基礎設施、招商都不到位,許多原本要進場的知名品牌,都還沒有開起來,越往樓上走越冷清,完全沒有逛的感覺,體驗感很差。
我甚至有點後悔,在內心多次自責自己為什麼不再等等,為什麼要心急。在有限的人流中,我很快就遇到了貨品積壓的情況,最初大批次盲採的貨幾乎都砸在了手裡。
我也愈發意識到,我不能等著顧客來,我自己必須做出改變。
經過在社交平臺上的學習,以及對消費者的觀察,我在店中引入了一套穀子DIY裝置。因為我沒有正版授權,所以許多顧客會自己帶著二創的圖來做流麻、吧唧、冰箱貼等“穀子”。與此同時,我也透過各種方式,儘快清掉過氣IP產品。比如,過來抽洞洞樂但沒有中獎的消費者,我會給他們一串售價為9.9元的鑰匙扣,少賺一些,清庫存的同時,也能讓消費者有滿足感。
馬林在DIY
透過觀察,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開始調整組貨邏輯和進貨渠道。
比如,像兒童相機這種客單價相對較高的產品,就不適宜現階段大批次進貨放在店內銷售,因為線上線下價差較大,消費者一比價就不會買;而一些低價的小玩意反倒是我應該著重進貨的方向,這些低客單價的產品負擔不重,還可以滿足大眾的情緒價值,特別是到店的孩子們從不會延遲滿足,凡是價格合適都是立即滿足。
我也愈發意識到,對於我這樣自創品牌,自己找供應商組貨的創業者來說,選品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當顧客進店的購買率如何提升,本質上還得看產品。
之後,我也開始多方拓展貨源,除了義烏的供應商外,我也開始在1688等線上渠道進貨,也許這些線上渠道最終的源頭還是義烏,但有個好處是線上有壓縮排貨量的空間,能夠減少庫存風險,同時豐富店內產品。
有段時間,我每天一睜眼就開始看小紅書筆記、抖音直播,目的就是保持對流行的IP和產品的敏感性,一些比較火的產品,我也會直接將實物買回試賣,若合適再迅速更新迭代店內的選品。

奮鬥不止
創立“壹貳Ma·潮玩”並非我第一次創業,這次回鄉前我北漂了將近20年,期間除了上班,也和朋友合夥創業過兩次。
第一次創業屬於“輕創業”,是在朋友的餐館中以“店中店”的形式賣海鮮。但我只堅持了一年就放棄了。一方面是開餐廳自己當廚師實在是太累了,忙不過來,恰好那個時間點,朋友找我合夥創業開酒吧,於是,我就暫時放棄了這個專案。
嚴格意義來說,開酒吧是我第一次正式創業。那個酒吧的庭院中有棵樹,我們也花了很大力氣來佈置,在我們的運營下酒吧經營得也算是有聲有色,在北京小有名氣,李雪琴也曾光顧過。
但一年後,我們就跟房東產生了一些分歧,對方想把房子收回去,我們只能無奈搬家,可之後始終沒有找到像之前那樣地理位置優越,且有氛圍感的鋪面,酒吧重新開業後,在大眾眼裡淪為了傳統中規中矩的威士忌酒吧,沒多久就閉店了,我也重新找工作上班了。
回憶起幾次創業的經歷,我覺得我可能是一個感性的人,雖然從未停止奮鬥,但其實始終將自己的愛好、開心擺在第一位。比如開餐館是因為我喜歡做飯、吃美食,開酒吧是因為我喜歡調酒,現在開潮玩店,本質上還是因為自己是二次元愛好者。
我知道很多人都說不要把愛好變成事業,但我並不認同這句話,我覺得人如果有熱愛的事,還能將其變為事業的話,就更有努力的動力了。
不過,我和其他年輕創業者不同的是,這幾次創業我都是在能力範圍之內“小試牛刀”,給自己留了一些餘地,讓自己不至於傷筋動骨到破產揹債的局面。這始終是我創業的信條之一,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過去北漂時,我常常因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這次再創業,在摸索試錯中,店鋪慢慢走向正軌,目前基本處於盈虧平衡的階段,但焦慮仍在。
有時明明白天很累了,晚上還是會失眠,不過我也能明顯感覺到,也許是因為幾次調整都有了明顯的正向結果,這些焦慮反而成為了我努力的動力,所以既然睡不著,我就起來刷社交平臺,不是打發時間,是為了學習有關各種二次元IP的新玩法,新產品,一邊刷一邊記筆記學習,等眼睛累到睜不開了再睡就睡著了。
現在,這個世界的噪音太多,我們很容易沉浸在“能不能成功”的質疑聲中,但這個世界的機會也很多,作為創業者,現階段我能做的就是果斷一點,放手去努力做,我相信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王怡潔審校:董斌  製作:吳瑩
→點選下圖直通“未來之星全球領航計劃”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